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0842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部,具有第一风道及第一出风口;第二蜗壳部,连接在第一蜗壳部的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一侧,第二蜗壳部的进风方向与第一蜗壳部的进风方向相同,第二蜗壳部具有第二风道及第二出风口,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相互隔离,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二蜗壳部的风道底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多风机空调柜机工作时各风机出风互相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柜机的离心风机系统一般采用底部侧面进风,上部出风的工作方式。具体地,进风先经过离心风机加速,然后与位于壳体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最后从位于上部的出风口出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柜机有一下问题:当空调柜机内设置有多个离心风机时,各离心风机的出风会互相干涉影响,进而使得气流紊乱,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风机空调柜机工作时各风机出风互相影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部,具有第一风道及第一出风口;第二蜗壳部,连接在第一蜗壳部的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一侧,第二蜗壳部的进风方向与第一蜗壳部的进风方向相同,第二蜗壳部具有第二风道及第二出风口,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相互隔离,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二蜗壳部的风道底壁上。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流结构,设置在第二蜗壳部的风道底壁上并位于第二蜗壳部的外侧,第一导流结构和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结构具有开口,开口朝向第一蜗壳部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结构内设置有第一导风弧面。进一步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导风弧面。进一步地,第一蜗壳部的风道底壁和第二蜗壳部的风道底壁位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地,第一蜗壳部的风道底壁和第二蜗壳部的风道底壁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结构,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第二导流结构具有导流边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为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上出风口,风道组件的第一出风口和上出风口对应设置。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部和第二蜗壳部。第二蜗壳部的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其风道底壁上。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第二蜗壳部的出风方向与第一蜗壳部或第三蜗壳部的出风方向相同但不处于同一平面,进而防止第二蜗壳部的出风与第一蜗壳部或第三蜗壳部的出风干涉,从而提高出风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多风机空调柜机工作时各风机出风互相影响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组件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风道组件的侧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风道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风道组件的第一导流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第一导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4中第一导流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中风道组件的第二导流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中第二导流结构的左视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7中第二导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1中风道组件的第三导流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10中第三导流结构的左视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0中第三导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3示出了图1中风道组件的第三导流结构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内部风向流动示意图;图14示出了图1中风道组件的第三导流结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内部风向流动示意图;图1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6示出了图15中空调器的爆炸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蜗壳部;11、第一风道;12、第一出风口;20、第二蜗壳部;21、第二风道;22、第二出风口;221、第二导风弧面;30、第一导流结构;31、开口;32、第一导风弧面;40、第二导流结构;41、导流边沿;50、第三蜗壳部;51、第三风道;52、第三出风口;60、第三导流结构;61、导风板;100、壳体;200、风道组件;300、上出风口;400、下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部10和第二蜗壳部20、第三蜗壳部50。其中,第一蜗壳部10具有第一风道11及第一出风口12。第二蜗壳部20连接在第一蜗壳部10的远离第一出风口12的一侧,第二蜗壳部20具有第二风道21及第二出风口22。第二风道21与第一风道11相互隔离,第二出风口22设置在第二蜗壳部20的风道底壁上。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部10和第二蜗壳部20,第二蜗壳部20的第二出风口22设置在其风道底壁上。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第二蜗壳部2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蜗壳部10或第三蜗壳部50的出风方向相同但不处于同一平面,进而防止第二蜗壳部20的出风与第一蜗壳部10或第三蜗壳部50的出风干涉,从而提高出风性能。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多风机空调柜机工作时各风机出风互相影响的问题。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三蜗壳部50,第三蜗壳部50连接在第二蜗壳部20远离第一蜗壳部10的一侧,第三蜗壳部50具有第三风道51和第三出风口52,第三风道51和第二风道21互相隔离,同时第三出风口52的出风方向和第一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相反。同时,第一蜗壳部10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三蜗壳部50的第三出风口52方向相反。上述结构可以使得风道组件分别实现上出风和下出风,进而可以使空调器制热时下出风,制冷时上出风,上述出风方式能够提高人体舒适度,提高产品性能。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出风方式单一的问题。优选地,第一蜗壳部10的进风方向、第二蜗壳部20的进风方向以及第三蜗壳部50的进风方向相同。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蜗壳部10的风道底壁、第二蜗壳部20的风道底壁和第三蜗壳部50的风道底壁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优选地,第一蜗壳部10的风道底壁、第二蜗壳部20的风道底壁和第三蜗壳部50的风道底壁为一体结构,同时,第一蜗壳部10、第二蜗壳部20和第三蜗壳部50的外轮廓共同组成箱体结构,并构成风道一体化结构。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蜗壳部10、第二蜗壳部20和第三蜗壳部50沿纵向依次排列,上述结构使得风道组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进而实现空调器产品的小型化设计。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流结构30,第一导流结构30设置在第二蜗壳部20的风道底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蜗壳部(10),具有第一风道(11)及第一出风口(12);第二蜗壳部(20),连接在所述第一蜗壳部(10)的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12)的一侧,所述第二蜗壳部(20)的进风方向与所述第一蜗壳部(10)的进风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蜗壳部(20)具有第二风道(21)及第二出风口(22),所述第二风道(21)与所述第一风道(11)相互隔离,所述第二出风口(22)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部(20)的风道底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蜗壳部(10),具有第一风道(11)及第一出风口(12);
第二蜗壳部(20),连接在所述第一蜗壳部(10)的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12)
的一侧,所述第二蜗壳部(20)的进风方向与所述第一蜗壳部(10)的进风方向相
同,所述第二蜗壳部(20)具有第二风道(21)及第二出风口(22),所述第二风
道(21)与所述第一风道(11)相互隔离,所述第二出风口(22)设置在所述第二
蜗壳部(20)的风道底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
第一导流结构(30),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部(20)的风道底壁上并位于所述
第二蜗壳部(20)的外侧,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2)对应
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具有开口
(31),所述开口(31)朝向所述第一蜗壳部(10)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内设
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健张辉陈诚梁博叶务占林金煌肖林辉余丹彭勃张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