荧光检测样品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8798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荧光检测样品池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检测样品池包括第一透明衬底;第二透明衬底,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上依次具有金属薄膜和氧化石墨烯,所述第二透明衬底和第一透明衬底粘结在一起且限定了用于容纳样品的容纳空间,所述金属薄膜和氧化石墨烯位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第二透明衬底之间;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或第二透明衬底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进样孔,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或第二透明衬底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出样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荧光检测样品池能够使用传统显微镜中的照明光路和成像光路,不限于入射光波长和荧光标记种类,成本低,且纵向分辨率为纳米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荧光检测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检测技术之一。荧光检测技术是利用荧光标记手段将待测物进行标记,并实时追踪记录荧光信号的数量变化、运动轨迹及光强变化等信息。单分子荧光检测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超灵敏的检测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分析检测技术,由于其能够研究单分子的动力学变化,因此对化学分析、纳米材料分析和活细胞分析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和正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为了准确揭示出单分子的运动信息及规律,荧光检测的纵向分辨率需达到纳米级(1nm以内)。目前主流荧光检测技术是采用荧光显微镜观测待测物,由于显微技术的纵向分辨率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其纵向分辨率只能达到一百纳米左右。为了提高荧光检测的纵向分辨率,研究人员研发了超分辨荧光技术,但其纵向分辨率只能达到10-20nm。随后,研究人员进一步研发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其能够探测荧光信号在纳米级距离变化信息,但目前能够用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中的入射光波长和荧光标记种类非常有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并不能应用于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样品。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能够对所有样品进行荧光检测、荧光检测的纵向分辨率为纳米级、且能够利用传统显微镜的照明光路和成像光路的荧光检测样品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荧光检测样品池,包括:第一透明衬底;第二透明衬底,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上依次具有金属薄膜和氧化石墨烯,所述第二透明衬底和第一透明衬底粘结在一起且限定了用于容纳样品的容纳空间,所述金属薄膜和氧化石墨烯位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第二透明衬底之间;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或第二透明衬底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进样孔,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或第二透明衬底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出样孔。优选的,所述金属薄膜是厚度不大于50纳米的金薄膜或银薄膜。优选的,所述荧光检测样品池还包括位于所述氧化石墨烯上的磷脂分子层。优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的层数为I。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明衬底的边缘和第二透明衬底的边缘粘结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明衬底为玻片或石英片,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为玻片或石英片。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或第二透明衬底的厚度为0.1?I毫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上述荧光检测样品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I)在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或第二透明衬底上形成进样孔,在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或第二透明衬底上形成出样孔;2)在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上依次生长金属薄膜和氧化石墨烯;3)将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第二透明衬底粘结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第二透明衬底限定用于容纳样品的容纳空间,所述金属薄膜和氧化石墨烯位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第二透明衬底之间,所述进样孔和出样孔都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在所述氧化石墨烯上生长磷脂分子层。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生长金属薄膜是利用真空蒸镀或电子束蒸发技术在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上生长厚度不大于50纳米的金薄膜或银薄膜,所述生长氧化石墨烯是利用LB膜技术生长单层氧化石墨烯。本专利技术的荧光检测样品池能够使用传统显微镜中的照明光路和成像光路,不限于入射光波长和荧光标记种类,成本低,且纵向分辨率为纳米级。另外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荧光检测样品池可以监测蛋白跨膜过程。【附图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荧光检测样品池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荧光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荧光检测样品池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荧光检测样品池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荧光检测样品池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荧光检测样品池10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样品池10包括呈平板状的透明玻片11和透明玻片12,玻片12上依次具有20纳米的金薄膜16和单层氧化石墨烯13以及位于单层氧化石墨烯13上的磷脂分子层27。玻片11和玻片12相对设置,且玻片11和玻片12的边缘通过黏合剂14 (例如双面胶和/或硅胶)黏结在一起,黏合剂14厚度大约为100微米,从而玻片11和玻片12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待测样品的容纳空间15,金薄膜16和单层氧化石墨烯13位于玻片11和玻片12之间。玻片12具有与容纳空间15相连通的通孔121和通孔122,其中一个作为样品的进样孔,另一个作为出样孔。在玻片12上生成金薄膜16和单层氧化石墨烯13,可以使得荧光分子的特征淬灭距离(荧光光强降低一半所对应的距离)为4nm左右,当荧光分子与氧化石墨烯13之间的距离改变Inm时,荧光光强也能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纵向分辨率可以达到lnm。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荧光检测装置的示意图。荧光检测装置50包括图1所示的样品池10、照明光路51和成像光路52。其中照明光路51用于给样品提供全内反射照明场,成像光路52用于采集样品的荧光并成像。照明光路51和成像光路52为现有技术中的全内反射突光显微镜(例如奥林巴斯全内反射突光显微镜,莱卡全内反射突光显微镜,等等)中的照明光路和成像光路,其具体光路在此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图2简述荧光检测装置50的使用方法。首先,将嫁接或修饰有荧光分子的蛋白分子(样品)通过通孔121或122注入到容纳空间15中,打开照明光路51给样品提供全内反射照明场,荧光分子受激发后立刻退激发并发出荧光,成像光路52采集发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2/CN105572046.html" title="荧光检测样品池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荧光检测样品池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检测样品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衬底;第二透明衬底,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上依次具有金属薄膜和氧化石墨烯,所述第二透明衬底和第一透明衬底粘结在一起且限定了用于容纳样品的容纳空间,所述金属薄膜和氧化石墨烯位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第二透明衬底之间;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或第二透明衬底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进样孔,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或第二透明衬底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出样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胡书新马丽刘仁威范苏娜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