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至少三个相互并列设备的垂直电梯竖井的电梯设备及控制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045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设备(20),具有:至少三个相互并列设置的垂直的电梯竖井(11.1-11.3)、至少一个登梯区(17.1)和多个可单独移动的电梯轿厢(16.1-16.9)。在登梯区(17.1、17.2)范围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直接相邻的转换区(12.1、12.2),所述转换区用于实现电梯轿厢(16.1-16.9)在电梯竖井(11.1-11.3)之间基本水平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设备,具有相互并列设置的垂直的电梯竖井和可单独移动实现竖井变换的电梯轿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控制这种电梯设备的方法。
技术介绍
每个电梯设备在大楼内根据输送量将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分量。输送量越大和大楼越高,则电梯设备占用的空间与大楼的有效利用面积相比将越大。用所谓的运载容量(handling capacity)表示电梯设备的运能。运载容量表明在输送高峰时,例如在大楼内的工作日开始时刻每分钟可以输送的人员数量。因此必须考虑减少电梯设备占用的空间。此点是通过采取减少电梯设备所需要的空间的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的运载容量的措施实现的。一种提高运载容量同时又不占用过多的位置的途径在于,在一个电梯竖井内同时有多部电梯轿厢运行,或者根据斗式提升机原理设置一个上行竖井和一个下行竖井,在所述竖井内多部电梯轿厢在一共同的循环运行的承载机构上移动。在这种电梯设备中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最佳地缩短第一部电梯轿厢始发与另一部电梯轿厢到达之间的时间。在图1中以剖视图形式示意示出一种根据斗式升降机原理工作的电梯系统10,其中在该电梯系统10中与斗式升降电梯的区别是,电梯轿厢单独移动。设置有两个垂直的电梯竖井11.1和11.2,多部电梯轿厢16在所述电梯竖井内移动,所述电梯轿厢被单独或共同驱动。在竖井上端和下端设置有转换站,以便实现电梯轿厢16的水平移动。电梯轿厢16在左侧上行和在右侧下行。分别用附图标记13.1-13.5标示各个楼层。从一个竖井移动到另一个竖井需要一定的时间,此点将造成对电梯系统10运载容量的制约。为实现电梯轿厢从一个电梯竖井向另一个电梯竖井的变换(竖井变换)和为对电梯设备中一部以上的电梯轿厢进行准备和控制, 已知有各种不同的并列设置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方案。在US3658155中披露了一种具有两个电梯竖井和一个转换区的设置。电梯轿厢单独地沿导轨装置移动。这种具有多个电梯竖井的已知的电梯的缺点在于,将电梯轿厢移动到另一个竖井在机械上是非常昂贵的并且通常只能缓慢地进行。因此当输送量剧增的情况下运载容量将受到限制。实践表明,在第一电梯轿厢始发与另一电梯轿厢到达之间所消耗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将电梯轿厢移动到电梯竖井9内(竖井变换)所需的时间。在EP769469-A1的题为“多移动-电梯组中的安全装置”的专利申请中披露了一种设置,所述设置具有四个在上端和下端具有连接通道的电梯竖井。在所述的专利申请中并未涉及这种多移动-电梯组的优点或缺点。在EP1367018-A2中披露了一种具有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轿厢具有独立的轿厢一侧的线性驱动装置,所述线性驱动装置可以实现电梯轿厢在电梯竖井内的垂直方向上的独立的移动。该电梯轿厢的设计可以可靠地实现横向移动。尽管采取不同的对对竖井变换关键的变换特性进行改善的尝试可以提高这种电梯设备的运载容量。但为实现快速的竖井变换,仍必须付出较大的机械代价。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这些公知的设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梯设备和一种相应的方法,其中可以缓解或完全克服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尤其在于提出一种电梯设备和一种相应的方法,其中与已有的方案相比将减少大楼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的运载容量。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控制电梯设备的方法,所述电梯设备具有垂直的电梯竖井和具有多个单独移动的电梯轿厢,其中设置有转换区,所述转换区可实现电梯轿厢在电梯竖井之间的移动,其中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三个相互并列设置的垂直的电梯竖井和在登梯区具有至少两个相互直接相邻的转换区,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在电梯竖井内的登梯区的范围内为装载和输送准备电梯轿厢,b)在电梯轿厢驶离登梯区后,紧接着将另一部电梯轿厢由一个转换区向一个登梯区移动、顶替。一种电梯设备,具有垂直的电梯竖井;多部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单独水平和垂直移动,和转换区,所述转换区可实现电梯轿厢在电梯竖井之间的移动,其中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三个相互并列设置的垂直的电梯竖井,和在登梯区范围内至少两个相互直接相邻的转换区,以便实现在电梯竖井之间电梯轿厢基本水平的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 所述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分别在两个电梯竖井之间对电梯轿厢进行水平移动,其中电梯轿厢自动独立地进行移动或通过一个固定的转换机构进行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方法具有如下步骤根据需要在转换区内准备多部空的电梯轿厢,以便在出现请求呼唤时,或一旦一部电梯轿厢驶离登梯区时,可以迅速地对空的电梯轿厢进行移动、顶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对在电梯控制装置中存储的需求轮廓文件加以考虑,以便可以根据需要准备空的电梯轿厢,其中优选在登梯区附近的转换区范围内准备一部以上的空的电梯轿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在两个转换区中的一个转换区内进行竖井变换,将空的电梯轿厢存放在两个转换区中的另一个转换区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进行准备过程,以便根据默认设定为电梯设备的不同位置准备电梯轿厢,其中优选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输送需求时进行该准备过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装载/卸载和电梯轿厢在电梯竖井之间的水平移动相互不受影响地进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登梯区系指在大楼下面的范围内的登梯区平面和转换区设置在登梯平面下面的竖井下端和/或登梯区系指在大楼上面的范围内的登梯平面和转换区设置在登梯平面上面的竖井上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其中的至少一个转换区的设计应使其具有至少一个入口,和/或作为存放层,和/或作为维护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设置有独立于相互直接相邻的转换区的另一个转换区,以便实现电梯轿厢在至少两个电梯竖井之间的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至少一个垂直的电梯竖井作为远距离运输的竖井,用于越过多个楼层运行。本专利技术建立在如下的基础之上,将较耗费时间的过程,即实现电梯轿厢的装载/卸载与电梯轿厢的竖井变换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进一步相互分隔开。此点是通过在对电梯设备设计和实现时遵守特定的标准和对在这种电梯设备中运行的不同过程的相应的控制实现的。附图说明下面将对照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详细的说明。图中示出图1为已知电梯设备的侧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梯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梯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梯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剖视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电梯设备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侧剖视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电梯设备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梯设备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2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以侧剖视图示意示出电梯设备20。电梯设备20包括n=3个相互并列设置的垂直的电梯竖井11.1、11.2和11.3。电梯竖井11.1、11.2和11.3可以在空间上相互分隔,但不必非得相互空间分隔。电梯设备20总共为五个楼层13.1-13.5提供服务。在电梯竖井11.1、11.2和11.3内有多部单独可移动的电梯轿厢16.1-16.9。在登梯区17.1的范围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直接相邻的转换区12.1和12.2,所述转换区可以实现电梯轿厢16.1-16.9在电梯竖井11.1、11.2和11.3之间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电梯设备(20)的方法,所述电梯设备具有垂直的电梯竖井(11.1-11.4)和具有多个可单独移动的电梯轿厢(16.1-16.4),其中设置有转换区(12.1-12.5;15.1-15.2),所述转换区可实现电梯轿厢(16.1-16.14)在电梯竖井(11.1-11.4)之间的移动,其特征在于,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三个相互并列设置的垂直的电梯竖井(11.1-11.4)和在登梯区(17.1、17.2)具有至少两个相互直接相邻的转换区(12.1-12.5;15.1-15.2),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在登梯区(17.1、17.2)的范围的电梯竖井(11.1-11.4)内为装载和输送提供电梯轿厢,b)在每个电梯轿厢(16.1-16.14)驶离登梯区(17.1、17.2)后,紧接着将另一部电梯轿厢(16.1-16.14)由一个转换区(12.1-12.5;15.1-15.1-15.2)向登梯区(17.1、17.2)进行移动、顶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丁泽尔菲利普昂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