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臂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742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臂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广泛应用于修造船、建筑安装行业的高空作业。它包括后平衡油缸(2)、伸缩臂(3)、回转平台(4)、变幅油缸(5)以及行走底盘(11),所述的回转平台(4)设置于行走底盘(11)上,伸缩臂(3)后端与回转平台(4)铰接,后平衡油缸(2)固定连接于回转平台(4)上,其活塞杆与伸缩臂(3)后端铰接,变幅油缸(5)固定连接于回转平台(4)上,其活塞杆与伸缩臂(3)后部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臂(3)有四节,所述的行走底盘(11)采用顶升和支腿扩张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业高度高、伸缩臂又不易倾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平台,具体涉及一种直臂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广泛应用于修造船、建筑安装行业的高空作业。属建筑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高空作业平台在修造船行业、港机制造行业和建筑行业上应用最为广泛,且使用频率高,更新周期快。加之修造船周期要求严格的特点,为提高生产效率,该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而且高度越来越高,就修一艘20万吨的散货船和造两艘5万吨的船来说,就需要20台左右的21米、25米、28米高度的高空作业平台。可见,随着修造船行业港机制造业的发展,生产制造出满足使用要求的高空作业平台成为必然。在本专利技术作出以前,常规的高空作业平台一般由底盘、回转平台、伸缩臂、跟踪装置、鹅头、工作斗、上操作箱以及油缸等组成。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伸缩臂采用三节伸缩结构,在满足作业平台的行驶或运输状态的外型尺寸要求的条件下,就达不到现在所需的作业高度(29.7米)。2、底盘没有扩张功能,一方面,作业平台的作业幅度达不到所需的工作范围;另一方面,底盘占地面积小,可以承受的伸缩臂倾覆力矩小,致使伸缩臂容易倾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作业高度高、伸缩臂又不易倾覆的直臂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臂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后平衡油缸、伸缩臂、回转平台、变幅油缸以及行走底盘,所述的回转平台设置于行走底盘上,伸缩臂后端与回转平台铰接,后平衡油缸固定连接于回转平台上,其活塞杆与伸缩臂后端铰接,变幅油缸固定连接于回转平台上,其活塞杆与伸缩臂后部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臂有四节,所述的行走底盘采用顶升和支腿扩张结构。本专利技术直臂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所述的四节伸缩臂包括第一节臂、第二节臂、第三节臂、第四节臂、伸展滑轮、伸缩油缸、伸展绳、收缩滑轮以及收缩绳,伸展滑轮和伸展绳组成两套牵引伸展系统,收缩滑轮和收缩绳组成两套牵引收缩系统,所述的第一节臂、第二节臂、第三节臂、第四节臂首尾套接,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第一节臂末端,缸筒固定连接于第二节臂的末端,伸展滑轮分别连接于第二节臂和第三节臂的首端,伸展绳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的末端,另一端绕过伸展滑轮固定连接于第三节臂和第四节臂的末端,收缩滑轮分别连接于第二节臂和第三节臂的末端,收缩绳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三节臂与第四节臂的末端,另一端绕过收缩滑轮固定连接于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的首端。本专利技术直臂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所述的行走底盘包括车架、轮胎、后右支腿、限位装置、后左支腿、顶升油缸、水平伸缩油缸、前左支腿和前右支腿,所述的顶升油缸有两只,固定连接于车架底部,所述的后右支腿与后左支腿首尾套接,并连接于车架后侧,构成车架的后伸缩桥;所述的前左支腿与前右支腿首尾套接,并连接于车架前侧,构成车架的前伸缩桥,所述的水平伸缩油缸有两只,分别置于车架的前伸缩桥和后伸缩桥内,其缸筒与前、后伸缩桥一端的支腿相连,活塞杆与前、后伸缩桥另一端的支腿相连,所述的轮胎连接于前、后伸缩桥的两端,所述的限位装置连接于前、后伸缩桥一侧。本专利技术以柴油机为动力,经由齿轮泵、电液比例阀控制整机的行走、转向、伸缩臂伸缩、变幅和回转平台回转动作。与现有高空作业平台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伸缩臂采用四节伸缩结构,在满足作业平台的行驶或运输状态的外型尺寸要求的条件下,作业高度更高,可达到现在所需的作业高度(29.7米)。而且四节伸缩同步伸缩可以大大减轻工作臂的质量,使伸缩臂不容易倾覆。2、行走底盘具有顶升和支腿扩张功能,一方面,可以使作业幅度达到一定的工作范围;另一方面,底盘占地面积大,可以承受的伸缩臂倾覆力矩大,使作业平台的倾覆力短可以调节,使伸缩臂不容易倾覆。使之满足作业平台的使用要求。3、底盘采用限位开关用于控制在没有支脚扩张的情况下使之伸缩臂无法伸缩。该产品充分考虑了环境的恶劣性和作业连续性,特别是在修造船作业中的粉尘大、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中硬质颗粒数很多的恶劣作业环境,大大提高了该机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该产品拓展了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应用范围,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修造船、建筑安装等行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伸缩臂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行走底盘正面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7为图5的俯视图。图8为图7的A-A剖示图。图9为图7的B-B剖示图。图10为图7的C-C剖示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直臂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主要由配重1、后平衡油缸2、伸缩臂3、回转平台4、变幅油缸5、拖链机构6、鹅头7、L型支架8、上操作箱9、工作斗10以及行走底盘11等组成。所述的回转平台4设置于行走底盘11上,可360度任意方向回转。所述的伸缩臂3后端与回转平台4铰接,前端通过前平衡油缸与鹅头7铰接。L型支架8连接于鹅头7上,工作斗10置于L型支架8上。上操作箱9设置于L型支架8一侧。拖链机构6复置于伸缩臂3上。所述的后平衡油缸2固定连接于回转平台4上,其活塞杆与伸缩臂3后端铰接。变幅油缸5固定连接于回转平台4上,其活塞杆与伸缩臂3后部铰接。配重1装置于回转平台4后侧。参见图4,所述的伸缩臂3主要由平衡油缸3.1、伸展滑轮3.2、3.3、伸缩油缸3.4、第一节臂3.5、第二节臂3.6、第三节臂3.7、第四节臂3.8、伸展绳3.9、3.10、收缩滑轮3.12、3.14以及收缩绳3.11、3.13组成。伸展滑轮3.2、3.3和伸展绳3.9、3.10组成两套牵引伸展系统。收缩滑轮3.12、3.14和收缩绳3.11、3.13组成两套牵引收缩系统。所述的第一节臂3.5、第二节臂3.6、第三节臂3.7、第四节臂3.8首尾套接。平衡油缸3.1固定连接于第四节臂3.5的首端,与鹅头7铰接。伸缩油缸3.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第一节臂3.5末端,缸筒固定连接于第二节臂3.6的末端。伸展滑轮3.2、3.3分别连接于第二节臂3.6和第三节臂3.7的首端,伸展绳3.9、3.10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节臂3.5和第二节臂3.6的末端,另一端绕过伸展滑轮3.2、3.3固定连接于第三节臂3.7和第四节臂3.8的末端。收缩滑轮3.12、3.14分别连接于第二节臂3.6和第三节臂3.7的末端,收缩绳3.11、3.13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三节臂3.7与第四节臂3.8的末端,另一端绕过收缩滑轮3.12、3.14固定连接于第一节臂3.5与第二节臂3.6的首端。鹅头7这样采用同一伸缩油缸就可以实现的四节臂的同步伸缩。参见图5~10,所述的行走底盘11主要由车架11.1、轮胎11.2、后右支腿11.3、限位装置11.4、后左支腿11.5、顶升油缸11.6、水平伸缩油缸11.7、前左支腿11.8和前右支腿11.9组成。所述的顶升油缸11.6有两只,固定连接于车架11.1底部。所述的后右支腿11.3与后左支腿11.5首尾套接,并连接于车架11.1后侧,构成车架的后伸缩桥。所述的前左支腿11.8与前右支腿11.9首尾套接,并连接于车架11.1前侧,构成车架的前伸缩桥。水平伸缩油缸11.7有两只,分别置于车架的前伸缩桥和后伸缩桥内,其缸筒与前、后伸缩桥一端的支腿相连,活塞杆与前、后伸缩桥另一端的支腿相连。轮胎11.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臂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后平衡油缸(2)、伸缩臂(3)、回转平台(4)、变幅油缸(5)以及行走底盘(11),所述的回转平台(4)设置于行走底盘(11)上,伸缩臂(3)后端与回转平台(4)铰接,后平衡油缸(2)固定连接于回转平台(4)上,其活塞杆与伸缩臂(3)后端铰接,变幅油缸(5)固定连接于回转平台(4)上,其活塞杆与伸缩臂(3)后部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臂(3)有四节,所述的行走底盘(11)采用顶升和支腿扩张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徽山杨昌桂张展业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华澄特种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