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732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其中,该继电器包括:基座;电磁铁,电磁铁安装在基座的一侧,电磁铁包括螺管式电磁线圈;衔铁,衔铁安装在基座的一侧,衔铁下端插入螺管式电磁线圈内,并能够沿着轴线在螺管式电磁线圈的前后滑动;在电磁铁得电时,螺管式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并吸引衔铁向靠近螺管式电磁线圈的方向移动,使得动触点闭合;电磁铁失电时,衔铁向远离螺管式电磁线圈的方向复位,动触点断开。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继电器采用大功率线圈来克服较大的触点反力和更大的触点间隙,继电器体积就会变得很大,无法满足通信电源行业高功率密度的要求的问题,实现了继电器在较小空间内完成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大功率通用型电磁继电器,多采用拍合式电磁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其电磁系统由线圈、铁芯、轭铁、衔铁构成(如图2所示),形成闭合的磁路。随着高功率密度与高效率通信直流电源系统的发展,对于最小空间中实现性能最大化,传统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难以满足小体积、大电流的应用需求,在通信直流电源系统中使用的弊端日益显现:1、拍合式电磁系统初始吸力小,动簧片的反力和触点间隙不能设计得太太;2、直流负载下触点切断大电流,需要更大的触点反力和触点断开间隙;因此,采用拍合式电磁系统设计大电流功率继电器,需要设计大功率线圈来克服较大的触点反力和更大的触点间隙,继电器体积就会变得很大,无法满足通信电源行业高功率密度的要求。针对相关技术中的继电器中的大功率线圈无法满足高功率密度要求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继电器中的大功率线圈无法满足高功率密度要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本技术提供的继电器,包括:基座;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一侦牝所述电磁铁包括螺管式电磁线圈;衔铁,所述衔铁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衔铁下端插入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内,并能够沿着轴线在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的前后滑动;在所述电磁铁得电时,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并吸引所述衔铁向靠近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的方向移动,使得动触点闭合;所述电磁铁失电时,衔铁向远离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的方向复位,所述动触点断开。优选地,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安装在基座上的绝缘体上,并与基座上设置的芯杆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动触点为桥式双端触点。优选地,上述继电器还包括:静触点,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优选地,上述继电器还包括:弹簧组合,与动触点相连接,为所述动触点提供闭合后的压紧力。优选地,上述继电器还包括:导磁板,所述导磁板位于所述电磁铁的顶部。优选地,所述衔铁包括法兰,且所述衔铁为圆柱体。通过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的继电器包括:基座;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电磁铁包括螺管式电磁线圈;衔铁,所述衔铁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衔铁下端插入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内,并能够沿着轴线在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的前后滑动;在所述电磁铁得电时,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并吸引所述衔铁向靠近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的方向移动,使得动触点闭合;所述电磁铁失电时,衔铁向远离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的方向复位,所述动触点断开。通过该技术方案,电磁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可以扩大衔铁的行程并进而增大触点断开的时间间隙,从而克服了相关技术中继电器采用大功率线圈来克服较大的触点反力和更大的触点间隙,继电器体积就会变得很大,无法满足通信电源行业高功率密度的要求的问题,实现了继电器在较小空间内完成切换。【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大功率电磁继电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大功率电磁继电器的拆解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整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继电器可以包括:基座10 ;电磁铁20,电磁铁安装在基座的一侧,电磁铁20包括螺管式电磁线圈21 ;衔铁30,衔铁30安装在基座10的一侧,衔铁30下端插入螺管式电磁线圈21内,并能够沿着轴线在螺管式电磁线圈21的前后滑动;在电磁铁20得电时,螺管式电磁线圈21产生电磁力并吸引衔铁向靠近螺管式电磁线圈21的方向移动,使得动触点40闭合;电磁铁失电时,衔铁向远离螺管式电磁线圈的方向复位,动触点40断开。通过上述实施例,克服了相关技术中继电器采用大功率线圈来克服较大的触点反力和更大的触点间隙,继电器体积就会变得很大,无法满足通信电源行业高功率密度的要求的问题,实现了继电器在较小空间内完成切换。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动触点设置在基座上,且安装在基座上的绝缘体上,并与基座上设置的芯杆相配合。优选地,动触点为桥式双端触点。该实施方式可以增大触点断开的时间间隙。优选地,上述继电器还包括:静触点,设置在基座上。作为另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上述继电器还包括:弹簧组合,与动触点相连接,为动触点提供闭合后的压紧力。优选地,上述继电器还包括:导磁板,导磁板位于电磁铁的顶部。作为再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衔铁包括法兰,且衔铁为圆柱体。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本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直动式电磁系统结构,可以在比较小的空间内,例如可以在50mm*42mm*47mm(不含引脚高度)的体积内,实现较大功率的切换,例如切换能力可以达到60VDC/250VAC,200Ao在本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电磁系统设置为螺管式电磁线圈,将衔铁设计为可插入螺管中并可在其中沿螺管轴线移动的带法兰圆柱形衔铁(可以参见图3中衔铁3)。这样技术方案的电磁线圈和衔铁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可以扩大衔铁的行程,进而增大触点断开间隙,增强其分断能力。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增大触点开距,还可以将主触头由单断触点改为桥式双断触点的结构形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施例中的螺管式电磁继电器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继电器主要包括:电磁铁1、导磁板2、衔铁3、芯杆4、基座5、绝缘体6、动触点7和弹簧组合8。电磁铁1为螺管式电磁线圈,安装在基座5的一侧,电磁铁顶部装有导磁板2。衔铁3为带法兰的圆柱形,安装在基座5的一侧,其上端与芯杆4相连,其下端插入螺管式电磁线圈1内并可沿轴线在其中前后滑动。电磁继电器的触点由互相配合的静触点和动触点组成,静触点9安装在基座5上,动触点7为桥式双断触点,安装在绝缘体6上并与芯杆4互相配合。弹簧组合8为动触点7提供触点闭合后的压紧力。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整体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电磁铁51、基座55、动触点57和弹簧组合58。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图5是整体示意图,该电磁继电器中包括的部件没有示出,其结构可参照图4说明。在通常情况下,电磁继电器处于分断状态,动触点断开。当电磁铁得电时,螺管式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并吸引衔铁向左移动,衔铁的左移带动芯杆左移,使动触点闭合,电磁继电器处于接通状态。当电磁铁失电时,衔铁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复位,动触点断开。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通过该技术方案,达到了如下技术效果:电磁继电器体积小、触点间隙大、分断能力强,特别适于用于印制线路板上切断低压直流负载。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技术效果并不是上述所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电磁铁包括螺管式电磁线圈;衔铁,所述衔铁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衔铁下端插入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内,并能够沿着轴线在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的前后滑动;在所述电磁铁得电时,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并吸引所述衔铁向靠近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的方向移动,使得动触点闭合;所述电磁铁失电时,衔铁向远离所述螺管式电磁线圈的方向复位,所述动触点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宏学张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