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注射器的发明专利技术,尤其是在注射镇痛剂等以治疗为目的的药液时,从装有此类药液的安瓿中,将药液,通过注射针吸入到注射器中,再通过注射针再次进行注射时,在安瓿等产生的异物,通过注射针吸入到注射器的状态下,注射到人体时,起到从注射器过滤此类异物的作用。并且可将具有上述过滤效果的过滤器设在注射器上且射程简短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为注射器的专利技术,尤其是在注射镇痛剂等以治疗为目的的药液时,从装有此类药液的安瓿中,将药液,通过注射针吸入到注射器中,再通过注射针再次进行注射时,在安瓿等产生的异物,通过注射针吸入到注射器的状态下,注射到人体时,起到从注射器过滤此类异物的作用。并且将具有上述过滤效果的过滤器设在注射器上,不仅可以注射到人体上,也可使用在插管的注射上,单单通过插入此类过滤器的简单操作,就可起到防止吸入和注射时的脱离现象。
技术介绍
—般来说注射器是由注射器本体与注射针构成,在将药液直接注射到感染患者体内时,将注射针结合在注射器后或者在结合的状态下,在干净地包装好或者保管好的状态下使用,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发生二次感染的问题。但是给此类感染患者注射的注射液,通常为了更容易保管,加工为粉末状,使用时,与液状混合使用,此时需打开装有此类液态或粉末状体的密封的安瓿,此时如打开安瓿的话,因安瓿由玻璃或塑料制成,会产生微笑颗粒的玻璃末或塑料末,此类细微物质,会进入到安瓿内部,在混合药液或吸入药液的过程中,被吸入到注射器内部,最终会被注射到人体内。因此,最近按照图7以及图8所示,在安装在注射器的前端的可装卸的注射针的注射针固定构件内部,设有过滤器,并通过注射针,将上述所混合的或液状药物,通过活塞将药物吸入到注射器本体的汽缸内,此时会将玻璃末等异物过滤出来,虽提出了此方案,但此时必须更换掉所使用的注射针后,再注射到人体内,但此方案会出现因不注意或混淆而导致忘记切换时,会导致贴在过滤器上的异物,直接被注射到人体内的问题。但如只是切换注射针,会出现被周围病毒感染的情况而导致并且因不仅此一系列操作太过复杂,还无法迅速处理应急患者的问题,同时,此类一次性注射器,一天使用量也会很多,每次注射时,因使用多数注射针,而导致大量医疗废弃物的产生,而给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因需对此类医疗废弃物与一般垃圾不同的是,需进行个别处理而造成处理费增加的问题。并且安装在注射针上的过滤器的安装,因设有注射针的固定构件的内部面积过窄,随着过滤器的安装,尤其是因注射时的瓶颈现,而带来过大的压力,因此为了给患者进行注射,而因加压活塞,需要很大的力气,不仅给医疗队带来不变,尤其还会根据对感染患者所注射的药物量,而造成被感染者的治疗麻痹等后遗症,因此会有安全事故的危险。因此本专利申请人对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滤器针,提出安装在注射针的固定构件上的双方向的过滤器针,但此方案的问题是,给正插管中的患者,在注射途中,另外再注射其他药液时,则不能使用此类过滤器针,因安装在注射针上时的大小限制,而给接触压力带来很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为将以过滤为目的的过滤体,安装在注射器本体汽缸的前端,而可多用度使用的同时,使过滤体,在吸入药液时,防止药液被过滤,为只在注射在人体时起到过滤的作用。同时,将此类过滤体注射在人体时,可最大限度减少压力的同时,而在吸入时,则可完全没有阻力并被吸入,可为用户的使用提供方便。同时将此类过滤体的组装过程,不仅能单单通过注射到射器本体的汽缸前端来实现,而且在通过此类安装过程还可起到在吸入时也可防止脱落的作用。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此,本专利技术在可装载设有注射针的注射针固定构件的注射器本体的汽缸前端,设有突出部,在设有突出部的后端的内入部的内壁,以一定的距离设有流路中,在内入部的内壁,设有以一定长度突出的肋拱条,而设流路,在上述肋拱条的前端,向内侧倾斜设有单槛面。同时,内入到拥有上述结构的内入部上的过滤体,由过滤器套和过滤器构成,过滤器套则设有可拥有一定长度内空间的躯干与在上述躯干的一端,向外周沿突出并为设在肋拱条的单槛面上而紧贴的逆止翼。在另一端,在其中央位置,设有因单槛设成的逆止阀,在上述过滤体的内空间,内入并固定η形的杯状过滤器。因此在吸入时,只有逆止翼开着的同时,打开流路,使药液与异物一同被吸入到汽缸内,注射时,逆止翼会堵住流路并打开逆止阀的同时,通过过滤器使异物被过滤的同时,只使药液被注射。并且在过滤器安装在过滤体的过滤器套的内空间的状态下,因过滤器套的躯干条的厚度,而在过滤体的侧面,也设有空间,在注射时,通过此类空间而起到分散压力的作用的同时,易于注射。有益效果 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单靠注射器,在吸收或排出药液时,可过滤异物,同时将过滤体通过简单注射到注射器的操作固定,同时使过滤体在注射器内入部的内壁上,设有隔离的空间,而在注射时,使通过整个过滤器,均匀地受到阻力的同时,可通过分散压力来操作或简便化。【附图说明】图1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设注射器本体的汽缸的内入部上,通过肋拱条设成流路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为体现图1的通过肋拱条,设成流路的状态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体内入到注射器本体的汽缸的内入部的状态的剖面图。图4为体现本专利技术的注射器的结构的整体组装斜视图。图5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吸入时与注射时,药液流出或流进的流程图。图7及图8为,在原有的注射针的固定构件上,设有过滤器的结合注射器本体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态 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状态为,在可装卸设有注射针(31)的注射针固定构件(30)的注射器本体的汽缸(10)前端,设有突出部(11),在突出部(11)的后端,设有内入部(12),在上述内入部(12)的内壁,设有以一定的长度突出的肋拱条(14),而形成流路(13),在上述肋拱条(14)的上端,设有单槛面(15)。内入在上述内入部(12)的过滤体(20),由过滤器套(20a)和过滤器(20b)构成,同时过滤器套(20a)形成一定的长度的同时,设有与注射器本体的汽缸的内入部(12)的内壁,紧密紧贴而设有内空间(21a)的躯干(22a)和在上述躯干(22a)的一端,向外周突出并放在肋拱条(14)的单槛面(15)上并紧贴而设有逆止翼(23a),在另一端,其中央位置,设有通过单槛(24a)的逆止阀(25a),在上述过滤器套(20a)的内空间(21a),内入杯状的过滤器(20b),并紧贴的同时,可防止其任意脱落的现象而结合并固定。 实施专利技术的形态 参考并附加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正确的实施例的图,对其进行如下说明。按本专利技术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为,在可装卸设有注射针(31)的注射针固定构件(30)的注射器本体的汽缸(10)先端,设有突出部(11 ),在突出部(11)的后端,则设有形成单槛的内入部(12),此时在内入部(12)的内侧,也设有突出部(11)与单槛。同时在内入部(12)的内壁,以一定的距离设有流路(13)时,在内入部(12)的内壁,设有以一定长度突出的肋拱条(14)而形成流路(13),在上述肋拱条(14)的上端,从内壁到上端,向内侧倾斜设有单槛面(15),此时向单槛面(15),因是向内侧向下设成,而在盖有逆止翼的状态下,可易于打开的同时,在注射时也没有翘起的现象,而确保紧贴的完整性,并可易于注射时药液的流动,而可防止药液残存的现象。此时,流路(13)则尽可能在内入部(12)的内壁,以辐射状,均匀地以一定的距离设成,起到可分散压力的同时,设有流路(13)的肋拱条(14)的突出部分中,内入部(12 ),设有结合注射针(31)的固定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过滤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在设有注射针(31)的可装载注射针固定构件(30)的注射器本体的汽缸(10)前端,设有突出部(11), 在突出部(11)的后端则设有内入部(12);在上述内入部(12)的内壁设有以一定长度突出的肋拱条(14)而形成流路(13);在上述肋拱条(14)的上端则设有单槛面(15),内入在上述内入部(12)的过滤体(20),由过滤器套(20a)与过滤器(20b)构成,过滤器套(20a)则具有一定长度,并由而为与注射器本体的汽缸的内入部(12)的内壁紧密紧贴而设有内空间(21a)的躯干(22a)与,在上述躯干(22a)的一端,在其外周突出,并放在肋拱条(14)的单槛面(15)上紧贴而设成的逆止翼(23a)构成,同时在另一端,在其中央的位置,设有通过单槛(24a)设成的逆止阀(25a),并在上述过滤器套(20a)发热内空间(21a),内入杯状的过滤器(20b),并紧密紧贴的同时,可防止任意脱落而紧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根培,
申请(专利权)人:佳迈特股份公司,金根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