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电动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97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千斤顶。包括电动机、电气控制组件(含主电路电缆及插头、控制电路板、限位保护开关板、控制器),电动机固定在行星传动减速器盖上,驱动行星减速器运转,又通过一组外啮合圆柱齿轮再次降速,并带动两级伸缩的螺旋传动机构上下运动。这种两级伸缩上下运动的转接,依靠螺杆、螺管之间的摩擦关系来完成。机壳中部有个手动操作孔,插入手动齿轮,松脱电动机,便可用梅花扳手进行手工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千斤顶,特别是一种电动千斤顶。在中国专利号为ZL99236180.X,名称为“一种电动千斤顶”的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千斤顶通过电气控制装置组件中的控制器,操纵千斤顶上的电动机运转。电动机转动,通过NW型行星减速器降速,又通过一组外啮合圆柱齿轮组再次降速,最后驱动两级伸缩的螺旋机构升降。该千斤顶的两级伸缩的螺旋机构,依靠离合装置实现转接。这种离合装置由一个孔用档圈,一个弹簧,一个圆柱销和一个卡环与螺旋机构相配合而构成。这种离合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圆柱销易蹿动;孔用弹簧挡圈容易被挤脱,弹簧蹦出;圆柱销在螺管转接过程中有时落不到中心螺杆的顶部槽中;卡环的活动滞阻,在挤逼中产生变形。上述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都能造成千斤顶的失效。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使之结构更合理、简单可靠、性能更优越、而又方便制造的电动千斤顶。本技术的目的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用一螺堵(7)封住中间螺管(2)的顶端,使之能抵挡住中心螺杆(1)。中心螺杆(1)的顶端制成圆弧状,以减少在与螺堵(7)顶住状态下转动的摩擦力。在中间螺杆(2)下端,设一阻挡环(21)。在螺堵(7),中心螺杆(1)顶端以及上述阻挡环(21)的结构尺寸设计上,考虑到抵挡相应的内螺纹的继续运动,其径向尺寸不小于相应内螺纹的小径,并从轴向尺寸上保证一定的强度足以抵挡相应内螺纹的继续运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简化了两级伸缩的螺旋机构的结构,方便了制造,性能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螺杆机构离合转接的原理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参阅图1、图2、图3。一种电动千斤顶,包括由底板(18)、壳体(6)、导向套(8)和诸铆钉(20)组成一个机架;电动机(11)装在减速器(12)盒盖上,而且外有塑料防护罩(10),防护罩(10)内还装有控制电路板(9);减速器(12)盒装在壳体(6)上,减速器(12)的输出轴联带着双联齿轮(15)的大齿轮,而双联齿轮(15)的小齿轮联带着底盘齿轮(17),底盘齿轮(17)紧固连接着中心螺杆(1),能把旋动的动力传递给螺旋传动机构。底盘齿轮座在平面推力球轴承(16)上,推力球轴承(16)支撑全部负载并能灵活转动;螺旋传动机构,主要由中心螺杆(1)、中间螺管(2)、外层螺管(3)和螺堵(7)组成。另外附加有可手动调节高度的顶帽(4)和起开闭上、下限位保护开关作用的套筒(5)。当将带主电路电缆和控制器的插头(19)插入点烟器插座中(或直接接在蓄电池上),便可操纵千斤顶的升降。按压控制器“举升”按钮,控制电路板(9)启动电动机(11)正向转动。通过NW型行星减速器(12)输出降速旋转的动力,又通过双联齿轮(15)和底盘齿轮(17)再次减速,将适当转速、适当力距的动力传递给具有两级伸缩功能的螺旋机构,使千斤顶能举升起重物。图3主要示出螺旋机构中的中心螺杆(1)、中间螺管(2)、螺堵(7)和外层螺管(3)的运动关系。其中,图3a所示的是螺旋机构在千斤顶从包装盒取出未通电操纵时的“原始状态”底盘齿轮(17)紧固连接着中心螺杆(1)。中心螺杆(1)的外螺纹与中间螺管(2)的内螺纹旋合;中心螺杆(1)的顶端与中间螺管(2)端部的螺堵(7)顶着,中间螺管(2)的外螺纹与外层螺管(3)的内螺纹旋合。当电动机(11)通电正转时,底盘齿轮(17)带动中心螺杆(1)作左旋转动,可能带动与之旋合的中间螺管(2)上升。当中间螺管(2)上升至其内螺纹被中心螺杆(1)的顶端抵挡住,不能继续上升时,继续旋转中的中心螺杆(1)便带动着中间螺管(2)作左旋转动,使与中间螺管(2)旋合的外层螺管(3)上升,如图3b所示。外层螺管(3)上升到达设计的千斤顶升程高度,被外层螺管(3)带动上升的套筒(5,见图1),通过紧固在套筒(5)上的限位轴挡圈(14,见图1)使限位保护开关板(13)的上限位保护开关闭合,切断电动机电源,电动机停转,外层螺杆(3)因而停止上升。如图3a所示的“原始状态”,中心螺杆(1)与中间螺管(2)的配合,有外、内螺纹的旋合,还有顶部与螺堵(7)相顶住。如果上述状况产生的摩擦力大于中间螺管(2)与外层螺管(3)外、内螺纹旋合的摩擦力,首先是中心螺杆(1)带着中间螺管(2)作左旋转动,与中间螺管(2)旋合的外层螺管(3)上升。外层螺管(3)上升至其内螺纹被螺堵(7)端头抵挡不能继续上升,此时中心螺杆(1)的旋转力足以克服它与中间螺管(2)的摩擦力,使与之旋合的中间螺管(2)上升,如图3c所示。中间螺管(2)上升到设计的千斤顶升程高度,被外层螺管(3)带动上升的套筒(5,见图1),通过紧固在套筒(5)上的限位轴挡圈(14,见图1),使限位保护开关板(13)上的上限位保护开关闭合,切断电动机电源,电动机停转,中间螺管(2)因而停止上升。千斤顶的下降工况按压控制器“下降”按钮,操纵电动机反转,底盘齿轮(17)带动中心螺杆(1)作右旋转动。中间螺管(2)或外层螺管(3)按举升工况相反的顺序相继下降。两级伸缩螺旋机构的转接的原理与举升时一样,下降的停止也是由被外层螺管(3)带动下降的套筒(5,见图1),通过紧固在套筒(5)上的限位轴挡圈(14,见图1),使限位保护开关板(13)上的下限位保护开关闭合,切断电动机电源,电动机停转,使后继下降的中间螺管(2)或外层螺管(3)停止下降。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电动千斤顶,由电动机(11)、电气控制组件、减速器(12)、齿轮传动装置、螺杆传动机构、底板(18)、壳体(6)、防护罩(10)及手动操作机构等组成,其中电气控制组件,由带主电路电缆和控制器的插头(19)、限位保护开关板(13)和控制电路板(9)组成,齿轮传动装置,由双联齿轮(15)和底盘齿轮(17)构成,螺杆传动机构由中心螺杆(1)、中间螺管(2)和外层螺管(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螺杆传动机构中,在中间螺管(2)的顶端,有一用内螺纹连接组装的螺堵(7),中心螺杆(1)的上端部,取消现有技术中的离合槽,而将其加工成园弧形,中间螺管(2)的下端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轴档圈槽而设立一与其连成一体的阻挡环(21),该阻挡环(21)的外径大于外螺管(3)的内螺纹小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千斤顶。包括电动机、电气控制组件(含主电路电缆及插头、控制电路板、限位保护开关板、控制器),电动机固定在行星传动减速器盖上,驱动行星减速器运转,又通过一组外啮合圆柱齿轮再次降速,并带动两级伸缩的螺旋传动机构上下运动。这种两级伸缩上下运动的转接,依靠螺杆、螺管之间的摩擦关系来完成。机壳中部有个手动操作孔,插入手动齿轮,松脱电动机,便可用梅花扳手进行手工操作。本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文档编号B66F3/00GK2468983SQ0120963公开日2002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黄佳强 申请人:广州铁工机车车辆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电动千斤顶,由电动机(11)、电气控制组件、减速器(12)、齿轮传动装置、螺杆传动机构、底板(18)、壳体(6)、防护罩(10)及手动操作机构等组成,其中电气控制组件,由带主电路电缆和控制器的插头(19)、限位保护开关板(13)和控制电路板(9)组成,齿轮传动装置,由双联齿轮(15)和底盘齿轮(17)构成,螺杆传动机构由中心螺杆(1)、中间螺管(2)和外层螺管(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螺杆传动机构中,在中间螺管(2)的顶端,有一用内螺纹连接组装的螺堵(7),中心螺杆(1)的上端部,取消现有技术中的离合槽,而将其加工成园弧形,中间螺管(2)的下端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轴档圈槽而设立一与其连成一体的阻挡环(21),该阻挡环(21)的外径大于外螺管(3)的内螺纹小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铁工机车车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