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天来专利>正文

垂直式自重卡榫油压离合器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823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垂直式自重卡榫油压离合器千斤顶,该千斤顶由起重装置及起重杆组成,起重装置则由起重器及卡掣座、定位座组成,通过起重器与卡掣座配合,可将贯穿于起重装置内的起重杆循序往上拉,每上拉适当距离,便利用定位座定位,借此为垂直式设计的千斤顶,使其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并因构件简化、体积小,提供一方便操作及成本低的千斤顶。(*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垂直式自重卡榫油压离合器千斤顶,尤指一种不受场所限制,适用于超重设备的新型千斤顶。近年来,随着工业发达,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物品、物资比以往有很大的进步,为提供人们更加精良的物品、物资,各类型工厂所应用的设备、机器越来越先进,这些先进的设备、机器除了少部份由国内制造厂商制造外,大多由已开发的先进国家进口,因大型的设备、机器进口后须安装在特定的厂房中,而目前是以起重机、大型吊车的配合,使大型设备、机器得以顺利安装的。但目前以吊车来安装大型设备、机器,在使用上存在许多问题,先以装设场所来说,因一般吊车体积颇大,再加上大型设备、机器所占据的空间,欲将大型设备、机器移至厂房内,须在空旷的场所方可进行,然而在目前寸土寸金的社会中,场所受限便成为极大的困扰,且吊车起重时有一定的扬角,为顾及吊车的活动范围,更须在较大的空间进行,故在窄小的空间内,会不利于施工;再者,一般大型设备、机器的重量相当重,甚至曾见到约1000吨以上的设备,欲将超重型的设备移至厂房时,势必须以大型的吊车来进行,但国内大型的吊车并不多见,若为特定的设备而建造一专用的吊车,则须花费相当多的制造费用,且使用后,除非有其他超重型的设备、机器得以再利用,否则该吊车便无法再利用,而造成浪费。因此,目前对于大型的设备、机器,以大型吊车来起重的方式,在吊车不适合的工作场所便不适用,且吊车的制造成本高,相对的也使超大型设备的搬运成本提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超重大型设备、机器专用且不受场地限制的离合器千斤顶,该千斤顶的特色为不占空间的垂直式设计,其具有一起重装置,起重装置上端为与起重装置作动杆衔接一体的卡掣座,起重装置下端则固结一定位座,卡掣座、定位座内均呈锥孔,锥孔内配合设置数卡榫,卡榫可依本身的重力而落下,卡榫内部形成卡缘,另于起重装置内贯穿一起重杆,起重杆每隔适当距离形成卡槽,施工时,可在起重处数适当处上端装设本技术,并将大型设备固结在各离合器千斤顶的起重杆底端,起重装置即可带动作动杆往上移,通过卡掣座、定位座及起重装置的配合,将大型设备循序往上拉起,因本技术的结构是以垂直方式起重,故无场地受限的困扰。本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较吊车的结构更为简化且成本较低的离合器千斤顶,以降低使用者所花费的搬运成本。本技术的另一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式自重卡榫油压离合器千斤顶可根据欲起重的设备重量来适当增减使用的千斤顶个数,使千斤顶的适用范围更为增加,使之也可适用于小型设备、机器的起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千斤顶具有一起重装置及贯穿于起重装置内的起重杆,起重装置具有一本体,本体内部上端设有起重器,起重器带动一中空作动杆上下移位,作动杆上端固结一卡掣座,卡掣座内设有数卡榫,另在本体底端设有定位座,定位座内也设有数卡榫;所说起重杆贯穿于定位座、作动杆及卡掣座,起重杆周围每隔适当距离设有卡槽,起重杆底端组接衔接结构,欲起重物即可通过衔接结构固结,卡掣座的卡榫卡掣在起重杆卡槽处时,即可通过起重器带动而往上移位,及至定位座的卡榫卡掣在起重杆下端卡槽处时,起重器即复位并连续动作,而将欲起重之物逐渐往上拉起。上述的垂直式自重卡榫油压离合器千斤顶,其卡掣座及定位座内均形成一锥孔,而各卡榫外周缘形成斜面,斜面的斜度与锥孔斜度相同,卡榫内周缘也形成不同方向的斜面,斜面与起重杆卡槽的斜度相同。本技术离合器千斤顶,利用起重器与定位座、卡掣座的配合,使起重杆得以循序往上作动,而因本技术的结构可以材料、热处理等方式,来强化各构件的强度,再配合各构件间尺寸的精密控制,即可提供一强度高、但构件明显简化的离合器千斤顶,而欲对超重的设备、机器移位时,则可根据欲起重物的重量而定点设置一至数个本技术的离合器千斤顶,而以垂直拉起方式,使欲起重之物得以顺利拉高,因此,相比于传统吊车起重方式,本技术的结构明显具备以下的功效(1)以空间来论,传统吊车起重方式,因顾及吊车的扬角,故须有一定的空间供吊车停置并供吊车的摆臂活动,若空间过于狭窄,吊车的操作便受限;反观本技术的设计为垂直式设计,且千斤顶是固结在起重处的上端,并不会占据地上空间,故适用场所完全不受空间的限制。(2)以起重方式来论,传统吊车是以摇臂起重,摇臂作动时具有一定的摆动角度,故起重时,须以较大的施力才可将欲起重之物垂直拉起;反观本技术千斤顶为垂直式设置而与施力方向平行,欲起重时,可更利于施力。(3)以成本来论,传统大型吊车造价颇高,且为特定超重型起重物而制造的超大型吊车,在使用后,使用的机率相当少,故造成搬运成本的增加;反观本技术的千斤顶构件明显简化,而较之于吊车,制造成本明显降低,且可根据欲重物的重量而以一至数个千斤顶配合,为一成本低、适用范围大的设计。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离合器千斤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离合器千斤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离合器千斤顶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离合器千斤顶的平面动作图。图5是本技术离合器千斤顶的平面动作图。图6是本技术离合器千斤顶的平面动作图。图7是本技术离合器千斤顶的平面动作图。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的离合器千斤顶由起重装置10及起重杆20组成,起重杆20的长度可制成数种规格,可依欲移动的高度选择适当规格的起重杆,起重杆20每隔适当距离即形成卡槽21,卡槽21呈斜状设计,顶端形成卡掣端22,卡掣端22下端衔接斜面23;操作时,起重杆20底端可以组接衔接结构,衔接结构固结在欲移位的大型设备、机器上,请配合参看图2所示,图上所示的衔接结构,是在起重杆21底端形成螺纹体24,利用螺纹体24可使一卡钩25螺固在起重杆20底端。请配合参看图2及图3所示,起重装置10具有一本体11,本体11内部为中空状,在本体11上半部为起重器30,起重器30类似油压缸的设计,其具有上、下盖片31、32,上、下盖片31、32间呈密闭状,在上、下盖片31、32间设有一可上下移位的活塞33,活塞33与上盖31间的本体11周围形成上油孔34,活塞33与下盖32间的本体11周围形成下油孔35,上、下油孔34、35分别衔接油管,利用高压油液的进出,控制活塞33上下作动,而在起重器30的中央处形成中空的作动杆36,作动杆36与活塞33固结一体,使作动杆36与活塞33连动,作动杆36延伸至本体11内部适当处。作动杆36顶端固结一卡掣座40,该卡掣座40中央处形成锥孔41,锥孔41周缘的锥度以与轴心夹掣27度为最佳,而锥孔41内配合设置数上卡榫42,如图上所示是以三卡榫42与卡掣座40配合,上卡榫42外周围呈斜面421,斜面421的斜度是与锥孔41的斜度配合,而卡榫42内部则形成不同方向的斜面422,该斜面422的斜度则配合起重杆20卡槽21的斜度而设计。由图见在起重装置10本体11底端另设有一定位座50,定位座50可利用周围数螺栓而呈定位状态,定位座50与卡掣座40的形状相同,同样在中央处形成锥孔51,锥孔51周缘的锥度也以与轴心夹掣27度为最佳,锥孔51内则设置数下卡榫52,图上所示是以三下卡榫52与定位座50配合,下卡榫52外周围呈斜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式自重卡榫油压离合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该千斤顶具有一起重装置及贯穿于起重装置内的起重杆,起重装置具有一本体,本体内部上端设有起重器,起重器带动一中空作动杆上下移位,作动杆上端固结一卡掣座,卡掣座内设有数卡榫,另在本体底端设有定位座,定位座内也设有数卡榫;所说起重杆贯穿于定位座、作动杆及卡掣座,起重杆周围每隔适当距离设有卡槽,起重杆底端组接衔接结构,欲起重物即可通过衔接结构固结,卡掣座的卡榫卡掣在起重杆卡槽处时,即可通过起重器带动而往上移位,及至定位座的卡榫卡掣在起重杆下端卡槽处时,起重器即复位并连续动作,而将欲起重之物逐渐往上拉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来
申请(专利权)人:吴天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