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永磁同步无机房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352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永磁同步无机房电梯,由控制柜组件、轿厢、对重装置、导向轮、安全系统组件以及曳引机组成,该曳引机装设于一框架装置中,该框架装置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连接于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固定连杆;其利用一框架装置将曳引机装设其中,从而给安装曳引机时带来便捷性,且施工人员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弹性地安装曳引机的位置;同时在框架装置的上支架、下支架与曳引机之间分别装设有具有减振、防倾覆功能的垫体,且在框架装置的周围安装有隔音板,使安装曳引机位置的附近房间及轿厢能够达到减振、隔音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井道的利用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永磁同步无机房电梯,尤其是指一种曳引机安装方便且又具有减震、隔音效果的新型同步无机房电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在写字楼、商场等高层建筑物的地方通常会使用到电梯来载人或载货,方便人们使用;目前,随着建筑设计的要求,电梯的技术亦有发展,传统的电梯是将机房设置于屋顶上,然而业界为了解决屋顶美观问题,在市场上推出了不同型式的无机房电梯,现有的无机房电梯装设于井道中,其包括控制柜组件、轿厢、对重装置、导向轮以及曳引机等构件,由于现有的曳引机通常只能装置于井道顶层或最低层,不能根据实际需求随机装于某个楼层,给施工带来不便,并且在维护曳引机时也十分困难;现有的无机房电梯布置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井道利用率不高;同时曳引机在运行过程中给周边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曳引机自身的振动和运行噪音会传入井道,从而不仅给轿厢增加振动及噪音,还会使安装曳引机位置的附近房间造成振动大、噪音高的现象发生,故不利于人们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永磁同步无机房电梯,其利于曳引机装设于一框架装置中的结构设计,给安装曳引机时带来便捷性,且施工人员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弹性地安装曳引机的位置。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磁同步无机房电梯,其可使安装曳引机位置的附近房间及轿厢达到减振、隔音效果,同时还可有效地提高井道利用率。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永磁同步无机房电梯,由控制柜组件、轿厢、对重装置、导向轮、安全系统组件以及曳引机组成,所述的曳引机装设于一框架装置中,该框架装置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连接于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若干条固定连杆,该固定连杆是为了将上支架与下支架连接所作的设计;所述的固定连杆为四条、六条或八条,其数量不受任何限制,其中利用上支架、下支架与固定连杆组合而成的框架装置中装设曳引机的方式,给安装曳引机时带来便捷性,施工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弹性地安装曳引机的位置,即可方便地设置于任何楼层;所述的上支架与曳引机之间装设有第一垫体,且于下支架与曳引机之间亦装设有第二垫体,所述的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为橡胶、泡棉或其他减振材质,从而利用第一垫体及第二垫体的设置实现减振效果,还具有防倾覆之功能;所述的框架装置的周围装设有隔音板,该隔音板的设计有效地避免了因曳引机运行噪音外传象发生,从而减少了轿厢的噪音;所述的曳引机与对重装置安装于井道的同一侧,节省了井道横向空间,由于曳引机与对重装置安装于井道的同一侧时,会导致井道顶部所设置的导向轮偏移,从而亦节省了井道的纵向空间,故有效地提高井道利用率;所述的上支架、下支架均设有一基板及与基板相连接的固定件,该固定件是定位框架装置于井道中所作的设计。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利用一框架装置将曳引机装设其中,从而给安装曳引机时带来便捷性,且施工人员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弹性地安装曳引机的位置;同时在框架装置的上支架、下支架与曳引机之间分别装设有具有减振、防倾覆功能的垫体,且在框架装置的周围安装有隔音板,使安装曳引机位置的附近房间及轿厢能够达到减振、隔音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井道的利用率。为使熟悉该项技术者可确实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其目的与功效,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机房电梯井道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曳引机装设于框架装置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组合后装设于井道壁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控制柜组件20、轿厢30、对重装置40、导向轮50、曳引机60、钢丝绳70、框架装置71、上支架72、下支架73、固定连杆74、第一垫体75、第二垫体76、隔音板80、井道81、井道壁711、721、基板721、722、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永磁同步无机房电梯,由控制柜组件(10)、轿厢(20)、对重装置(30)、导向轮(40)、安全系统组件以及曳引机(50)组成,其中导向轮(40)安装于井道(80)的顶部,所述的轿厢(20)、对重装置(30)以及曳引机(50)是通过钢丝绳(60)连接,该钢丝绳(60)绕于导向轮(40)上,其通过曳引机(50)的作用促使对重装置(30)运行,从而对重装置(30)利用钢丝绳(60)带动轿厢(20)上、下运行,该电梯运行原理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详加赘述;所述的对重装置(30)与曳引机(50)安装于井道(80)的同一侧,节省了井道(80)横向空间,由于曳引机(50)与对重装置(30)安装于井道(80)的同一侧时,会促使井道(80)顶部所设置的导向轮(40)偏移于一侧,从而亦节省了井道(80)的纵向空间,故有效地提高井道(80)利用率。所述的曳引机(50)装设于一框架装置(70)中,该框架装置(70)包括上支架(71)、下支架(72)以及连接于上支架(71)与下支架(72)之间的若干条固定连杆(73),该固定连杆(73)是为了将上支架(71)与下支架(72)支撑连接所作的设计;所述的固定连杆(73)共有四条、六条或八条,其所安装的数量不受任何限制,且形状亦为任意状;本技术是利用上支架(71)、下支架(72)与固定连杆(73)组合而成的框架装置(70)中装设曳引机(50)的方式,给安装曳引机(50)时带来便捷性,施工人员只需将上支架(71)、下支架(72)直接固定于井道壁上,从而可根据实际需求弹性地安装曳引机(50)的位置,即可方便地将曳引机(50)设置于任何楼层;所述的上支架(71)与曳引机(50)之间装设有第一垫体(74),且于下支架(72)与曳引机(50)之间亦装设有第二垫体(75),所述的第一垫体(74)与第二垫体(75)均为橡胶或泡棉材质,从而利用第一垫体(74)及第二垫体(75)的设置实现减振效果,还具有防倾覆之功能;所述的框架装置(70)的周围装设有隔音板(76),该隔音板(76)的设计有效地避免了因曳引机(50)运行噪音外传象发生,从而减少了轿厢(20)及安装曳引机(50)位置的附近房间的噪音。所述的上支架(71)设有一基板(711)及装设于基板(711)上方的固定件(712),同样,所述的下支架(72)亦设有一基板(721)及装设于基板(721)下方的固定件(722),该等固定件(712)、(722)是定位框架装置于井道壁(81)中所作的设计。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利用一框架装置(70)将曳引机(50)装设其中,从而给安装曳引机(50)时带来便捷性,且施工人员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弹性地安装曳引机(50)的位置,同时在框架装置(70)的上支架(71)、下支架(72)与曳引机(50)之间分别装设有具有减振、防倾覆功能的垫体(74)、(75),且在框架装置(70)的周围安装有隔音板(76),使安装曳引机(50)位置的附近房间及轿厢(20)达到减振、隔音效果;还有效地提高了井道的利用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永磁同步无机房电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永磁同步无机房电梯,由控制柜组件、轿厢、对重装置、导向轮、安全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永磁同步无机房电梯,由控制柜组件、轿厢、对重装置、导向轮、安全系统组件以及曳引机组成,其特征在于:曳引机装设于一框架装置中,该框架装置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连接于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固定连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全忠张毅叶锐新邹耀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飞鹏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