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东辉专利>正文

电动螺旋线控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377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螺旋线控千斤顶,包括电动机、电机控制器、减速装置、手动电动快速转换装置。螺杆组由套筒、手调顶杆及大、中、小螺杆构成,其中套筒与设置在外壁的衬套、大螺杆与套筒之间均由一级一级的内径包容外径以内、外螺纹互相配合构成。螺杆组通过电动机驱动齿轮组带动其作径向转动完成顶举功能。在无电情况下,还可通过一套配套的手动电动快速转换装置来实现对螺杆的升降操作。具有设计合理,省时省力,操作安全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型号的汽车作随身携带的顶举工具。(*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工具,特别是一种电动螺旋线控千斤顶。到目前为止,汽车等设备上随身携带的顶举工具,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动螺旋式、液压式或电动摇控式千斤顶。手动螺旋式千斤顶虽然携带方便,坚固耐用,但操作起来太费时费力;液压式千斤顶,由于体大笨重,存在压力泄漏,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使用不够安全;电动摇控式的又嫌可靠性和经济性不理想,而且无电时,手动操作困难,并且由于其电机竖置结构而限制了其机身的最小高度的降低,只能保持在145mm以上,因而不适合在低底盘的轿车下或其他低置顶举环境下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安全可靠,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同时可广泛用于125mm左右的低底盘轿车下,并且可在无电源的情况下,通过快换装置迅速转入手动工作的一种千斤顶。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千斤顶包括电动机、电机控制器、减速装置、齿轮组、螺杆组以及在无电情况下可通过手动完成螺杆组升降的电动——手动快速转换装置。所说的螺杆组由套筒、手调顶杆、大螺杆、中螺杆、小螺杆组成,其中套筒与设置在机壳外壁的衬套、大螺杆与套筒衬套之间均由一级一级的内径包容外径并以内、外螺纹互相配合构成,并由其间键和键槽配合约束其径向转动。所说的电动机与减速装置组成的部件,是以斜置方式设在底板的一侧,从而当电机减速后,由轴锥齿轮副与双联齿轮啮合,而双联齿轮同时又与大齿轮啮合而构成齿轮组。本技术所说的电动机外壳顶部设有一电源插座,该插座经电机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插头、汽车的点烟插座与汽车直流电源连接构成电机的驱动电源。本技术所说的电动——手动快速转换装置,由减速装置外围齿和定位齿圈作轴向定位的快换螺旋及传动器组成。该快换装置是设置在减速器壳的外齿轮和定位齿圈的内齿轮上,并由内、外齿轮作相互的径向定位,以及对小、大锥齿轮对位啮合作快速调整。本技术的优点是①由于其电动机采用斜置和锥齿轮副传动方式,因此机身高度可下降至125mm,使之能在最低底盘的轿车下工作。②电机与控制器由一定长度的电源引线连接,可使司机或维修人员在远离汽车的地方实施操作,可有效避免过往车辆对司机或维修人员的意外伤害。③特设手动快换装置,配合结构简单、合理的手摇机构,使电动到手动实现快捷、可靠的转换和操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控制器电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图;图3为变换后的手动结构图;图4为图2的螺杆组升程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中摇把示意图。参见图1-图4,该千斤顶由插头1、2、控制器3、手调顶杆4、大螺杆5、中螺杆6、限位档圈7、衬套8、机壳9、底板10、套筒11、小螺杆12、大齿轮13、双联齿轮14、出轴锥齿轮15、减速器16、电机齿轮17、电机18、电机插座19、手把20、定位齿圈21、快换螺旋22、传动器23、弹簧夹24、点烟插25组成。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控制器的输入端插头1与汽车的点烟插座25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插头2与电动机18的电源插座19相接,从而汽车的12伏直流电源经控制器3接入电动机。当按控制器“升位”,则电机正转,按“降”位,电机反转,放松按钮,控制器自动回到“停”位,电机停止工作。电机18的扭矩由装在其轴端的电机齿轮17带动行星齿轮,使二级行星减速器16工作,并由出轴锥齿轮15带动双联齿轮14、大齿轮13,使装在小螺杆12轴端的大齿轮13通过键联接带动小螺杆12旋转。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螺杆组由套筒11、手调顶杆4、大螺杆5、中螺杆6、小螺杆12组成,套筒与衬套8、大螺杆与套筒之间均由一级一级的内径包容外径以及内、外螺纹互相配合构成,并由其间键和键槽配合约束其径向转动。其中手调顶杆4的作用是在顶举重物时,通过与大螺杆内螺纹联接时,用手拧动顶杆4使其预先接近重物,以增加对顶举位置的准确性和千斤顶的轴向伸展度。如图3所示它是在电动结构的基础上,将电动机部分转换手动结构,从而可保证在无电情况下通过该快速转换装置实现手动操作。它包括摇把20、定位齿圈21、快换螺旋22和传动器23。操作时,先将快换螺旋22拧开,卸下电机18与减速器16,装上手动部件,再拧紧快换螺旋22,然后将摇把20装入传动器23上,摇动手把使传动器转动并带动内置联轴器转动,由轴锥齿轮带动下一级齿轮转动实现螺杆的升降功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按压控制器3的“升”位档,电机正向转动,经两级行星齿轮减速,由锥齿轮副15将斜向扭矩传到大齿轮13,从而带动小螺杆12旋转,并通过小、中、大螺杆间的套装螺纹联接作用和定向键的约束,使小、中、大螺杆先后延轴向上升,在顶杆顶举起重物到所需高度时,操作过程要注意,大螺杆带套筒上升到限位档圈7与肩结构形成的极限位置(即机动标准升程)前,应立即停止上升操作,让控制器自动回到“停”位档,电机停止转动,千斤顶处于机械自锁状态。当完成顶举操作时,按动控制器的“降”位档,电机及各关联部件作反向转动,顶杆随中、大螺杆下降。当顶杆回到零位置前3-5mm处,立即松开按钮,让控制器自动回到“停”位档。从而便完成了上升与下降的操作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螺旋线控千斤顶,包括电动机、电机控制器、减速装置、齿轮组、螺杆组,以及在无电情况下可通过手动完成螺杆组升降的电动——手动快速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杆组由套筒(11)、手调顶杆(4)、大螺杆(5)、中螺杆(6)、小螺杆(12)组成,其中套筒(11)与设置在其外壁的衬套(8)、大螺杆与套筒之间均由一级一级的内径包容外径以及内、外螺纹互相配合构成,并由其间键和键槽配合约束其径向转动,所说的电动机(18)与减速装置(16)组成的部件,是以斜置方式设在底板(10)的一侧,从而当电机减速后,由轴锥齿轮副(15)与双联齿轮(14)啮合,而双联齿轮(14)同时又与大齿轮(13)啮合而构成齿轮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说电动机(18)外壳的顶部设有一电源插座(19),该插座(19)经电机控制器(3)、控制器(3)的输入插头(1)、汽车的点烟插座(21)与汽车直流电源连接构成该电机的驱动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动——手动快速转换装置,由减速装置(16)外围齿和定位齿圈(21)作轴向定位的快换螺旋(22)及传动器(23)组成,该快换装置,设置在减速器壳的外齿轮和定位齿圈的内齿轮上,并由内、外齿轮作相互的径向定位,以及对小、大锥齿轮对位啮合作快速调整。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螺旋线控千斤顶,包括电动机、电机控制器、减速装置、手动电动快速转换装置。螺杆组由套筒、手调顶杆及大、中、小螺杆构成,其中套筒与设置在外壁的衬套、大螺杆与套筒之间均由一级一级的内径包容外径以内、外螺纹互相配合构成。螺杆组通过电动机驱动齿轮组带动其作径向转动完成顶举功能。在无电情况下,还可通过一套配套的手动电动快速转换装置来实现对螺杆的升降操作。具有设计合理,省时省力,操作安全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型号的汽车作随身携带的顶举工具。文档编号B66F3/00GK2296339SQ9623738公开日1998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蔡东辉 申请人:蔡东辉, 蔡子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螺旋线控千斤顶,包括电动机、电机控制器、减速装置、齿轮组、螺杆组,以及在无电情况下可通过手动完成螺杆组升降的电动-手动快速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杆组由套筒(11)、手调顶杆(4)、大螺杆(5)、中螺杆(6)、小螺杆(12)组成,其中套筒(11)与设置在其外壁的衬套(8)、大螺杆与套筒之间均由一级一级的内径包容外径以及内、外螺纹互相配合构成,并由其间键和键槽配合约束其径向转动,所说的电动机(18)与减速装置(16)组成的部件,是以斜置方式设在底板(10)的一侧,从而当电机减速后,由轴锥齿轮副(15)与双联齿轮(14)啮合,而双联齿轮(14)同时又与大齿轮(13)啮合而构成齿轮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蔡东辉蔡子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