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73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突击珩架主体为前部的举升突击平台和后部的集结平台,其行走面上铺设有防滑地板,该举升突击平台包括由动力组件驱动旋转举升的举升坡和安装于举升坡内的沿举升坡伸缩的延伸坡,突击珩架通过底盘连接件与车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国内警用装备需求而设计的安装于商务车类运兵车辆上的攀登珩架,其主要功能为低空间高度快速、连续输送作业人员进行突击、救援等。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商务乘用车辆、轻型越野车、轻型货车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一种安装于车辆上的具有登高功能的突击珩架。
技术介绍
突击珩架是以小型运兵车辆底盘为安装目标开发而成,是近年警用反恐装备运兵车辆的一种新型辅助器械,主要功能为高空突破、人质救援、越障登船、灾害快速反应、反劫机。目前市面上功能(可安装于车辆上进行登高攀登)接近的产品种类有桅柱式升降平台、剪叉式升降平台、折臂式高空作业车上装等。该几类产品均为民用登高维修工具,不能实现低空间高度人员连续、快速输送,功能单一,而且无法于常规商务车辆上安装(均为货车类底盘上安装),因此并不十分适合突发性的需要有快速反应的反恐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可实现低空间高度人员连续输送,并且适合商务车辆上安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击珩架主体为前部的举升突击平台和后部的集结平台,其行走面上铺设有防滑地板,该举升突击平台包括由动力组件驱动旋转举升的举升坡和安装于举升坡内的沿举升坡伸缩的延伸坡,突击珩架通过底盘连接件与车体连接。所述的举升坡通过旋转轴轴接安装于两侧的固定珩架上。所述的动力组件为T型三角举升机构。本专利技术根据国内警用装备需求而设计的安装于商务车类运兵车辆上的攀登珩架,其主要功能为低空间高度快速、连续输送作业人员进行突击、救援等,当举升坡完全举升,延伸坡完全伸展后,整个坡面坡度可达37°仰角,最大高度(延伸坡顶)可达4.5m左右,再可于延伸坡顶端搭载攀登梯,最终实现车辆上约9.5m高度攀登。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商务乘用车辆、轻型越野车、轻型货车等。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桅柱式高空作业车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突击珩架主视图;图3、图4分别是图1的A向和B向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突击珩架坡面举升及延伸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T型三角举升机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延伸坡的装配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9、图10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底盘连接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8-10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安装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车体基于美国福特E350底盘,也可为其它尺寸、承载接近的商务乘用车、轻型越野车或轻型货车。突击珩架结构件可安装于承载能力较大的商务车顶,类似顶部行李架。于车顶形成工作台,材质以高强度铝合金型材(6061T6)及防锈铝合金板材(5052H32)为主。如图2-4所示,突击珩架包括前部的举升突击平台3、后部的集结平台4、底盘连接件、战术梯越障板功能部件和附件五大部分。突击珩架的主体是前部的举升突击平台3和后部的集结平台4,其行走面上铺设有防滑地板,周边珩架上装有护栏18。举升突击平台3的作用是通过两个独立坡面形成两个输送通道,将作战人员输送至一定高度。举升突击平台3内安装有左右两个独立的举升坡面5及两套T型三角举升机构9,举升坡面5内套装有延伸坡面6及平推伸缩油缸13。举升坡5通过旋转轴8轴接安装于两侧的固定架,绕旋转轴8旋转举升至37°仰角,内部延伸坡面可伸缩1.5m行程。坡面动作动力源于液压动力。举升坡面5由T型三角举升机构9驱动,T型三角举升机构9为自卸车主流举升机构,如图6所示,举升油缸12伸长时带动拉臂10、举升三角臂11,最终实现举升坡5绕举升坡旋转轴8顺时针旋转升起。当举升油缸12缩短时,举升坡5逆向回位。突击珩架为孔板结构,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减轻主体重量;防滑地板为带齿拉延冲孔形状,拉延后防滑板本身具备抗弯能力,不需另行设计骨架支撑以减轻主体重量,齿状结构可有效防滑,经验证于37°坡面上人员可行动自如。突击珩架的电源取用底盘电源,线缆连接方式为快接式。坡面的举升和延伸由突击珩架自带液压动力单元驱动,液压油缸均设置安全装置,到位后可靠锁止。图5所示为举升坡5举起和延伸坡6伸出状态,延伸坡6套装于举升坡5内,由双向平推油缸13驱动(见图7),举升坡5和延伸坡6的举起由T型三角举升机构9实现,形成坡面通道,当举升坡5完全举升,延伸坡6完全伸展后,整个坡面可达最大高度(延伸坡顶)可达4.5m左右,再可于延伸坡6顶端的战术梯挂装座4上搭载战术梯,最终实现车辆上约9.5m高度攀登。集结平台2的功能是可于作战前预先完成人员集结。由铝合金珩架和防滑地板组成,可双列集结人员数量6人。在防滑地板下部布置液压动力单元及阀组(两套)和抽拉式后爬梯7(用于人员从地面攀爬上平台)。底盘连接件用于连接突击珩架和车体底盘,采用无螺栓矩形管抽拉固定结构,可实现突击珩架于车辆上的快速安装,安装时间≤10min。配备有连接立柱1四条,用于突击珩架脱离时的支撑和安装时的升降插装;钢丝绳四根,用于安装后突击珩架的加强和快速安装装置间隙的预紧。图11所示的是连接立柱1和底盘的连接情况,底架连接纵梁15刚性连接于底盘大梁上,上面螺栓安装矩形套管,拉拔横梁14活套于矩形套管内,通过插销16定位,连接立柱1和拉拔横梁14的连接也是采用插装后插销定位结构。在该突击珩架上,设置有辅助功能部件安装接口,可于其上挂装战术梯等拓展功能部件,例如战术梯、越障板、防弹板、驾驶员辅助校准摄像镜头、战术梯挂装侧轨、战术梯旋转挂装塔盘或拓展(RETRAX)踏板等功能部件。其中战术梯可挂装于延伸坡6顶端的战术梯挂装座4上,最终实现车辆上约9.5m高度攀登。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击珩架主体为前部的举升突击平台(3)和后部的集结平台(2),其行走面上铺设有防滑地板,该举升突击平台(3)包括由动力组件驱动旋转举升的举升坡(5)和安装于举升坡(5)内的沿举升坡(5)伸缩的延伸坡(6),突击珩架通过底盘连接件与车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举升坡(5)通过旋转轴(8)轴接安装于两侧的固定珩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组件为T型三角举升机构(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坡(6)套装于举升坡(5)内,由双向平推油缸(13)驱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举升坡(5)及延伸坡(6)的坡面最大坡度是3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地板为带齿拉延冲孔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连接件为无螺栓矩形管抽拉固定结构,包括四条与车体底盘前后保险杠两端连接的连接立柱(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结平台(2)底部装有抽拉式后爬梯(7)。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击珩架可安装于商务乘用车辆、轻型越野车、轻型货车车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击珩架上设置有可于其上挂装拓展功能部件的辅助功能部件安装接口。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突击珩架主体为前部的举升突击平台和后部的集结平台,其行走面上铺设有防滑地板,该举升突击平台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击珩架主体为前部的举升突击平台(3)和后部的集结平台(2),其行走面上铺设有防滑地板,该举升突击平台(3)包括由动力组件驱动旋转举升的举升坡(5)和安装于举升坡(5)内的沿举升坡(5)伸缩的延伸坡(6),突击珩架通过底盘连接件与车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应红蒋征平郭子琪龚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增城中警羊城轻型特种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