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576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螺旋桨翻身装置,包括上托架、下托架、中间轴、螺帽。所述的中间轴以其底部与下托架固定连接,中间轴上部制成楔状并在圆面部设有螺纹,该螺纹与螺帽相配,中间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吊耳和下吊耳,所述上托架中间部位设有与中间轴楔状部位相匹配的成型圈孔,上托架以其成型圈孔套装在中间轴上的楔状部位,螺帽旋在中间轴上并通过垫圈压紧在上托架上,构成螺旋桨翻身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螺旋桨装入上下托架后,用螺帽压紧,吊起翻身时吊索不接触螺旋桨,彻底解除了对桨叶产生的损坏及发生吊索割断的现象,改变了原有螺旋将翻身吊装方法,是桨叶翻身一次创新性的工艺改造,对于批量造船,专业化造船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运装置,特别是涉及船用螺旋桨翻身装置。技术背景在船舶建造中,螺旋桨在安装上船之前,都要对其正、反两面的桨叶进行 研配,这时就需要经过吊装,将螺旋桨翻身,在吊装螺旋桨之前,以往的办法 是将螺旋桨受力部分(一般在螺旋桨轴洞附近)用铜皮、橡胶皮、牛皮将其包 好,然后用吊索(钢丝绳或尼龙吊带)将其锁紧吊起、翻身。虽然采取了各种 防范措施,但仍有将螺旋桨桨叶拉巻曲、撕裂开、或将吊索割断的现象发生, 十分容易造成螺旋桨报废和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在此情况下,需一种安全可靠 的螺旋桨翻身装置来保证桨叶翻身的质量和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旋桨在研配过程中保证安全生产 的螺旋桨翻身装置。釆用的技术方案是螺旋桨翻身装置,包括上托架、下托架、中间轴、螺帽。所述的中间辅以 其底部与下托架固定连接,中间轴上部制成楔状并在圆面部设有螺纹,该蠊纹 与螺帽相配,中间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吊耳和下吊耳,所述上托架中间 部位设有与中间轴楔状部位相匹配的成型圈孔,上托架以其成型圈孔套装在中 间轴上的楔状部位,螺帽旋在中间轴上并通过垫圈压紧在上托架上,构成蠊旋 桨翻身装置。上述的上托架和下托架的两侧端均设有吊索限位片,吊索限位片上设有吊 索护角。本专利技术是将螺旋桨装入上下托架后,用螺帽压紧,吊起翻身时吊索不接触 螺旋桨,彻底解除了对桨叶产生的损坏及发生吊索割断的现象,改变了原有螺 旋桨翻身吊装方法,是桨叶翻身一次创新性的工艺改造,对于批量造船,专业 化造船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间轴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上托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下托架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C-C剖视图。图8—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螺旋桨翻身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螺旋桨翻身装置,包括上托架5、下托架4、中间轴3、螺帽1。所述的中 间轴3上部制成楔状并在圆面部加工成螺纹,该螺纹与螺帽1相配,中间轴的 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吊耳6和下吊耳7。上托架5和下托架4均用钢板焊接成 箱形体,上托架5和下托架4的两侧端均设有吊索限位片9,吊索限位片9上设 有吊索护角8,其中下托架4的中间部位装设有与中间轴3底部相装的成型圆圈 10,中间轴3以其底部装入下托架4成型圆圈10,并焊固在一起,上托架5的 中间部位装设有与中间轴3楔状部位相匹配的成型圈孔11。将焊固有中间轴3 的下托架4设置在稳固承重的座子上,待翻身的螺旋桨12穿进中间轴3放置在 下托架4上,上托架5以其成型圈孔11套装在中间轴3上的楔状部位并放置在 螺旋桨12的桨毂上,放好垫圈2旋紧螺帽1。吊索13 —端连接中间轴3上的上 吊耳6,另一端连接吊车主钩,当吊起一定高度后,另外的吊索14一端连接中 间轴3的下吊耳7,吊索14另一端绕经下托架4和上托架5两侧端的吊索限位 片9及吊索护角8连接在吊车的副钩上,吊起下吊耳7,吊索14在上、下托架 的吊索限位片9中运行,达到一定高度后,吊车主钩使上吊耳6下降,吊车副 钩吊起下吊耳7将螺旋桨12翻身,解下上吊耳6连接的吊索13,由下吊耳7将 螺旋桨吊至座子上,结束。权利要求1、螺旋桨翻身装置,包括上托架(5)、下托架(4)、中间轴(3)、螺帽(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轴(3)以其底部与下托架(4)固定连接,中间轴(3)上部制成楔状并在圆面部设有螺纹,该螺纹与螺帽(1)相配,中间轴(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吊耳(6)和下吊耳(7),所述上托架(5)中间部位设有与中间轴(3)楔状部位相匹配的成型圈孔(11),上托架(5)以其成型圈孔(11)套装在中间轴(3)上的楔状部位,螺帽(1)旋在中间轴(3)上并通过垫圈(2)压紧在上托架(5)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托架(5) 和下托架(4)的两侧端均设有吊索限位片(9),吊索限位片(9)上设有吊索 护角(8)。全文摘要螺旋桨翻身装置,包括上托架、下托架、中间轴、螺帽。所述的中间轴以其底部与下托架固定连接,中间轴上部制成楔状并在圆面部设有螺纹,该螺纹与螺帽相配,中间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吊耳和下吊耳,所述上托架中间部位设有与中间轴楔状部位相匹配的成型圈孔,上托架以其成型圈孔套装在中间轴上的楔状部位,螺帽旋在中间轴上并通过垫圈压紧在上托架上,构成螺旋桨翻身装置。本专利技术是将螺旋桨装入上下托架后,用螺帽压紧,吊起翻身时吊索不接触螺旋桨,彻底解除了对桨叶产生的损坏及发生吊索割断的现象,改变了原有螺旋将翻身吊装方法,是桨叶翻身一次创新性的工艺改造,对于批量造船,专业化造船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文档编号B66C17/24GK101254884SQ20081001061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2日专利技术者岩 刘, 刘景成, 黎 孙, 孙海林, 沈洪树 申请人: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螺旋桨翻身装置,包括上托架(5)、下托架(4)、中间轴(3)、螺帽(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轴(3)以其底部与下托架(4)固定连接,中间轴(3)上部制成楔状并在圆面部设有螺纹,该螺纹与螺帽(1)相配,中间轴(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吊耳(6)和下吊耳(7),所述上托架(5)中间部位设有与中间轴(3)楔状部位相匹配的成型圈孔(11),上托架(5)以其成型圈孔(11)套装在中间轴(3)上的楔状部位,螺帽(1)旋在中间轴(3)上并通过垫圈(2)压紧在上托架(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林刘景成沈洪树刘岩孙黎
申请(专利权)人: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