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改进型车载终端充电连接器,包括充电本体、充电分隔板和一端活动连接在充电分隔板上的盖板,所述充电本体的连接端面上设置限位卡,在充电分隔板与充电本体的连接端面上还设置于限位卡匹配的锁定式卡口,在充电本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报警器;所述充电分隔板为双层板,双层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充电连接器多次插接也不易出现连接偏离的情况,并且该充电连接器还设置缓冲对接部分和充电完成提醒功能,避免对车载终端的负面影响,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连接器,具体涉及改进型车载终端充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车载终端是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的前端设备,一般隐秘地安装在各种车辆内,车载终端设备主要由车载视频服务器、LCD触摸屏、外接摄像机、通话手柄、汽车防盗器等各种外接设备组成。在现有的技术中,普通的车载连接器均是直接将连接器与电源插座相连接,并没有缓冲对接部位,这样容易造成连接偏离从而造成对连接器的损伤,并且在充电器的插接过程中多次的连接偏离还容易造成连接器使用寿命降低。另外,充电连接器将电充满以后也没有相应的提醒装置,导致车载终端长期处于充电状态,影响车载终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改进型车载终端充电连接器,该充电连接器多次插接也不易出现连接偏离的情况,并且该充电连接器还设置缓冲对接部分和充电完成提醒功能,避免对车载终端的负面影响,提高了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改进型车载终端充电连接器,包括充电本体、充电分隔板和一端活动连接在充电分隔板上的盖板,所述充电本体的连接端面上设置限位卡,在充电分隔板与充电本体的连接端面上还设置于限位卡匹配的锁定式卡口,在充电本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报警器;所述充电分隔板为双层板,双层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充电本体采用手持式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插播便捷。在充电分隔板的端面上设置限位卡匹配的锁定式卡口,在连接端面上设置限位卡,有效的排除充电本体与充电分隔板之间的误操作可能。当不需要充电时还可将充电分隔板和充电本体分离,旋转充电隔离板上的盖板将充电隔离板的端面盖住,避免灰尘等进入。而充电隔离板的设置则作为缓冲对接部分,避免采用充电本体直接充电对车载本体造成损坏。另外,在充电本体上设置报警器,当充电充满后就发出报警声,提醒使用者,避免车载终端长期处于充放电情况,影响车载终端的使用寿命。所述盖板能够完全盖住充电分隔板与充电本体的连接端。能够最大化的避免灰尘进入。所述限位卡的前端设置为弯钩形状,限位卡的顶部设置为不规则面。当该限位卡插入充电分隔板的端面上设置限位卡匹配的锁定式卡口内,卡接更加的稳固。所述充电本体的连接端上设置多个与充电分隔板连接的孔。进一步减小误操作。所述充电分隔板的端面上设置多个充电接触端子,每个充电端子位于一个单独的中空圆柱形槽体内。保证每个充电端子均能够准确无误的与车载终端进行充电的同时还避免出现连接偏移的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充电隔离板作为缓冲对接部分,避免采用充电本体直接充电对车载本体造成损坏。2、在充电本体上设置报警器,当充电充满后就发出报警声,提醒使用者,避免车载终端长期处于充放电情况,影响车载终端的使用寿命。3、在充电分隔板的端面上设置限位卡匹配的锁定式卡口,在连接端面上设置限位卡,有效的排除充电本体与充电分隔板之间的误操作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充电本体,2、充电分隔板;3、盖板;4、限位卡;5、报警器;6、充电接触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充电本体1、充电分隔板2和一端活动连接在充电分隔板2上的盖板3,所述充电本体1的连接端面上设置限位卡4,在充电分隔板2与充电本体1的连接端面上还设置于限位卡4匹配的锁定式卡口,在充电本体1的侧面上还设置报警器5;所述充电分隔板2为双层板,双层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使用时旋转盖板露出充电隔板的端面与充电本体连接,旋转盖板的另一面则与车载终端连接通电后即可实现充电,充电完成后位于充电本体上的报警器则会提醒车上人员,避免车载终端长期处于充放电状态,降低车载终端的使用寿命。在充电分隔板的端面上设置限位卡匹配的锁定式卡口,在连接端面上设置限位卡,有效的排除充电本体与充电分隔板之间的误操作可能。当不需要充电时还可将充电分隔板和充电本体分离,旋转充电隔离板上的盖板将充电隔离板的端面盖住,避免灰尘等进入。而充电隔离板的设置则作为缓冲对接部分,避免采用充电本体直接充电对车载本体造成损坏。另外,在充电本体上设置报警器,当充电充满后就发出报警声,提醒使用者,避免车载终端长期处于充放电情况,影响车载终端的使用寿命。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如下:盖板3能够完全盖住充电分隔板2与充电本体1的连接端。能够最大化的避免灰尘进入。所述限位卡4的前端设置为弯钩形状,限位卡4的顶部设置为不规则面。当该限位卡插入充电分隔板的端面上设置限位卡匹配的锁定式卡口内,卡接更加的稳固。所述充电本体1的连接端上设置多个与充电分隔板2连接的孔。进一步减小误操作。所述充电分隔板2的端面上设置多个充电接触端子6,每个充电端子6位于一个单独的中空圆柱形槽体内。保证每个充电端子均能够准确无误的与车载终端进行充电的同时还避免出现连接偏移的情况。如上所述便可实现该技术。【主权项】1.改进型车载终端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本体(1)、充电分隔板(2 )和一端活动连接在充电分隔板(2)上的盖板(3),所述充电本体(1)的连接端面上设置限位卡(4),在充电分隔板(2)与充电本体(1)的连接端面上还设置于限位卡(4)匹配的锁定式卡口,在充电本体(1)的侧面上还设置报警器(5);所述充电分隔板(2)为双层板,双层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车载终端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能够完全盖住充电分隔板(2 )与充电本体(1)的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车载终端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4)的前端设置为弯钩形状,限位卡(4)的顶部设置为不规则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车载终端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本体(1)的连接端上设置多个与充电分隔板(2)连接的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车载终端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分隔板(2)的端面上设置多个充电接触端子(6),每个充电端子(6)位于一个单独的中空圆柱形槽体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改进型车载终端充电连接器,包括充电本体、充电分隔板和一端活动连接在充电分隔板上的盖板,所述充电本体的连接端面上设置限位卡,在充电分隔板与充电本体的连接端面上还设置于限位卡匹配的锁定式卡口,在充电本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报警器;所述充电分隔板为双层板,双层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充电连接器多次插接也不易出现连接偏离的情况,并且该充电连接器还设置缓冲对接部分和充电完成提醒功能,避免对车载终端的负面影响,提高了使用寿命。【IPC分类】H02J7/00【公开号】CN205141770【申请号】CN201520988025【专利技术人】赵玉涛, 蒋晓林 【申请人】绵阳祥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日】2016年4月6日【申请日】2015年12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进型车载终端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本体(1)、充电分隔板(2)和一端活动连接在充电分隔板(2)上的盖板(3),所述充电本体(1)的连接端面上设置限位卡(4),在充电分隔板(2)与充电本体(1)的连接端面上还设置于限位卡(4)匹配的锁定式卡口,在充电本体(1)的侧面上还设置报警器(5);所述充电分隔板(2)为双层板,双层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涛,蒋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祥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