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97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实现无机械室电梯装置的小型化、及静音化。在电梯装置中,通过由绞车移动一端固定在箱体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配重上的钢缆,使箱体和配重在升降路径内升降,当箱体或配重位于与绞车相对的高度时,将绞车配置在箱体或配重与升降路径侧壁之间。另外,配置将钢缆方向从箱体改变到绞车方向上的箱体用回轮、将钢缆方向从配重改变到绞车方向的配重用回轮、和支持箱体用回轮或配重用回轮的支持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通过绞车升降箱体及配重的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无机械室电梯装置,通常采用2∶1编绳方式的电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特开平9-167743号公报)。在该2∶1编绳方式的电梯中,钢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止动部。另外,固定在止动部上的钢缆卷绕在设置在箱体中的滑轮上,从该滑轮卷绕在绞车上,从绞车卷绕在设置在配重上的滑轮上。在使用这种构成的2∶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中,在进行箱体及配重升降的情况下,通过旋转绞车,使钢缆移动。此时,钢缆以相对箱体及配重的升降速度两倍的速度移动,因此,绞车的转数多。另外,还考虑在无机械室的电梯中使用1∶1编绳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特开2002-8178号公报)。此时,钢缆的一端固定在箱体上,另一端固定在配重上,在箱体与配重之间配置绞车,卷绕钢缆。在这种构成的1∶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中,在进行箱体及配重升降的情况下,也通过旋转绞车,使钢缆移动。此时,钢缆以与箱体及配重的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移动。因此,在以2∶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箱体相同速度升降箱体的情况下,在1∶1编绳方式下,只要以相对2∶1编绳方式的绞车的旋转速度1/2的速度使绞车旋转即可。专利技术所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在使用2∶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情况下,绞车必须以相对箱体中配重的上升速度2倍的速度使钢缆移动。即,若确保与1∶1编绳情况相同的升降速度,则2∶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绞车必须以2倍的速度旋转。因此,对于2∶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有时由于绞车旋转或停止而发生的声音变大。但是,在仅考虑绞车的旋转速度而采用1∶1编绳方式的情况下,绞车必需从箱体和配重直接接受钢缆。因此,绞车必需配置在升降路径的上方,即比箱体及配重上升到最高情况下的位置中其天花板部还高的位置。因此,在1∶1编绳方式下,必需确保在升降路径上部配置绞车的空间,因此,有时限制电梯的空间节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改良的电梯装置,能防止绞车驱动时的噪声,实现静音化,并且,还可减少该情况下无机械室电梯的升降路径上部的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备升降路径;在上述升降路径中升降的箱体;在上述升降路径中升降的配重;绞车,使上述箱体及上述配重升降,当上述箱体或上述配重位于与上述绞车相对的高度时,配置在上述箱体或上述配重与上述升降路径的侧壁之间;钢缆,卷在上述绞车上,并且一端固定在上述箱体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配重上;箱体用回轮,将上述钢缆的方向从上述箱体改变为上述绞车的方向;配重用回轮,将上述钢缆的方向从上述配重改变为上述绞车的方向;和支持部,支持上述箱体用回轮或上述配重用回轮。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斜视图。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上面图。图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中升降路径上方部分的放大斜视图。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斜视图。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上面图。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斜视图。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上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附加相同符号,并简化省略其说明。实施例1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100的斜视图,图2是包含电梯装置100的部分透视图的上面图,图3是为了说明电梯装置100的升降路径上方而放大图1的上方部分的斜视图。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00是没有机械室的无机械室电梯装置。电梯装置100在由侧壁2包围周围的升降路径4中,以箱体6、配重8分别固定在钢缆10端部,并在可升降的状态下悬挂。另外,如图2所示,在箱体6的一面上设置可开闭的门12,在包含与门相对面的侧壁2中,在对应于使用电梯装置100的建筑物各层的位置处设置门14。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门12、14面侧称为正面(在图2中为下方),将与门面相对的面侧称为背面(在图2中为上方),在垂直于正面、背面的两个面中,从正面看,将左侧称为左侧面(在图2中为左侧),从正面看,将右侧称为右侧面(在图2中为右侧)。另外,将门12开闭的方向称为正面宽度方向(在图2中为左右方向),将垂直于正面宽度方向的方向称为进深方向(在图2中为上下方向)。升降用钢缆10的一端固定在箱体6的顶部中央附近,另一端固定在配重8的顶部中央附近。另外,如图2所示,在从上方看的情况下,配重8被配置成长向平行于进深方向,并且,靠近背面侧配置在箱体6的左侧面与相对其的侧壁2的左侧面之间。另外在升降路径4中设置两组、共计4条导轨110、112、114、116。导轨110、112是相对的一对轨道。导轨110、112分别连接箱体6的左侧面、右侧面,且通过该面的中心部分,面向升降方向竖立。另外,导轨114、116是相对的一对轨道。导轨114、116分别连接配重8中平行于正面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面,并且,通过该面的中心部分,面向升降方向竖立。另外,在升降路径4的上方设置支持梁。如图2所示,支持梁形成组合两根梁120、122的形状。具体而言,从上面看,一侧的支持梁120被配置在平行于正面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另外,支持梁120的一端(在图2中为右侧)由设置在导轨110顶部的支持台126支持,另一端(在图2中为左侧)由设置在导轨112顶部的支持台128支持。导轨110、112由于被配置成通过箱体6两侧面的中心部分,所以支持梁120也通过箱体6的中心部上方那样地平行于正面宽度方向配置。另外,将支持梁122配置在垂直于正面宽度方向的方向上。支持梁122的一端(在图2中为上侧)由设置在导轨114顶部的支持台130支持,另一端(在图2中为下侧)由支持梁120及支持台128支持。支持梁120与支持梁122就共同支持在支持台128上的部分而言,垂直交叉连接。另外,在各支持台126、128、130与支持在其上的支持梁120、122之间分别设置缓冲部件132。在支持梁122下侧且导轨112附近装配绞车134。绞车134由卷绕钢缆10的槽轮136和使槽轮136旋转的驱动部138构成。另外,这里,配置成在箱体6卷绕到绞车134的高度时,绞车134中设置槽轮136的面与侧壁2的左侧面相对,与槽轮136相反的面与箱体6的左侧面相对。另外,槽轮136的旋转面基本垂直于正面宽度方向,即,基本平行于支持梁122。另外,在支持梁122的上部设置箱体用回轮140。箱体用回轮140包含两个滑轮142、144来构成。另外,配置箱体用回轮140,使滑轮142、144的旋转面基本平行于正面宽度方向,即,从上面看,基本平行于支持梁120的长向。另外,滑轮142在升降路径4的上方接受固定在箱体6上的钢缆10。这里,滑轮142被配置成接受钢缆10的部分位于箱体6中央部上方附近。另外,钢缆10从滑轮142卷绕在滑轮144上,卷绕在槽轮136上。这里,配置成滑轮144中钢缆10穿过槽轮136的部分变为槽轮136中接受钢缆10部分的上方。即,当钢缆10位于箱体6与滑轮142之间或滑轮144与槽轮136之间时,变得大致平行于升降方向。另外,在支持梁122上部比绞车134还接近背面侧的部分中设置配重用回轮146。配重用回轮146包含一个滑轮148来构成。配重用回轮146被配置成滑轮1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升降路径;在上述升降路径中升降的箱体;在上述升降路径中升降的配重;绞车,使上述箱体及上述配重升降,当上述箱体或上述配重位于与上述绞车相对的高度时,配置在上述箱体或上述配重与上述升 降路径的侧壁之间;钢缆,卷在上述绞车上,并且一端固定在上述箱体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配重上;箱体用回轮,将上述钢缆的方向从上述箱体改变为上述绞车的方向;配重用回轮,将上述钢缆的方向从上述配重改变为上述绞车的方向;和 支持部,支持上述箱体用回轮或上述配重用回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口修喜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