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156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2:09
交通工具用座椅(1)具备:加强框架(52),在6:4分割座椅的6分割侧的第1及第2座椅靠背(6、9)内设置于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39、46)之间,设置在第1及第2座椅靠背(6、9)的左右的划分位置;下横梁(41、42),架设在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39、46)的下端部,支承加强框架(52)的下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用、例如搭载于汽车的座椅。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在座椅垫框架内及座椅靠背框架内设置有将其划分为左右的第1及第2加强框架。在该交通工具用座椅中设置有3点式安全带,该3点式安全带将设置于沿着第1加强框架的座椅垫框架的后端部、沿着第2加强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上端部、以及座椅垫框架的侧端部的带扣连结,并且使得由第1加强框架划分的包括所述侧端部的座椅垫框架的划分区域相对于第2加强框架的划分区域更容易地相对变形。第1加强框架和第2加强框架经由躺卧装置连接,座椅靠背框架能够前后转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6-3212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在座椅垫框架和座椅靠背框架的双方设置加强框架,所以重量变大。此外,由于是所谓的6:4分割座椅的6分割侧的座椅,所以第1加强框架处于坐在其左侧(作为汽车是左右中央侧)的人的右侧臀部的正下方。因此,为了防止座椅垫卡入躺卧装置的齿轮等,需要用护罩覆盖,椅垫部变薄而乘坐舒适性变差,由于需要护罩等,制造成本也变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且乘坐舒适、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6:4分割座椅的6分割侧的二人乘坐用的座椅垫框架;所述6:4分割座椅的6分割侧的二人乘坐用的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支承在所述第1座椅靠背框架上的第1座椅靠背;支承在所述第2座椅靠背框架上的第2座椅靠背;躺卧装置,设置于所述座椅垫框架,将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前后转动自如地保持;加强框架,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内设置于所述第1座椅靠背框架和所述第2座椅靠背框架之间,设置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的左右的划分位置;以及下横梁,架设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的下端部,支承所述加强框架的下端部。根据上述构造,在座椅垫框架侧没有加强框架。因此,交通工具用座椅变轻。此外,能够确保椅垫部的厚度,所以能够提高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进而,由于在加强框架侧没有躺卧装置,所以不需要覆盖躺卧装置的护罩等,能够显著减少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制造成本。此外,也可以是,所述下横梁包括比所述加强框架的配设位置更靠所述交通工具的中央侧的内侧下横梁、以及比所述加强框架的配设位置更远离所述交通工具的中央侧的外侧下横梁,所述内侧下横梁与所述外侧下横梁相比刚性更高。根据上述构造,比加强框架更远离交通工具的中央侧的外侧下横梁的刚性低于交通工具的中央侧的内侧下横梁的刚性。因此,能够吸收急加减速等导致的冲击。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中的、所述交通工具的中央侧的座椅靠背,能够向前侧倾倒而支撑乘客的肘部,并且能够通过所述躺卧装置保持为规定的角度。根据上述构造,能够通过躺卧装置将交通工具的中央侧的座椅靠背保持为立起的状态。因此,即使由于物品的突然移动而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后侧施加冲击,也能够充分地承受。因此,不需要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背部保护用的部件,从而能够降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成本。此外,能够通过躺卧装置将座椅靠背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所以能够适当地应对乘客的姿势。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躺卧装置包括外侧躺卧装置和内侧躺卧装置,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还具备:后横梁,架设在所述外侧躺卧装置和所述内侧躺卧装置之间;基体托架,支承在所述后横梁上;以及带扣,支承在所述基体托架上,所述带扣在将所述基体托架安装到所述后横梁之前被安装到所述基体托架。根据上述构造,在将基体托架安装到后横梁之前,预先将带扣安装到基体托架。因此,能够减少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组装工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立体图。图2是将图1的表皮及座椅垫除去后的状态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立体图。图3是从图2省去了安全带卷收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正面图。图4是使图2的座椅靠背成为手枕状态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状态下的座椅靠背的侧面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以下的构造,来实现轻量且乘坐舒适、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即,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6:4分割座椅的6分割侧的二人乘坐用的座椅垫框架;所述6:4分割座椅的6分割侧的二人乘坐用的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支承在所述第1座椅靠背框架上的第1座椅靠背;支承在所述第2座椅靠背框架上的第2座椅靠背;躺卧装置,设置于所述座椅垫框架,将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前后转动自如地保持;加强框架,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内设置于所述第1座椅靠背框架和所述第2座椅靠背框架之间,设置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的左右的划分位置;以及下横梁,架设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的下端部,支承所述加强框架的下端部。以下,基于图1~图5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图中的FR、RR、UP、LWR、RH、LH分别表示相对于汽车的行进方向的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右方、左方。交通工具用座椅1是沿着左右方向LH、RH分割为6:4的6:4分割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1具备4分割侧的一人乘坐用的座椅2、以及6分割侧的二人乘坐用的座椅3、4。二人乘坐用的座椅3、4由配置于右方向RH的右座椅(以下称为右座椅)3和配置于左方向LH的中央座椅(以下称为中央座椅)4构成。右座椅3具备座椅垫5、座椅靠背6、头枕7。中央座椅4具备座椅垫8、座椅靠背9、头枕10。一人乘坐用的座椅2具备座椅垫11、座椅靠背12、头枕13。在中央座椅4的左侧LH设置有作为带扣的第1带扣14。在中央座椅4的右侧RH设置有安全带15。安全带15的舌片16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与第1带扣14卡合,从而能够保持坐在中央座椅4的未图示的乘客的肩部及膝部。在右座椅3的左侧LH设置有作为带扣的第3带扣19。未图示的舌片与第3带扣19卡合,从而能够保持坐在右座椅3的未图示的乘客的肩部及膝部。在一人乘坐用的座椅2的右侧RH设置有作为带扣的第2带扣17。未图示的舌片与第2带扣17卡合,从而能够保持坐在一人乘坐用的座椅2的未图示的乘客的肩部及膝部。在座椅垫5、8、11的下部设置有凹部18,以避免与后述的固定轨20、21干涉。固定轨20、21从凹部18露出,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中省略了固定轨20、21的图示。固定轨20、21固定于汽车的地面50且左右对称地形成。如图2所示,固定轨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6:4分割座椅的6分割侧的二人乘坐用的座椅垫框架;所述6:4分割座椅的6分割侧的二人乘坐用的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支承在所述第1座椅靠背框架上的第1座椅靠背;支承在所述第2座椅靠背框架上的第2座椅靠背;躺卧装置,设置于所述座椅垫框架,将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前后转动自如地保持;加强框架,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内设置于所述第1座椅靠背框架和所述第2座椅靠背框架之间,设置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的左右的划分位置;以及下横梁,架设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的下端部,支承所述加强框架的下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
6:4分割座椅的6分割侧的二人乘坐用的座椅垫框架;
所述6:4分割座椅的6分割侧的二人乘坐用的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
架;
支承在所述第1座椅靠背框架上的第1座椅靠背;
支承在所述第2座椅靠背框架上的第2座椅靠背;
躺卧装置,设置于所述座椅垫框架,将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
前后转动自如地保持;
加强框架,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内设置于所述第1座椅靠背框
架和所述第2座椅靠背框架之间,设置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的左右
的划分位置;以及
下横梁,架设在所述第1及第2座椅靠背框架的下端部,支承所述加
强框架的下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所述下横梁包括比所述加强框架的配设位置更靠所述交通工具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泽昌彰
申请(专利权)人: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