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移纱筒管的装置、落纱器夹持器和环锭纺纱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0019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转移纱筒管的装置、落纱器夹持器和环锭纺纱机器。所述装置(28)用于将纱筒管(6)转移到环锭纺纱机器(1)的纱锭(2)上的预定工作位置,其中纱筒管(6)通过落纱器夹持器(8)转移到纱锭(2)上,并且用于紧固在落纱器夹持器(8)上的所述装置(28)包括保持元件(29)并设置有弹性元件(40)。保持元件(29)和弹性元件(40)设计为一体件,以便防止纤维飞花在操作期间积聚在装置(28)上并负面地影响装置(28)的功能。所述落纱器夹持器(8)包括所述用于转移纱筒管的装置。此外,所述环锭纺纱机器(1)包括所述落纱器夹持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纱筒管转移到环锭纺纱机器的纱锭上的预定工作位置的装置,其中纱筒管通过落纱器夹持器转移到纱锭上,并且用于紧固在落纱器夹持器上的所述装置包括保持元件并设置有弹性元件。
技术介绍
当前的环锭纺纱机器在其两侧分配有落纱器滑轨,所述落纱器滑轨沿机器的纵向方向延伸。落纱器夹持器设置成在落纱器滑轨上间隔一个纱锭距离,所述落纱器滑轨能借助于升降杆受到驱动和调节。落纱器夹持器各自设置有用于纱筒或纱筒管的端部区域的圆筒形凹部,并且各自包括例如可气动控制的夹持元件,所述夹持元件在纱筒或纱筒管的外侧上夹持纱筒或纱筒管。为了用设置在输送装置的接收栓上的空纱筒管更换座置在纱锭上的满纱筒,落纱器夹持器最初夹持座置在纱锭上的满纱筒,并将它们转移至输送装置。接下来,落纱器夹持器借助于由落纱器滑轨执行的竖直下降运动,移动至空纱筒管。通过落纱器夹持器的夹持元件的致动,空纱筒管在其外周缘上被夹持,并经由落纱器滑轨转移到纱锭上的预定工作位置。由于落纱器滑轨的升降杆处的热膨胀,落纱器滑轨在其竖直位置—沿着机器的纵向方向—具有公差,即落纱器滑轨不是沿着机器的纵向方向精确地水平延伸。作为结果,在其间具有一定间距的设置在落纱器滑轨上的落纱器夹持器占据各种竖直位置。因此,设置在输送装置上的空纱筒管在不同竖直位置被夹持。作为其结果,当纱筒管被转移到纱锭上时,纱筒管不是精确地定位在纱锭上,因此,当落纱器夹持器的夹持元件被释放时,在纱筒管的下端部与纱锭基底之间存在轴向间隙。因为在纱筒管与纱锭之间存在摩擦连接,所以个体纱筒管的重量不足以自动地移动特定的纱筒管,以便座置到纱锭基底上。纱筒管在纱锭上的这种错位对于纺纱过程中纱筒的形成具有负面影响。为了应对升降杆的热膨胀的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用于落纱器夹持器的装置,借助于它,能防止纱筒管在纱锭上的错位。借助于在TR200904846U中被描述的该装置,纱筒管能精确地定位在纱锭上,从而防止了在纱筒管的下端部与纱锭基底之间形成轴向间隙。该装置包括保持元件、螺旋盘簧和基底元件,其中所述装置借助于保持元件被可拆卸地紧固在落纱器夹持器的上端部处。螺旋盘簧设置在保持元件与基底元件之间,并且能借助于可移动地安装在保持元件上的基底元件被弹性地压缩。在该装置的第一操作位置,其中落纱器夹持器经由竖直下降运动移动至设置在输送装置的接收栓上的纱筒管,基底元件经由纱筒管的上端部沿轴向方向移动。作为其结果,螺旋盘簧被压缩,并经由基底元件被加载。在该操作位置,纱筒管在其外周缘上被落纱器夹持器的夹持元件夹持,并借助于落纱器滑轨转移到纱锭上。在该装置的第二操作位置,其中纱筒管已借助于落纱器滑轨转移到纱锭上,通过松开夹持元件而从特定的落纱器夹持器释放纱筒管。被预加载的螺旋盘簧的锁定由此得到消除,由此使得纱筒管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被按压到特定纱锭上,直到该纱锭完全座置到纱锭基底上。因此能补偿纱筒管的下端部与纱锭基底之间的与公差相关的轴向间隙。在上述装置中,存在以下风险,即纤维飞花可能在操作期间积聚在装置中。作为结果,并非总是能确保将纱筒管可靠地转移到环锭纺纱机器的纱锭上的预定工作位置。因此,有必要在环锭纺纱机器的一定操作时间之后清洗该装置,这会导致长的机器停工时间。另外,该装置由于其设计而具有高的生产成本。另外,在有必要补偿落纱器滑轨在其竖直位置上的大公差的情况下,用于将纱筒管转移到环锭纺纱机器的纱锭上的预定工作位置的上述方法已被证实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消除用于将纱筒管转移到环锭纺纱机器的纱锭上的预定工作位置的公知装置和公知方法的缺点。根据本技术,通过将保持元件和弹性元件设计为一体件而实现了该目的。在该情况下,术语“一体件”意指保持元件和弹性元件固定地互连,例如,呈单个塑料注射成型部件的形式。由于装置的一体式设计,能够消除装置在操作期间被纤维飞花堵塞的风险。在该装置的第一操作位置,其中落纱器夹持器经由竖直下降运动移动至设置在输送装置的接收栓上的纱筒管,弹性元件被挠曲离开其中性位置,并且经由纱筒管的上端部被预加载。由于其弹性性能,弹性元件的挠曲将弹性元件的恢复力引入到其中性位置。与现有技术形成对比,弹性元件在该情况下与纱筒管的上端部直接接触。在装置的该操作位置,纱筒管在其外周缘上被落纱器夹持器的夹持元件夹持,其中弹性元件被保持在其预加载位置。特定的落纱器夹持器借助于落纱器滑轨转移到纱锭的区域中,并且纱筒管被放置到纱锭上。在装置的该操作位置,其中特定的落纱器夹持器通过释放夹持元件而将纱筒管释放到纱锭上,弹性元件被释放,即弹性元件返回到其中性位置。由此,完全借助于弹性元件的恢复力,将纱筒管按压到纱锭上。因此补偿了纱筒管的下端部与纱锭基底之间的与公差相关的轴向间隙。装置的一体式设计还实现装置的更简单设计,因为与现有技术形成对比,消除了使用用于生成按压力的附加螺旋盘簧。因此能以较低的成本制造装置。另外,已被证实有效的是使保持元件具有U形设计,使得保持元件围绕落纱器夹持器的外周缘的一部分。保持元件的U形实施例具有的优点是,能通过沿径向拉动而从落纱器夹持器释放装置。因此能轻松地且快速地将装置安装在落纱器夹持器上或从落纱器夹持器上卸下。关于这一点,当保持元件围绕落纱器夹持器的90°-270°的周缘时,也被证实是有利的。由此防止了装置在操作期间自动脱离。另外,当保持元件能借助于强制联锁配合可拆卸地安装在落纱器夹持器上时是有利的。强制联锁配合在该情况下可设计为例如卡合连接,其沿轴向方向将保持元件固定在落纱器夹持器上,和/或相对于落纱器夹持器完全沿周向方向定位保持元件。由此防止了装置在操作期间脱离。当保持元件包括两个弹性的可挠曲的腿部时,也是有利的。两个腿部的端部在其间设置有间距,其小于落纱器夹持器的最大外部尺寸。为了将装置安装在落纱器夹持器上,腿部的两个端部在被滑上时,经由弹性挠曲短暂地挠曲离开其中性位置,特别是挠曲到这样的程度,即两个腿部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对应于落纱器夹持器的最大外径。在超过落纱器夹持器的最大外部尺寸之后,腿部因其弹性而返回中性位置。在中性位置,两个腿部端部部分地围绕落纱器夹持器的外周缘。借助于弹性的可挠曲的腿部,能通过沿径向按压到落纱器夹持器上或从落纱器夹持器上卸下,来将装置轻松地且迅速地安装到落纱器夹持器上或从落纱器夹持器上卸下。另外,两个腿部的端部各自在其内表面上具有凸起区域,其中所述凸起区域在装置的安装期间接合到设置于落纱器夹持器的外周缘上的凹部中。这确保了装置相对于落纱器夹持器在周向方向上精确地定位。关于这一点,当保持元件在其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具有凹部以将装置沿轴向固定在落纱器夹持器上时,也被证实是有利的。所述内表面是面向落纱器夹持器的外表面的表面。在落纱器夹持器上,凹部在落纱器夹持器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围绕在落纱器夹持器的外表面上延伸的凸起区域。还有利的是,弹性元件设计为弹性凸舌,所述弹性凸舌在被腿部围绕的区域之上延伸。在安装状态下,被围绕区域是落纱器夹持器的内部区域,在其中容纳纱锭管。弹性凸舌在被围绕区域之上延伸达一定程度,使得弹性凸舌的端部能座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转移纱筒管的装置(28),所述装置(28)用于将纱筒管(6)转移到环锭纺纱机器(1)的纱锭(2)上的预定工作位置,其中纱筒管(6)通过落纱器夹持器(8)转移到纱锭(2)上,并且用于紧固在落纱器夹持器(8)上的所述装置(28)包括保持元件(29)并设置有弹性元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29)和弹性元件(40)设计为一体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5.16 CH 00745/14;2014.07.24 CH 01131/141.一种用于转移纱筒管的装置(28),所述装置(28)用于将纱筒管(6)转移到环锭纺纱机器(1)的纱锭(2)上的预定工作位置,其中纱筒管(6)通过落纱器夹持器(8)转移到纱锭(2)上,并且用于紧固在落纱器夹持器(8)上的所述装置(28)包括保持元件(29)并设置有弹性元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29)和弹性元件(40)设计为一体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29)具有U形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29)能借助于强制联锁配合可拆卸地安装在落纱器夹持器(8)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29)包括两个弹性的可挠曲的腿部(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29)在所述保持元件(29)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具有凹部(4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格诺斯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