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电缆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7520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由外包层和内芯构成,内芯由充电线芯和信号线芯构成,充电线芯与信号线芯的数量之比为1:1;每个充电线芯均由充电导体、设在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和充电滑移层构成;每个信号线芯均由两组信号导体和屏蔽层构成;外包层由外包滑移层、隔离层、编织层和护套层依次包裹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设有充电线芯和信号线芯,即可作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与充电接口的连接充电作用,同时具有对充电饱和、安全预警等方面的控制信号传输功能,还具有高柔软性,最小弯曲半径可达 5xOD(电缆标称直径),易于安装使用。良好的抗拉耐弯折性,采用滑移层结构,增加了弯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粧的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车的需求与使用越来越多,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急速增多。研究与开发新型环保节能汽车成为了当前重要课题,其中开发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了首选。因此新型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的开发已成为线缆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充电粧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处于频繁拖拽移动的状态,频繁弯曲线芯导体容易折断,易受汽车碾压等破坏,因此充电粧用电缆对抗拉性、耐弯性以及耐压性等方面有较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粧的电缆及其制作方法,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对拉性、耐弯性较差的一些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粧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粧的电缆由外包层和内芯构成,所述的内芯由充电线芯和信号线芯构成,充电线芯与信号线芯的数量之比为1:1;每个充电线芯均由充电导体、设在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和绕包在充电绝缘层外的充电滑移层构成;每个信号线芯均由两组信号导体和绕包在两组信号导体外的屏蔽层构成;所述的外包层由外包滑移层、隔离层、编织层和护套层依次包裹而成。优选的,内芯由三个信号线芯和填充在三个信号线芯之间的三个充电线芯构成,所述的三个充电线芯排列呈正三角形,三个信号线芯分别填充在充电线芯的两两接缝处,三个信号线芯组合排列呈倒三角形。进一步,充电导体采用铜丝导体,导体直径为0.15-0.2mm,充电线芯的充电绝缘层采用乙丙橡胶,充电绝缘层的厚度为0.10-0.15mm,充电滑移层采用聚酯带绕包而成,充电滑移层的厚度为0.18-0.22_;两组信号导体均采用铜丝导体外部绕包信号绝缘层制成,铜丝导体直径为0.15-0.2mm,信号绝缘层采用乙丙橡胶,信号绝缘层的厚度为0.10-0.15mm,屏蔽层采用铝箔带绕包而成,铝箔带厚度为0.04-0.05_。—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粧的电缆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作充电线芯,在铜丝导体外绕包充电绝缘层,再在充电绝缘层外绕包一层充电滑移层;b、制作信号线芯,采用两根相同直径的铜丝导体为一组,每根铜丝导体表面分别绕包信号绝缘层,再在两根铜丝导体的信号绝缘层外绕包一个屏蔽层;c、将上述充电线芯与信号线芯进行成缆,同时绕包聚酯带作为外包滑移层,在成缆工序中,三根电缆线芯围绕中心绞合,三组信号线芯填充在三根电缆线芯空隙,余空隙使用阻水绳填充;d、在外包滑移层外依次绕包隔离层、编织层和外护套,完成电缆制作。使用时,本专利技术同时设有充电线芯和信号线芯,即可作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与充电接口的连接充电作用,同时具有对充电饱和、安全预警等方面的控制信号传输功能,还具有高柔软性,最小弯曲半径可达5x0D(电缆标称直径),易于安装使用。良好的抗拉耐弯折性,采用滑移层结构,增加了弯曲性能。更通过加入钢丝参与导体绞合及编织,极大提高了电缆的抗拉耐压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充电线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信号线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各附图中的标号表示如下: 1充电线芯、11充电导体、12充电绝缘层、13充电滑移层; 2信号线芯、21信号导体、22信号绝缘层、23屏蔽层; 3阻水填充、4外包滑移层、5隔离层、6编织层、7护套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粧的电缆,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粧的电缆由外包层和内芯构成,所述的内芯由充电线芯和信号线芯构成,充电线芯与信号线芯的数量之比为1:1;每个充电线芯均由充电导体、设在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和绕包在充电绝缘层外的充电滑移层构成;每个信号线芯均由两组信号导体和绕包在两组信号导体外的屏蔽层构成;所述的外包层由外包滑移层、隔离层、编织层和护套层依次包裹而成。优选的,内芯由三个信号线芯和填充在三个信号线芯之间的三个充电线芯构成,所述的三个充电线芯排列呈正三角形,三个信号线芯分别填充在充电线芯的两两接缝处,三个信号线芯组合排列呈倒三角形。同时,导体中为增加导体耐弯和抗拉性能,加入3根相同规格的钢丝,导体结构密实,从而减小外径,降低成本。充电导体采用铜丝导体,导体直径为0.15-0.2mm,充电线芯的充电绝缘层采用乙丙橡胶,充电绝缘层的厚度为0.10-0.15mm,充电滑移层采用聚酯带绕包而成,充电滑移层的厚度为0.18-0.22mm;两组信号导体均采用铜丝导体外部绕包信号绝缘层制成,铜丝导体直径为0.15-0.2mm,信号绝缘层采用乙丙橡胶,信号绝缘层的厚度为0.10-0.15mm,屏蔽层采用铝箔带绕包而成,铝箔带厚度为0.04-0.05_。进一步,所述的外包滑移层与充电线芯、信号线芯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阻水填充,阻水填充采用阻水绳,阻水绳盘成圆球状,并且该圆球状阻水绳直径小于信号线芯;所述的外包滑移层采用聚酯带作为滑移层,绕包厚度0.4?0.6mm;隔离层采用氯化聚乙烯橡胶混合物制成,隔离层厚度为1.45-1.55mm。所述的编织层采用0.2mm厚的不锈钢丝编织而成;护套层采用氯化聚乙烯橡胶混合物挤包在编织层上完成,厚度为2?5mm。—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粧的电缆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作充电线芯,在铜丝导体外绕包充电绝缘层,再在充电绝缘层外绕包一层充电滑移层;b、制作信号线芯,采用两根相同直径的铜丝导体为一组,每根铜丝导体表面分别绕包信号绝缘层,再在两根铜丝导体的信号绝缘层外绕包一个屏蔽层;C、将上述充电线芯与信号线芯进行成缆,同时绕包聚酯带作为外包滑移层,在成缆工序中,三根电缆线芯围绕中心绞合,三组信号线芯填充在三根电缆线芯空隙,余空隙使用阻水绳填充;d、在外包滑移层外依次绕包隔离层、编织层和外护套,完成电缆制作。优选的,a步骤中,充电导体采用铜丝导体,导体直径为0.15-0.2mm,充电线芯的充电绝缘层采用乙丙橡胶,充电绝缘层的厚度为0.10-0.15mm,充电滑移层采用聚酯带绕包而成,充电滑移层的厚度为0.18-0.22mm;b步骤中,两组信号导体均采用铜丝导体外部绕包信号绝缘层制成,铜丝导体直径为0.15-0.2mm,信号绝缘层采用乙丙橡胶,信号绝缘层的厚度为0.10-0.15_,屏蔽层采用铝箔带绕包而成,铝箔带厚度为0.04-0.05_。进一步,所述的外包滑移层与充电线芯、信号线芯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阻水填充,阻水填充采用阻水绳,阻水绳盘成圆球状,并且该圆球状阻水绳直径小于信号线芯;所述的外包滑移层采用聚酯带作为滑移层,绕包厚度0.4?0.6mm;隔离层采用氯化聚乙烯橡胶混合物制成,隔离层厚度为1.45-1.55mm。更进一步,所述的编织层采用0.2mm厚的不锈钢丝,在24锭或32锭编织机上编织而成;护套层采用氯化聚乙烯橡胶混合物挤包在编织层上完成,厚度为2?5mm。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序如下: 1.导体绞合。对于充电线芯和信号线芯,均采用柔性细铜丝导体,导体直径0.15mm-0.2mm,为增加导体耐弯和抗拉性能,加入3根相同规格的钢丝,导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CN105489286.html" title="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电缆及其制作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电缆及其制作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电缆由外包层和内芯构成,所述的内芯由充电线芯和信号线芯构成,充电线芯与信号线芯的数量之比为1:1;每个充电线芯均由充电导体、设在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和绕包在充电绝缘层外的充电滑移层构成;每个信号线芯均由两组信号导体和绕包在两组信号导体外的屏蔽层构成;所述的外包层由外包滑移层、隔离层、编织层和护套层依次包裹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淼王成忠刘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朗达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