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维修用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90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维修用升降机,以活塞杆13的突出口朝向上方垂直设置状态,将构成驱动构件的压力缸装置的压力缸部12组装在支柱10的内侧,将活塞杆13的前端安装在承载滑架11的上端,使活塞杆能朝上方进行伸缩动作。在受支柱导引的状态下,沿着该支柱能自由升降地组装的承载滑架11的内侧安装有压力缸导引构件14,在其中央开设有压力缸部12插通的插通孔;随着承载滑架11的升降移动,压力缸导引构件14能沿着压力缸部12的管子外周移动。在发生弯折的初始阶段,开始弯成“ㄑ”字状的压力缸装置的压力缸导引构件就与承载滑架的内周面或压力缸部相接触,由此能防止弯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柱式或具有两个以上支柱的多支柱式车辆维修用升降机的改进,更详细地说,是一种为了防止使沿着上述支柱自由升降地组装的承载滑架升降的压力缸装置中活塞杆的弯折而作了改进的车辆维修用升降机。
技术介绍
在一种以前的车辆维修用升降机的二柱式车辆维修用升降机中,在承载滑架上安装着支承车辆的支臂,这个承载滑架能沿着直立设置的支柱朝上下方向移动,由此将车辆保持在适当的高度上。作为安装这种使承载滑架升降移动的压力缸装置的方式,如图5所示,将一端固定在承载滑架11上的钢丝绳或链条5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柱10上;由轴支承在压力缸装置的活塞杆13前端上的滑轮9保持与另一个支柱10之间的钢丝绳或链子5,以使压力缸的行程扩大,除了这种方式之外,如图6所示,也有这样一种车辆维修用升降机,即,包括直立设置的支柱10,活塞杆13能朝上方进行伸缩动作地配置在上述支柱10的内侧的压力缸装置的压力缸部12,在由支柱10导引的状态下、沿着这支柱10能自由升降地组装的承载滑架11,和安装在这承载滑架11的下方部位上车辆支承构件的支臂11a的;由活塞杆13的前端支持承载滑架11的上方部位,由此,借助活塞杆13的伸缩动作使承载滑架11能笔直地进行升降移动。这种车辆维修用升降机,为了在车辆下部将其支撑起来,将支臂11a安装在承载滑架11的下方,使活塞杆13上升到最大高度的上限位置的支臂11a的移动距离构成升降的最大行程长度h,到活塞杆13前端的高度构成压力缸的最大长度L。这种升降机,由于在压力缸装置的压力缸部和活塞杆的嵌合部有稍许空隙,因而就有可能如图6中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发生以压力缸部和活塞杆的交界处为起点的弯折。关于这种弯折现象,已知的有如下所述的欧拉弯折载荷公式。 Pk=nπ2EI/L2,Pk弯折载荷n支柱末端的条件系数E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I惯性矩L支柱的长度成立条件λ=L/K>N1/2λ长细比K断面二次半径N材料常数由欧拉弯折载荷公式可得出,压力缸装置发生弯折的条件是超过长细比的界限时和超过载荷界限时。由于将其中的载荷界限定为升降机的额定载荷,因而长细比就成为主要因素。具体地说、在压力缸装置成为最长的最大升高时,长细比最大,也就容易发生弯折。为了防止这样的弯折,存在这样一些升降机,其中一种是将压力缸部的管径加粗,增强下端的固紧力;另一种是如图7所示,将压力缸部12的上端借助夹紧件16而固定在支柱10上;还有一种是如图8所示,使压力缸12倒立,将活塞杆13做成中空状作为管状杆与给油孔相连地供给油压。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将压力缸部的管径增大的升降机会使压力缸部的成本升高、又会因位于压力缸部外侧的支柱扩大而引起成本升高、还会因油量增大而使缸体等油压驱动装置的成本升高,因此会使整体成本升高。而如图7所示的将压力缸部的上端固定在支柱上的升降机虽有较大的防止弯折的效果,但由于在承载滑架11的后面形成了夹紧件16的通过口,使整个承载滑架11的强度不足,因而必需采取使承载滑架11的壁厚增加等加强措施,由此会使承载滑架本身的重量增加,并使油压驱动构件增大,这些因素都会使成本升高。而如图8所示的使压力缸部12倒立的升降机,虽然压力缸装置的最大长度L缩短,因而使长细比缩小,难以发生弯折,但是,在压力缸内的密封件老化、发生漏油的场合下,必需把进行处理的管道安装在承载滑架侧的可动部上,必需设置与升降动作相对应的管道,这会使油的处理工作更加困难,造成成本升高,而且一般用于压力缸倒立的管式杆结构的市场性能较差,价格非常高,因此会使升降机整体成本增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辆维修用升降机,它具有直立设置的支柱;活塞杆能朝上方进行伸缩动作地配置在上述支柱内的压力缸装置;在受上述支柱导引的状态下,能沿支柱自由升降地组装的承载滑架;以及安装在上述承载滑架下侧的车辆支承构件;由活塞杆的前端支承着上述承载滑架的上侧,由此、可由活塞杆的伸缩动作使承载滑架垂直地进行升降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力缸装置的压力缸部或承载滑架的内周面上设有压力缸导引构件。这样,在发生弯折的初始阶段,开始弯成“く”字状的压力缸装置的压力缸装置因压力缸部或设在承载滑架内周面上的压力缸导引构件与承载滑架或压力缸部相接触,由此能防止弯折。例如,在最容易发生弯折的压力缸最长时,这时在全长的1/2位置上安装压力缸导引构件,如式1所示,若L是1/2,则分母就成为1/4,弯折强度Pk就提高成4倍。由于只要如上所述地安装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压力缸导引构件,从欧拉的弯折载荷公式得到的理论上的弯折强度就提高成4倍,反过来说,由于可在保持相同强度的同时使压力缸管子变细、加长,所以能提供结构紧凑、价格低廉、质量优良的车辆维修用升降机。其中,直立设置的底座可设置或埋没在维修场的地面上,或者做成装配在装有车轮的移动台上、可在工作场所移动的结构,也可通过将支柱直立地设置在地面上而将其省略。车辆支持构件只要是能够支承进行维修的车辆的构件即可,有支持车轮附近的车身下面、可与车身配合在一起进行伸缩的支臂,或车轮可开上去的载车平台。作为压力缸导引构件,可做成将装配板部安装在压力缸部的外周上或承载滑架下端附近的内周上,在装配板部前端形成的沟槽里嵌装缓冲材料或低摩擦滑动构件,能沿着另一方的承载滑架下端附近的内周或压力缸部的管子外周移动。由此可减少高价的缓冲材料等的使用量。适合用作这种压力缸导引构件的树脂材料只要有优良的滑动性能和耐摩损性能就可以。另一方面,作为其他形状的压力缸导引构件,可将辊子安装在压力缸部外周上或承载滑架的下端附近内周上,使其能沿着承载滑架的下端附近内周或压力缸部的管子外周而转动。而且幅度较宽的辊子周面最好形成与压力缸部的曲面相吻合的形状。在上述2个例子的任意一个中,都没必要将压力缸导引构件设置成与承载滑架的下端附近内周或压力缸部的外周管子的全周相等的大小、或沿周长连续地设置,可空开间隔、片断地设置。即,如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那样,可片断地设置压力缸导引构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车辆维修用升降机的支柱的纵断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压力缸导引构件14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另一种形状的压力缸导引构件14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另一种形状的压力缸导引构件14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维修用升降机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维修用升降机中的支柱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维修用升降机中的支柱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维修用升降机中的支柱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的1个例子。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车辆维修用升降机的支柱的纵断面图,表示使升降机装置停止在上限位置的状态。直立地设置在地面的底座10a上的支柱10位于进行维修的车辆的两侧,分别用承载滑架11的支臂11a支承着车辆,同时使承载滑架11升降,这样,就能将车辆保持在适当的高度上。在支柱10的内侧,以活塞杆13的突出口朝上方的垂直状态组装有构成驱动构件的液压缸装置的压力缸部12;活塞杆13的前端安装在承载滑架11的上端,使活塞杆13能朝上方伸缩地动作。承载滑架11借助导辊16和侧滑块17组装成在受支柱导引的状态下能自由升降,在承载滑架11的内侧安装着压力缸导引构件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维修用升降机,它具有直立设置的支柱;活塞杆能朝上方进行伸缩动作地配置在上述支柱内的压力缸装置;在受上述支柱导引的状态下,能沿支柱自由升降地组装的承载滑架;安装在上述承载滑架下侧的车辆支承构件;由活塞杆的前端支承上述承载滑架的上侧,由此,可由活塞杆的伸缩动作使承载滑架垂直地进行升降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力缸装置的压力缸部或承载滑架的内周面上设有压力缸导引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贝俊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杉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