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吸附气态油污的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5654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09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吸附气态油污的净化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机(5)、油烟净化室(2)、吸油棉(14)和风扇(3),所述吸油棉(14)位于所述油烟净化室(2)中,油烟净化室(2)通过第一连接轴(4)连接第一电机(5),所述风扇(3)中间设有风扇中心孔(10),所述第一连接轴(4)穿过风扇中心孔(10)连接油烟净化室(2)。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净化装置中添加吸油棉,吸附油烟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吸附气态油污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吸油棉是一类由惰性聚丙烯熔喷制成的纤维和无纺布经特殊处理后制成,有效吸附液体并将之留住。吸附产品都是包裹在以线缝制的经表面活化处理剂处理的聚丙烯纤维或无纺布中,外层布极其坚韧耐用,具有强大的毛细管吸收力带来的极强的吸附性,从而吸收泄漏液体流向吸油棉,有效阻止了泄漏的扩散,产品经绞、挤压后可重复使用,可以回收72%_90%的泄漏液。这种材质的优点还有阻燃、不产生粉尘、无贮藏限制时间等。目前,家庭或餐馆产生的油烟,大部分由大功率排风扇与长达10米以上的加保温层的管道排向屋顶的上部大气环境,污染较大。并且,食物在高温烹调下,产生大量的“热氧化分解产物”,其中分解产物以烟雾形式散到空气中,形成油烟气,主要有醛、酮、醇等,其中包括苯并芘、挥发性亚销胺、杂环胺类化合物等已知高致癌物,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抽油烟机来对油烟进行过滤,目前的抽油烟机主要由机壳、风道、风机、止回阀、集排油装置、照明装置、电源开关和电源线等构成。传统的抽油烟机壳体的内壁上部设有风轮,抽油烟机工作时,风轮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形成空气负压区,吸烟口处设置有油烟净化室,油烟净化室在电机带动下对油烟进行过滤,油烟经过过滤后从排气口排出。这种结构的抽油烟机对气态油污吸附不佳,气态油烟不能十分有效的进入吸烟口,影响油烟净化率。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吸附气态油污的净化装置,其在净化装置中添加吸油棉,吸附油烟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吸附气态油污的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油烟净化室、吸油棉和风扇,所述吸油棉位于所述油烟净化室中,油烟净化室通过第一连接轴连接第一电机,所述风扇中间设有风扇中心孔,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风扇中心孔连接油烟净化室,所述油烟净化室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侧设置有网格片,靠近所述风扇一侧的网格片上开设有网格片中心孔,所述吸油棉上具有与所述网格片中心孔对应的吸油棉中心孔,其中,所述吸油棉由过滤棉层和包裹所述过滤棉层的亲油膜层组成,所述亲油膜层的厚度为5-10mm,所述过滤棉层的厚度为20-40mm。进一步的,所述油烟净化室中间设有轴筒,所述风扇周向连接于轴筒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设置于轴筒中,与轴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轴筒穿过所述网格片中心孔和吸油棉中心孔连接于远离所述风扇一侧的网格片。进一步的,它还包括抽油烟机壳体,抽油烟机壳体下部设有吸烟口,上部设有排气口,抽油烟机壳体内设有风轮和第二电机,风轮通过第二连接轴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于抽油烟机壳体的上部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抽油烟机壳体的下部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亲油膜层的厚度为5mm。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棉层的厚度为3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吸附气态油污的净化装置,其在净化装置中添加吸油棉,吸附气态油污效果好,吸附油烟的吸附率达到99%,不仅保证了使用者的健康安全,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由于与油烟净化室相连接的连接轴上连接有风扇,该净化装置工作时电机带动风扇转动,在有效提高抽气态油污效果的同时,也有效控制了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油烟净化室和风扇连接第一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风扇的结构不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油烟净化室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油烟净化室内吸油棉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主视不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连接轴的一端设置于轴筒中连接风扇与油烟净化室,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一吸烟口,2—油烟净化室,3—风扇,4一第一连接轴,5—第一电机,6—风轮,7一第二连接轴,8—第二电机,9一排气口,10一风扇中心孔,11 一网格片中心孔,12一抽油烟机壳体,13—轴筒,14-吸油棉,15-吸油棉中心孔,16-过滤棉层,17-亲油膜层,18-网格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2所示的净化装置,包括第一电机5,油烟净化室2,油烟净化室2通过第一连接轴4连接第一电机5,它还包括风扇3,风扇3中间设有风扇中心孔10,第一连接轴4穿过风扇中心孔10连接油烟净化室2。油烟净化室2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两侧设置有网格片18,靠近所述风扇3—侧的网格片18上开设有网格片中心孔11(如图3所示),在所述油烟净化室2内填充有吸油棉14。请参阅图4,其为本专利技术油烟净化室内吸油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吸油棉(14)上具有与所述网格片中心孔(11)对应的吸油棉中心孔(15)。请参阅图5,其为图4的主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吸油棉14由过滤棉层16和包裹所述过滤棉层16的亲油膜层17组成,所述过滤棉层16的厚度小于亲油膜层17的厚度。所述亲油膜层17的厚度为5-10mm,所述过滤棉层16的厚度为20-40mm。所述过滤棉层16的密度大于所述亲油膜层17的密度。当油烟被吸入所述油烟净化室2中,油烟先经过亲油膜层17吸附,大部分油烟分子粘附于所述亲油膜层17上,然后较少部分油烟分子及水汽分子被过滤棉层16吸附。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亲油膜层17上分布有若干个纳米级通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亲油膜层17的孔隙率为50-80%。优选为75%。如图6所示,所述油烟净化室2中间设有轴筒13,所述风扇3周向连接于轴筒13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一端设置于轴筒13中,与轴筒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机5固定连接。所述轴筒13穿过所述网格片中心孔11和吸油棉中心孔15连接于远离所述风扇3—侧的网格片18上。通过将油烟净化室2与风扇3设计成这种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简化了装置,方便了装配。如图7所示,所述抽油烟机还包括抽油烟机壳体12,抽油烟机壳体12下部设有吸烟口 1,上部设有排气口 9 ;抽油烟机壳体12内设有风轮6和第二电机8,风轮6通过第二连接轴7连接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固定于抽油烟机壳体12的上部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机5固定于抽油烟机壳体12的下部内壁上。使油烟经过有效抽排和过滤后,从排气口9排出,提高了油烟净化率。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第二电机8通过第二连接轴7带动风轮6旋转,形成空气负压区,由于负压影响,油烟通过吸烟口 1进入抽油烟机壳体12内,油烟净化室2和风扇3在第一电机5带动下对油烟进行有效抽排,油烟有效进入抽油烟机壳体12内,通过油烟净化室2中吸油棉的有效过滤后从排气口 9排出,不仅有效提高了油烟净化效果,并且有效控制了噪音,是一种非常好的环保型净化装置。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油烟净化室2的中间设置轴筒13,风扇3与轴筒13外壁周向固定连接,将第一连接轴4的端部设置于轴筒13中,与轴筒13固定连接,利用第一电机5带动第一连接轴4转动,第一连接轴4转动的同时带动油烟净化室2和风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吸附气态油污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包括第一电机(5)、油烟净化室(2)、吸油棉(14)和风扇(3),所述吸油棉(14)位于所述油烟净化室(2)中,油烟净化室(2)通过第一连接轴(4)连接第一电机(5),所述风扇(3)中间设有风扇中心孔(10),所述第一连接轴(4)穿过风扇中心孔(10)连接油烟净化室(2),所述油烟净化室(2)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两侧设置有网格片(18),靠近所述风扇(3)一侧的网格片(18)上开设有网格片中心孔(11),所述吸油棉(14)上具有与所述网格片中心孔(11)对应的吸油棉中心孔(15),其中,所述吸油棉(14)由过滤棉层(16)和包裹所述过滤棉层(16)的亲油膜层(17)组成,所述亲油膜层(17)的厚度为5‑10mm,所述过滤棉层(16)的厚度为20‑4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菊华王菊霞张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