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链条滑车,可确保载重链平稳地上升和下降操作,同时减小链条滑车的尺寸。在这种手动链条滑车里,固定销钉位于环绕各侧板的边缘上的一位置上,这样,一链条分隔板和载重链的第一环的负载侧的一端部的顶部的转动尾部之间的间隔可能大于载重链一环的宽度,而该第一环由固定销钉可转动地支承,此外,当载重链的负载侧全长下降时,紧靠第一环的第二环的负载侧的端部可能紧靠链条导板的无负载侧的端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链条滑车,特别涉及一种其中的载重轮是通过拉动环绕在一手轮上的一手动链条而转动、从而使环绕该载重轮的载重链上升和下降的手动链条滑车。通常,这种类型的手动链条滑车包括一借助轴承支承在一对侧板之间的载重轮;以及一通过驱动轴驱动该载重轮的手轮。该手轮通过拉动一环绕在该手轮上的手动链条而转动,从而使载重轮转动,最终使卷绕在该载重轮上的载重链上升和下降。与载重链的负载侧相反的载重链的无负载侧的端部通过一在一对侧板之间的固定销钉被固定。此外,为了使载重链平稳地卷绕在载重轮上以保证平稳地上升和下降,在一对侧板之间、环绕着载重轮设置一通常为半圆形链条导板,并使该链条导板在该载重轮上方,以便引导载重链卷绕在载重轮上。一用来引导载重链移向和移离载重轮的链条分隔板设置在载重轮的下方。为了使固定载重链的无负载侧的端部的固定销钉能方便地安装在一对侧板之间,固定销钉较佳的是应该在组装的最后阶段从两侧板之一的外侧插入。另一方面,在组装的最后阶段,手轮、齿轮罩和其它零件已经组装在链条滑车里了,因此,被组装的固定销钉的位置被限制在环绕各侧板的边缘上。如果固定销钉位于环绕各侧板的边缘部分的过分内侧位置上,有可能在载重链的负载侧上升时,固定在固定销钉上的载重链的无负载侧上链条环与向无负载侧移动的载重链上链条环互相接触而发生缠结,从而阻碍平稳卷动操作。另一方面,如果固定销钉位于环绕各侧板的边缘部分的过分外侧位置上,那么侧板的宽度必须增加,从而不能减少链条滑车的尺寸。除此之外,当载重链的负载侧全长下降时,载重链的无负载侧在固定销钉和载重轮之间被拉紧,这可能产生一个问题,即被拉紧的载重链的无负载侧会向上推动链条导板,从而使链条导板变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链条滑车,它有助于组装用来固定载重链的无负载侧一端的固定装置,并确保载重链平稳地上升和下降,同时减小链条滑车的尺寸。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颍的手动链条滑车,它包括一载重轮,它借助轴承装置支承在一对侧板之间,其上卷绕着一载重链;一固定装置,它设置在一对侧板之间,以便可转动地支承与载重链的负载侧相反的载重链的无负载侧的一端部;一链条导板,它位于载重轮的上方并沿载重轮延伸,以便引导载重链卷绕在载重轮上;以及一链条分隔板,它位于载重轮的下方,以便引导载重链移向和移离载重轮;其中,固定装置位于环绕各侧板的边缘上的一位置上,从而使链条分隔板和在载重链的第一环的负载侧上的端部的尖端的转动尾部之间的间隔可能大于载重链的一个环的宽度,而载重链的第一环由固定装置可转动地支承,这样,当载重链的负载侧全长下降时,紧靠第一环的第二环的负载侧端部可能紧靠在链条导板的无负载侧处的端部。由于这样布置,用来可转动地支承载重链无负载侧的固定装置位于环绕各侧板的边缘部分的位置上,从而在组装链条滑车的最后阶段可方便地组装该固定装置。此外,链条分隔板和在载重链的第一环的负载侧上的端部的尖端的转动尾部之间的间隔被设置成大于载重链的一个环的宽度,而载重链的第一环由固定装置可转动地支承,这样,当载重链的负载侧上升时,可防止第一环和向无负载侧下降的载重链的一环互相接触并缠结,从而确保平稳的上升操作。此外,当载重链的负载侧全长下降时,紧靠着第一环的第二环的负载侧的一端部可紧靠在链条导板的无负载侧的端部。从而使得紧靠第二环的第三环可成一角度进入载重轮和链条导板之间,在该角度,载重链沿链条导板延伸。这样,可避免载重链向上推动链条导板,从而防止链条导板变形。此外,第二环的高度刚性端部被引导与链条导板的无负载侧的端部接触,由于这种接触,使得第二环的疲劳断裂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了载重链的使用寿命。还有,在减小链条滑车的尺寸的同时,可确保载重链的平稳上升和下降。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是该固定装置包括一其上支承着第一环的支承轴,而该支承轴上设有一限制第一环横向移动的台肩部分。使第一环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的支承轴的台肩部分可使在一对侧板之间的载重链的横向移动受到限制,从而引导载重链平稳地进入载重轮和链条导板之间。这样,可使载重链平稳地上升和下降。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是支承轴具有一支承第一环的轴支承部分,且轴支承部分的横截面是椭圆形。使直接支承第一环的轴支承部分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可使支承轴的强度得到改善。因此,固定装置的强度可增强,从而有助于改进链条滑车的使用寿命。现在参看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动链条滑车的垂直剖视图;图2是沿着一对侧板之间的中心的垂直剖开的剖视图,它显示了载重链9卷绕在载重轮3上的状态;图3是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它显示了载重链9的负载侧全长下降的状态;图4是显示链条导板39和与其固定的左侧板1的视图;图5是沿着图3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6显示了右侧板2外侧的主要部分,描述了固定销钉40的固定情况;图7是固定销钉40的前视图;以及图8是固定销钉40的侧视图。现在参看附图,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描述如下。然而,应该明白,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动链条滑车的垂直剖视图。在该手动链条滑车里,一其上卷绕着载重链9(只在图2,3和5中显示)的载重轮3通过一对轴承4和5可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互相间隔的、相对的左侧板1和右侧板2之间,而一驱动轴6通过插入载重轮3上的轴孔被支承,并可相对载重轮转动。一其上卷绕着一手动链条(未画出)的手轮11在右侧板2的外侧与驱动轴6的一轴向端部螺纹连接。一固定销37插入驱动轴6的轴向端部。一包括机械制动器12的传动机构13设在手轮11和载重轮3之间。该传动机构13包括一从动毂20,它与驱动轴6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图1中,它们以螺纹方式连接);一反向转动制动齿轮21,它位于从动毂20的凸缘部分和手轮11之间,并由从动毂20可转动地支承;以及衬板22和23,它们分别位于从动毂20和反向转动制动齿轮21之间和反向转动制动齿轮21和手轮11之间。右侧板2上设有一棘爪轴34,一可与反向转动制动齿轮21啮合的反向转动制动棘爪24可摆动地安装在棘爪轴34上。在反向转动制动棘爪24和右侧板2之间安装着一棘爪弹簧30,它总是将反向转动制动棘爪24压向反向转动制动齿轮21。机械制动器12包括反向转动制动棘爪24,反向转动制动齿轮21,从动毂20和衬板22和23。此外,驱动轴6的另一轴向端部由轴承35支承,而包括许多减速齿轮的齿轮减速机构14位于左侧板1外侧的轴承35和载重轮3之间。齿轮减速机构14包括与驱动轴6的一轴向端部一体形成的第一齿轮25;一对与第一齿轮25啮合的、由一对中间轴26支承的第二齿轮27;一对与第二齿轮27啮合的、由一对中间轴26支承的第三齿轮28(图1只显示了一对中间轴26、第二齿轮27和第三齿轮28中的一个);以及一连接在载重轮3的延伸部分上的、与第三齿轮28啮合的第四齿轮29。用来覆盖齿轮减速机构14的齿轮罩15和一侧打开的、用来覆盖手轮11的轮罩19通过三个拉杆螺栓16、17和18(图1只显示了拉杆螺栓16)可拆卸地安装在一对左侧板1和右侧板2的外侧。在右侧板2和手轮11之间安装着覆盖反向转动制动齿轮21外缘的制动器罩31。标号36表示一用来悬挂链条滑车的悬挂钩。当通过拉动手动链条向正常方向驱动手轮11时,驱动轴通过传动机构13被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链条滑车,包括: 一载重轮,它借助轴承装置支承在一对侧板之间,其上卷绕着一载重链; 一固定装置,它设置在一对侧板之间,以便可转动地支承与所述载重链的负载侧相反的所述载重链的无负载侧的一端部; 一链条导板,它位于所述载重轮的上方并沿载重轮延伸,以便引导所述载重链卷绕在所述载重轮上;以及 一链条分隔板,它位于所述载重轮的下方,以便引导所述载重链移向和移离所述载重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位于环绕各侧板的边缘上的一位置上,从而使所述链条分隔板和在所述载重链的第一环的负载侧上的端部的尖端的转动尾部之间的间隔能大于所述载重链的一个环的宽度,而载重链的第一环由所述固定装置可转动地支承,这样,当所述载重链的负载侧全长下降时,紧靠第一环的第二环的负载侧端部可紧靠在所述链条导板的无负载侧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荣吉,上杉孝,
申请(专利权)人:象印链滑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