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11967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镀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生化综合处理系统、膜法回用系统和膜浓缩液蒸发系统,以及与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和生化综合处理系统均连接的污泥分类处理系统,其中,废水原水进入所述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所述膜法回用系统产水回用,所述膜浓缩液蒸发系统的冷凝出液回注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将废水分类处理,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铬、氰、镍等重污染离子及油类物质,然后通过生化综合处理系统进一步地处理,最后利用RO+SuperRO的两级组合方式达到94%的总回收率,同时使蒸发处理的液量不到总废水量的6%,节约了蒸发处理的成本,还对污泥实现循环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也节约了污泥处理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镀废水深度处理领域,具体地讲,涉及的是一种电镀废水零排 放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有前处理废水、镀层漂洗水、废电镀液以及其他废水,其水 质、水量与电镀生产的工艺条件、操作方式及用水方式等因素有关。由于电镀废水成分复 杂、水质差异大、重金属含量高且有毒有害,成分不易控制,其中含有如铬、镉、镍、铜、锌、 金、银等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等,有些属于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应节能减排及循 环经济理念的要求,在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的同时,需要在处理达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微 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现阶段,电镀废水的处理主要是在化学法及物化法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引入膜分 离技术,利用反渗透膜实现浓水浓缩,后续再加上蒸发处理,以达到微排放或者是零排放的 目的。由于反渗透膜抗污染性能及操作压力的限制,在经过较为苛刻的预处理后,也仅能达 至Ij50%_70%的回收率,而剩余30%_50%的膜浓缩液若是要实现零排放,则需要高昂的蒸发成 本,且持续处于高位的蒸发负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个工艺的实际处理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节能高效的电镀 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电镀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生化综合 处理系统、膜法回用系统和膜浓缩液蒸发系统,以及与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和生化综合处 理系统均连接的污泥分类处理系统,其中,废水原水进入所述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所述膜 法回用系统产水回用,所述膜浓缩液蒸发系统的冷凝出液回注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包括分别用于汇集相应废水的含氰废水收集 池、含铬废水收集池、含镍废水收集池和前处理废水收集池,与含氰废水收集池连接的破氰 氧化反应池,与含铬废水收集池连接的破铬还原反应器,与含镍废水收集池连接的破络氧 化反应池,与前处理废水收集池连接的气浮装置,以及与破氰氧化反应池、破铬还原反应 器、破络氧化反应池和气浮装置均连接的综合调节池,其中,综合调节池与生化综合处理系 统连接,所述与破氰氧化反应池、破铬还原反应器、破络氧化反应池和气浮装置还均与污泥 分类处理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生化综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化学反应器、混凝沉淀单元、 A/0生化系统和二沉池,其中,电化学反应器与综合调节池连接,二沉池的上清液进入膜法 回用系统,其污泥回流至A/0生化系统,所述混凝沉淀单元还与污泥分类处理系统连接。A/0 是为缺氧/好氧。 具体地,所述A/Ο生化系统包括生化池和设置于生化池内的至少一个A/Ο处理段, 其中生化池的进水来自于混凝沉淀单元,出水至二沉池。 更进一步地,所述膜法回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超滤膜器、卷式反渗透膜器和 SuperRO膜器,其中,超滤膜器的进水来自于二沉池上清液,卷式反渗透膜器和SuperRO膜器 的产生回用,卷式反渗透膜器的浓水进入SuperRO膜器,SuperRO膜器的浓水进入膜浓缩液 蒸发系统。所述SuperRO膜器采用以同端进出水过滤膜柱为核心的反渗透膜器。 更具体地,所述膜浓缩液蒸发系统采用MVR蒸发器,其蒸发冷凝液回流至综合调节 池,蒸发残渣外运填埋处理。MVR是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 ion)的简称。 更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分类处理系统包括与破铬还原反应器连接的第一污泥浓缩 池,与第一污泥浓缩池连接的第一高压板框,与破络氧化反应池连接的第二污泥浓缩池,与 第二污泥浓缩池连接的第二高压板框,与破氰氧化反应池、气浮装置和混凝沉淀单元均连 接的第三污泥浓缩池,以及与第三污泥浓缩池连接的第三高压板框,其中,第一污泥浓缩池 的滤液回流至含铬废水收集池,第二污泥浓缩池的滤液回流至含镍废水收集池,第三污泥 浓缩池的滤液回流至综合调节池,三个污泥浓缩池的滤饼均外运填埋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先将废水分类处理,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铬、氰、镍等重污染离子及 油类物质,去除率达90%以上,然后通过生化综合处理系统进一步地处理,最后利用RO+ SuperRO的两级组合方式达到94%的总回收率,同时使得蒸发处理的液量不到总废水量的 6%,大大节约了蒸发处理的成本,还采用污泥分类的方式进一步回收污泥,实现循环利用, 避免了资源浪费,也节约了污泥处理费用,并且本技术构思新颖,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方便实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2)本技术通过电化学反应器和混凝沉淀单元对废水中的氰、铬、镍、铜、锌等 离子进一步去除,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便于更好地通过A/0生化系统处理,从而有效去 除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大大降低废水COD含量。 (3)本技术还在反渗透处理前设置超滤处理,有效地保障了反渗透的进水水 质,提高反渗透膜器的处理效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4)本技术对反渗透的浓水进行高效蒸发,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浪费,同时 还对污泥进行极致减量处理,实现废水综合利用,充分循环。【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中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污泥分类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 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电镀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物化分类预处理 系统、生化综合处理系统、膜法回用系统和膜浓缩液蒸发系统,以及与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 和生化综合处理系统均连接的污泥分类处理系统,其中,废水原水进入所述物化分类预处 理系统,所述膜法回用系统产水回用,所述膜浓缩液蒸发系统的冷凝出液回注物化分类预 处理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包括分别用于汇集相应废水的含氰废水收集 池、含铬废水收集池、含镍废水收集池和前处理废水收集池,与含氰废水收集池连接的破氰 氧化反应池,与含铬废水收集池连接的破铬还原反应器,与含镍废水收集池连接的破络氧 化反应池,与前处理废水收集池连接的气浮装置,以及与破氰氧化反应池、破铬还原反应 器、破络氧化反应池和气浮装置均连接的综合调节池,其中,综合调节池与生化综合处理系 统连接,所述与破氰氧化反应池、破铬还原反应器、破络氧化反应池和气浮装置还均与污泥 分类处理系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生化综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化学反应器、混凝沉淀单元、 A/0生化系统和二沉池,其中,电化学反应器与综合调节池连接,二沉池的上清液进入膜法 回用系统,其污泥回流至A/0生化系统,所述混凝沉淀单元还与污泥分类处理系统连接。A/0 是为缺氧/好氧。具体地,所述A/0生化系统包括生化池和设置于生化池内的至少一个A/0处 理段,其中生化池的进水来自于混凝沉淀单元,出水至二沉池。更进一步地,所述膜法回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超滤膜器(UF)、卷式反渗透膜器 (RO)和SuperRO膜器,其中,超滤膜器的进水来自于二沉池上清液,卷式反渗透膜器和 SuperRO膜器的产生回用,卷式反渗透膜器的浓水进入SuperRO膜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镀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生化综合处理系统、膜法回用系统和膜浓缩液蒸发系统,以及与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和生化综合处理系统均连接的污泥分类处理系统,其中,废水原水进入所述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所述膜法回用系统产水回用,所述膜浓缩液蒸发系统的冷凝出液回注物化分类预处理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岱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美富特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