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导轨的快速连接/安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9998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梯导轨的快速连接/安装系统,每条导轨(1)包括一端板(13)和一些凸缘(14),凸缘(14)具有一些机加工部分(141),机加工部分(141)设置于预定的连接点(P)周围;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包括分为两板件(2a)的连接板(2),板件(2a)可以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紧固装置(2b)、(21)、(22)移动,当板件移动靠近时,紧固装置将板件(2a)靠着凸缘(14)从侧面夹紧。此外,在每个板件(2a)上设有对齐元件(3)、(241),对齐元件与机加工部分(141)同心并通过配合方式在凸缘(14)的连接点(P)结合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电梯导轨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梯导轨的快速安装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用户的舒适性要求,电梯的质量和精度系数要求与日俱增。导轨间的连接必须顺应这些质量和精度的要求。导轨连接包含三个基本元件a)导轨本体,b)导轨连接板,c)把导轨与连接板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螺栓。已知所有的连接系统都受两个问题的困扰a)组件中这三个基本元件单独存在,b)导轨和连接板的对齐本身就很棘手,如果我们考虑到对齐要在难于施工的地方和棘手的位置进行,问题就会变得更为困难。在传统的连接系统中,所有这些导致三个基本元件的连接、对齐和固定/紧固通常需要大约9分钟时间。众所周知,任何简化组件且不会损害要求的质量和精度的改进都代表该
中的显著进步,都会加速实际安装。申请人注意到已知的连接系统中,连接板和导轨凸缘是垂直连接的。
技术实现思路
申请人通过结构调整,解决了这些问题a)把连接板分为已经带有连接装置/安装螺栓的两块板件,b)凸缘和配备有结合的对齐构造的板件,这样它们的相互接合和相对的对齐就可非常快速的完成。连接板和导轨凸缘水平地(横向地)连接/紧固在一起。使用本专利技术系统,接合/对齐/固定的操作需要20秒。具体而言,用于电梯导轨的快速连接/安装系统,每条导轨包括一端板,在端板上有完成精密加工的上参照面(OX轴)、精密加工的侧参照面(OY轴)和每侧的凸缘,其特征在于a)在每条导轨的每一个凸缘上至少确定一个连接点,该连接点相对于端板的上参照面位于一预先设定的高度,且相对于端板侧参照面有一段预先设定的距离;b)凸缘上每个连接点周围有向外开口的机械精加工部分;c)有一些连接板,每条连接板在至少两条导轨的侧面的凸缘间延伸;该连接板分为两板件,与每侧的凸缘相应,这些板件可以在安装在其上的一些扭距装置的作用下移动,当板件移动彼此靠近时,扭距装置将板件靠着凸缘从两侧把这些板件紧固;d)在板件的每一侧有一些对齐元件,它们与凸缘的连接点机加工部分同心并结合,这样当板件靠着凸缘紧固时,导轨每侧的凸缘的所有连接点成直线。附图说明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附图中一些非主要的改变没有偏离本专利技术的根本。图1a和图1b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全视图,图1a为前视立体图,图1b为后视立体图。图2是与前图相应的平面图。图3a是实施图1和图2的纵向-部件(2a)(板件)的立体图(U形轮廓)。图3b是实施图1和图2的纵向-部件(2a)(板件)的立体图的另一种图4是图1和图2的一条导轨(1)的局部立体图,在凸缘(14)上(用开口机械精加工装置)加工有卡槽/卡座(141)。图5a和图5b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全视图,图5a为前视立体图,图5b为后视立体图,其中要连接在一起的导轨(1)的开口加工部分(141)的开口穿过卡槽,连接板(2)由两个通过紧固装置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纵向部件(2a)构成,该实例中是通过两套螺栓(21)/螺母(22)。图6a和图6b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的全视立体图,一个前视立体图,一个后视立体图,其中要连接的导轨(1)的开口加工部分(隐藏)是敞开空腔的卡槽,通过连续的斜面(15)连接在一起。这些斜面(15)是双斜面,连接板(2)由两个通过两套螺栓(21)/螺母(22)(紧固装置)彼此连接在一起且带有长槽(25)的实心纵向部件(2a)(板件)组成。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前视立体图,其中导轨的要连接的加工部分(141)是开口卡槽,对齐元件(241)是结合在长部件(2a)上的冲压凸缘。图8是彼此间用最小数量连接点连接的示意图,即每个凸缘一个连接点。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是本专利技术非限定性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用于导轨的快速连接/安装系统,用在导轨(1)上,其包括一端板(13)且每侧包括一凸缘(14)。根据所述专利技术每个导轨的端板(13)在其上表面(11)——依照OX轴的上参照面——上精加工,在其侧面(12)——依照OY轴的侧参照面——上精加工。每个导轨(1)的每条凸缘(14)上确定有几个连接点(P),这些连接点相对于上参照面(11)位于一预定高度(h),相对于侧参照面(12)具有一预定的距离(a)(它们构成直线1)。连接板(2)在上面提到的至少连续放置的两个导轨(1)的每侧的凸缘(14)的连接点(P)间延伸。在连接板(2)上有一些对齐元件(241),与凸缘(14)上的连接点(P)的开口加工部件(141)结合。每个凸缘(14)在本身(原点,in origin)构造一些精加工部分(141);这些精加工部分(141)在连接点(P)成对背对着设置(每个凸缘上一个)一对或者几对彼此间隔距离(d1),最后一对与导轨(1)端部间隔距离(d2)加工。端板(13)的上面(11)和侧面(12)用作在本身(原点,in origin)定位加工部分(141)的参照面。它们的中心与连接点(P)同心,与端板(13)的上面(11)参照面沿着OY轴有一预定距离(h),与端板(13)的侧面(12)参照面沿着OX轴有一预定距离(a)。所有这些使得安装时间要比现在已知的技术要短,而且可以通过凸缘(14)的向外开口加工部分(141)在OX轴和OY轴自动对齐。连接板(2)(图1到图4)分为带有紧固装置(2b)的两个板件(2a)(长部件),紧固装置(2b)使它们靠近或者将它们分开,连接板(2)在本身构成有一些成对背对设置的突起部(241)至少是彼此间隔距离(d4)的两对。这些突起部(241)构成结合在实际连接板(2)的对齐装置。在要连接在一起的导轨(1)的凸缘(14)上形成的开口加工部分(141)是向外敞开的卡槽——见图4。这些开口加工的部分(141)彼此间隔距离(d1),且与要连接的导轨(1)的相应端部间隔距离(d2)。这些距离(d1)、(d2)原则上可以是任意的,考虑到下面定义的连接板(2)的距离。在所示实施例中,使长部件(2a)靠近或进一步分开的紧固装置(2b)是不同的横穿部件。对于该实施例的第一变换例——见图3a——而言,每个长部件(2a)是伸长的“U”形轮廓,且带有不对称的凸缘,在两个凸缘上形成构造对(20)——成对彼此面对的一个防转动开口(20a)和一开口卡槽(20b)——在两个凸缘中的一个上,构成一带有多个突起部(241)(对齐元件)的端部弯曲,这些突起部(241)彼此成对背对且在尺寸上与卡槽/卡座(141)(开口加工部分)中心对齐结合在一起。对于该实施例的第二变换例——见图3b——而言,每个长部件(2a)是实心的,沿部件上设有成对的开口(20),从部件上延伸出一壁,形成突起部(241)。在所示实施例中,成对的突起部(241)加工在长部件(2a)上。里面两对彼此间隔距离(d4)加工,外面两队彼此间隔距离(d5)加工——见图1a。必须满足d4=2d2和d5=d1——见图1a和图4。紧固装置(2b)由一套螺栓(21)/螺母(22)组成,该套螺栓螺母插入一对相对的构造(20)中。长部件(2a)间的最大分离距离(d3)由螺栓(21)的头部(21b)和螺母(22)限制,且随着要连接在一起的导轨(1)的宽度变化。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同一个连接板(2)可用于连接不同宽度的多对导轨(1)(在每个连接中,导轨(1)彼此相等)。通过在对齐元件(突起部)(241)间夹住要连接的导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电梯导轨的快速连接/安装系统,其中,每条导轨(1)包括一端板(13),在端板(13)上,有已进行精密加工的上参照面(OX轴)、侧参照面(OY轴)和每侧的凸缘,并每侧包括一条凸缘(14),其特征在于:a)在每条导轨(1)的每一凸缘(14)上至少确定一个连接点(P),该连接点相对于端板(13)的上参照面(11)位于一预先设定的高度(h),且相对于端板(13)侧参照面(12)有一段预先设定的距离(a);b)凸缘(14)上每个连接点(P)周围有向外开口的机械精加工部分(141);c)设置有一些连接板(2),每条连接板(2)在至少两条导轨(1)的侧面的凸缘(14)间延伸;该连接板(2)设置为两板件(2a),板件(2a)与每侧的凸缘(14)相匹配,这些板件(2a)可以在安装在其上的一些紧固装置(2b)、(21)、(22)的作用下移动,当板件移动彼此靠近时,紧固装置将板件(2a)靠着凸缘(14)从两侧紧固,d)在板件(2a)的每一侧有一些对齐元件(3)、(241),它们与凸缘的连接点(P)机加工的部分(141)同心并以结合方式匹配,以便当板件(2a)靠着凸缘(14)紧固时,导轨(1)每侧的凸缘(14)的所有连接点(P)保持在直线(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苏斯桑斯甘博亚
申请(专利权)人:SA德贝拉萨贝拉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ES[西班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