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插USB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7356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6:37
一种正反插USB插座,包括对接件、及套设于所述对接件外并与所述对接件构成插接空间的金属外壳,所述对接件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的隔离中板、将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于所述隔离中板成型于一体的绝缘本体、及接地件,所述对接件形成有基部、位于所述插接空间内的对接舌部、及连接所述对接舌部与基部的台阶部,所述接地件套设于所述台阶部外围,所述隔离中板位于所述台阶部位置处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接地件内侧面接触的点焊部,所述点焊部通过点焊与所述接地件固持为一体。本申请可有效提高产品的整体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正反插USB插座
技术介绍
通用串行总线(USB)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设备数据的传输大多采用这种通用的标准;USB3.0标准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在标准A Type类型的USB接口设计上,USB3.0能够完美地实现设计更改而不影响向下兼容性与结构外观。但是在移动终端应用的Micro USB领域则无法实现功能升级的同时,保证结构外观不变,Micro USB 3.0标准最终使外观结构复杂化,即采用并排的方式增加了一个接口以容纳增加的功能焊脚,但占用了更大的空间,限于智能手机超薄化的发展趋势,使Micro USB3.0在手机上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急需一种全新的高速串行通用总线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此情况下,USB协会推出了全新USB3.1Type C型接口连接器,同时兼顾了尺寸与性能,适应了智能终端上的应用,但其不能向下兼容。但该产品尺寸较小,而接脚数量较多,导致连接器母座的对接部在插接过程中需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对接部的中间一体成型有金属隔板,所述对接部承受的力量一般由该金属隔板来消化,而金属隔板承受力仍然有限,较大的力量容易导致金属隔板变形、对接部移位等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反插USB插座,通过将施加给对接件的力量传递给接地件或金属外壳,以使插座整体来承受施加给对接件的力量。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反插USB插座,包括对接件、及套设于所述对接件外并与所述对接件构成插接空间的金属外壳,所述对接件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的隔离中板、将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于所述隔离中板成型于一体的绝缘本体、及接地件,所述对接件形成有基部、位于所述插接空间内的对接舌部、及连接所述对接舌部与基部的台阶部,所述接地件套设于所述台阶部外围,所述隔离中板位于所述台阶部位置处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接地件内侧面接触的点焊部,所述点焊部通过点焊与所述接地件固持为一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位于所述对接件的台阶部处的隔离中板的点焊部露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并与套设于所述台阶部处的接地件的两侧部接触,再通过点焊的方式使所述隔离中板与所述接地件固持为一体,使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力量由USB插座整体承受,增强产品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的对接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的隔离中板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的接地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的隔离中板与接地件的配合图; 图8为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第一端子组、隔离中板、第二端子组的位置图; 图9为本申请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沿图1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为USB3.1 Type C型插座连接器,USB3.1 Type C是由USB-1F协会制定的一种旨在减小产品尺寸以满足手持移动设备需求,且能同时大幅提升传输速率的新型接口。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包括对接件10、套设于所述对接件10外的金属外壳20、及一体成型于所述对接件10与所述金属外壳20后端的绝缘尾部30。所述对接件10包括第一端子组11、第二端子组12、夹持于所述第一端子组11与所述第二端子组12之间的隔离中板13、将所述第一端子组11、第二端子组12与所述隔离中板13成型于一体的绝缘本体15、及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5上的接地件14。所述第一端子组11、第二端子组12分别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将所述若干导电端子成型于一体的绝缘块。所述隔离中板13与所述第二端子组12被所述绝缘块成型于一体。所述绝缘本体15将所述第一端子组11、第二端子组12及其内的隔离中板13成型于一体。所述对接件10包括基部103、自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舌部101、及位于所述基部103与对接舌部101之间的台阶部102。所述台阶部102外径大于所述对接舌部101且小于所述基部103。所述接地件14套设于所述台阶部102上。所述基部103的两侧顶面设有卡块151。请参阅图5至图7、图9、图10所示,所述隔离中板13包括主体部131、形成于所述主体部131两侧前端的对接卡槽132、位于所述对接卡槽132前方的突出部136、位于所述对接卡槽132后方的点焊部134、及自所述主体部131两侧后端延伸出的焊脚135。所述点焊部134位于所述对接件10的台阶部102位置处,且所述点焊部134在横向两侧露出于所述绝缘本体15外侧表面。所述接地件14呈环状结构套设于所述台阶部102处,所述接地件14包括环状主体部141、自所述环状主体部141的后端上下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再折弯形成的延伸部144、自所述环状主体部141后端上下两侧分别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挡片145,所述挡片145位于所述延伸部144两侧。与所述延伸部144 一体延伸形成的还有卡扣于所述基部103的卡块151上的卡孔143。所述隔离中板13的点焊部134在台阶部102处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5的两侧面后与所述接地件14的环状主体部141的两侧部142接触,通过点焊的工艺将所述点焊部134与接地件14的两侧部142焊接于一体。所述接地件14的延伸片144位于所述基部103的上下顶面上并与所述金属外壳20接触,通过点焊的工艺将所述延伸片144焊接于所述金属外壳20上。如此,当所述对接连接器(图未示)插入与对接件10对接时,所述对接件10的隔离中板13两侧前端的突出部136所承受的插入力将通过所述点焊部134传递给所述接地件14,而所述接地件14则通过所述延伸片144将力量最终传递给金属外壳20,使对接力量由插座整体进行消化吸收,而不单单依靠隔离中板13来消化。同时,点焊连接方式,使接地件的接地接触性能更好,更强化了USB插座的整体性,强度更高。所述接地件14位于所述延伸片144两侧的挡片145用于抵挡所述对接连接器,防止对接连接器过度插入而伤害对接件10。所述对接连接器抵接所述挡片145的力量也可以通过所述延伸片144与金属外壳20的点焊连接而传递给金属外壳20,防止对接连接器插入力作用于所述对接件10而造成对接件10与金属外壳20之间的错位。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隔离中板13的主体部131中间空缺形成缺口133,所述第一端子组11、第二端子组12依次分别包括接地端子121、电源端子122、若干信号与控制端子123、电源端子124、接地端子125。所述电源端子122、若干信号与控制端子123、电源端子124位于所述隔离中板13的缺口 133位置处,所述接地端子121,125位于所述隔离中板13的主体部131位置处。因某些特殊要求,所述电源端子122,124的端子厚度大于所述接地端子121,125的厚度,将所述电源端子122,124置于所述隔离中板13的缺口位置处可以防止所述加厚的电源端子122,124与所述隔离中板13发生短接的问题。本申请正反插USB插座位于所述对接件10的台阶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反插USB插座,包括对接件、及套设于所述对接件外并与所述对接件构成插接空间的金属外壳,所述对接件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的隔离中板、将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于所述隔离中板成型于一体的绝缘本体、及接地件,所述对接件形成有基部、位于所述插接空间内的对接舌部、及连接所述对接舌部与基部的台阶部,所述接地件套设于所述台阶部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中板位于所述台阶部位置处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接地件内侧面接触的点焊部,所述点焊部通过点焊与所述接地件固持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远文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