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连接和栓锁或去栓锁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74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轿厢门与竖井门和用于对轿厢门应急去栓锁的装置,由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接合器(1)构成,所述接合器(1)与设置在竖井门上的滚轮对(2)配合可释放地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在一起,和由一个用于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的第一栓锁机构(10)和一个用于对竖井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的第二栓锁机构构成。在门处于关闭和栓锁状态时,接合器(1)被闭合和可顺畅地在滚轮对(2)的两个滚轮之间移动,其中处于运行中的电梯轿厢在两个楼层之间或在一个不提供服务的楼层驶过。栓锁机构(10)的特征在于,其被直接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轿厢门与竖井门进行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栓锁的装置、一种对轿厢门进行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和一种对轿厢门应急去栓锁的方法,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接合器与设置在竖井门上的滚轮配合将轿厢门与竖井门可开释的连接和第一栓锁机构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和第二栓锁机构对竖井门栓锁或去栓锁。
技术介绍
轿厢门是电梯轿厢的组成部分,所述电梯轿厢沿停靠站点可移动地设置。停靠站点构成电梯轿厢的进出口和具有竖井门。轿厢门与竖井门配合对电梯乘客或物品进出电梯轿厢或停靠站点进行控制。为此在停靠站点轿厢门暂时与竖井门连接。当电梯轿厢不在停靠站点的入口范围内或在自由运行时,进行强制栓锁或栓锁机构保持轿厢门和竖井门栓锁,或当电梯轿厢在停靠站点的入口范围内和存在登梯指令时,对轿厢门和竖井门去栓锁。在专利说明书EP166860A1中披露了一种装置,利用所述装置一个位于停靠站点范围内的电梯轿厢的轿厢门与竖井门一起开启。当电梯轿厢在停靠站点之外时,轿厢门被同一装置保持栓锁。在自由运行时接合器平行四边形闭合,为与竖井门连接所述平行四边形在两个设置在竖井门上的离合滚轮张开。接合器平行四边形被平行杠杆导向和具有第三轨,所述第三轨在离合滚轮存在的情况下被控制和因此使轿厢门去栓锁或在离合滚轮不存在的情况下,例如在两个楼层之间,使轿厢门处于栓锁状态。已知装置的缺点在于,在第二轨上必须伸展和设置有一个具有最小尺寸的第三轨。另外要求具有一个动力件,所述动力件将第三轨保持在其工作状态。此点造成装置易于受到污染和磨损和因此要求的维护作业量很大。所述装置的构件数量多并因而成本昂贵。另一个缺点在于,没有应急去栓锁功能。在电梯轿厢停在停靠站附近时此点将难于实现对关在轿厢内的乘客的应急疏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栓锁的装置,和提出一种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和方法。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栓锁的装置,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具有轨的接合器与设置在竖井门上的滚轮配合将轿厢门与竖井门可释放地连接在一起,第一栓锁机构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和第二栓锁机构对竖井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其特征在于,平行杠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杠杆的一端上,杠杆的另一端与接合器的轨连接,枢转设置,其中平行杠杆的移动和轨的移动被传递给第一栓锁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进一步设计,每个杠杆分别具有一个短臂和一个长臂,其中轨枢接在短臂上和第一栓锁机构枢接在长臂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进一步设计,第一栓锁机构具有一个与杠杆枢接的栓锁杆,栓锁杆将轨的垂直移动传递给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第一栓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进一步设计,第一栓销具有一个下凹,栓销杆的杆栓销插入下凹内和由轨和平行杠杆的移动决定下凹的形状。实现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对轿厢门的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具有轨的接合器利用第一栓锁机构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其特征在于,利用应急杠杆对栓锁机构进行控制,实现对轿厢门的去栓锁。根据本专利技术有益的进一步设计,利用牵引绳或拉杆对应急杠杆进行控制。实现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对轿厢门应急去栓锁的方法,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具有轨的接合器利用一第一栓锁机构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其特征在于,利用一应急杠杆对栓锁机构进行控制,实现轿厢门的去栓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主要在于,利用杠杆对和轨将平行杠杆的移动直接传递给第一栓锁机构。因而不再需要第三轨。因此也就不再需要用于对第三轨定位的复原件和及其支撑位置。此点简化了制造和安装,因而构件的成本低廉。消除了需要维护和易于磨损的构件,但仍可以保证轿厢门的迅捷和可靠的栓锁或去栓锁。除了栓锁机构的正常工作外,另外利用应急杠杆不必付出大的附加的代价可直接对栓锁机构控制,用于应急疏散工作。该应急去栓锁的优点在于,可以对轿厢门以简单的方式不必采用昂贵的部件从外面手动去栓锁。利用这种应急去栓锁专业人员可以迅捷和可靠地对对轿厢门应急去栓锁和在必要的情况下迅速地进行电梯乘客的应急疏散。附图说明下面将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中示出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装置,其中竖井门处于栓锁状态,没有栓榫;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装置,其中竖井门处于栓锁状态,具有栓榫;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装置,其中竖井门处于去栓锁位置;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对轿厢门进行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其中处于栓锁位置,和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对轿厢门进行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其中处于去栓锁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一种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锁的装置。所述装置由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接合器1,所述接合器1与一个设置在竖井门上的滚轮对2一起将轿厢门与竖井门可释放地连接,和由一个用于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的第一栓锁机构10,以及由一个对竖井门进行栓锁或去锁的第二栓锁机构3构成。在门被闭合和栓锁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接合器1被闭合和可以顺畅地在滚轮对2之间移动,其中电梯轿厢正处于在两个停靠楼层之间运行或驶过不停靠的楼层。图2示出处于嵌合状态的图1的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锁的装置。固定在轿厢门上的接合器1被闭合和可以实现接合器1在滚轮对2之间顺畅的移动。在接合器1上设置有一个卡爪15,只要卡爪15在阻塞器16的阻塞范围内,所述卡爪15将防止轿厢门开启。这种图1和2所示的接合器1的闭合位置与关闭的轿厢门相对应。即电梯轿厢正在运行或至少准备运行。图3示出图1和2的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即轿厢门利用接合器1和滚轮对2与竖井门连接。竖井门利用已知的第二栓锁机构或竖井门栓锁机构3被去栓锁,和卡爪15不与阻塞器16啮合。轿厢门可以移动。下面举例对接合器1的机械结构加以说明接合器1利用基板23与轿厢门连接。在基板23上至少两个几何形状相同的平行的杠杆4、5可旋转地固定在支撑位置L14、L15上,在支撑位置可旋转地固定有轨6。支撑位置设置在平行杠杆4、5的一端上,轨6与平行杠杆4、5一起构成一个单侧开口的第一平行四边形。平行杠杆4、5被轨6平行导向。由一个端止挡21对轨6的移动进行限制。通常弹簧22和/或在此未进一步描述的控制装置,例如控制连杆对平行四边形的位置进行限定。另外几何形状相同的杠杆7、8利用支撑位置L48、L57固定在轨6对面的平行杠杆4、5的另一端上。杠杆7、8在短端7k、8k具有支撑位置L79、L89,在支撑位置上安装有第二轨9。轨6、9与平行杠杆4、5共同构成闭合的第一平行四边形。在杠杆7、8的第二长端上设置有支撑位置L711、L811,在所述支撑位置固定有栓锁杆11。栓锁杆11根据第二轨9在支撑位置上的移动对轨9平行移动。栓锁杆11与轨9和杠杆7、8共同构成第二平行四边形。该第二平行四边形的移动一方面受杠杆止挡19和另一方面受栓锁止挡17限制。栓锁杠杆11基本因其自重和被连接部分保持在一个被杠杆止挡19限定的位置上。第一和第二平行四边形通过第二轨9具有一个共同的部分,因此可以预先给定,轨6、9和栓锁杆11根据平行杠杆4、5和杠杆7、8的的杠杆几何形状平行移动。栓锁杠杆11具有一个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栓锁的装置,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具有轨(6、9)的接合器(1)与设置在竖井门上的滚轮(4)配合将轿厢门与竖井门可释放地连接在一起,和一个第一机构(10)对轿厢门进行栓锁和去栓锁,和一个第二栓锁机构(3)对竖井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其特征在于,平行杠杆(4、5)可旋转地设置在杠杆(7、8)的一端上,杠杆的另一端与接合器(1)的轨(9)连接,枢转设置,其中平行杠杆(4、5)的移动和轨(9)的移动被传递给第一栓锁机构(1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特凡科谢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