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合动力汽车可充电储能装置的后碰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国标GB/T18384.1电动汽车车载储能装置安全要求中规定,电驱动车辆依照国家碰撞试验规定进行试验期间,储能装置即蓄电池中的电解液不能溢出,以防止潜在的车辆爆炸、起火、有毒气体挥发等危害情况发生。因此对于可充电储能装置的保护是混和动力汽车在安全开发设计中的重中之重。一般而言,可充电储能装置因其尺寸较大,重量较重的特点,在设计中主要布置在车辆的后舱区域,并靠近后保险杠结构。在国标GB20072高速后碰试验过程中,储能装置的靠后布置容易被高速壁障及车身后端结构部件挤压从而发生破裂,导致电解液泄漏。为了减轻可充电储能装置的挤压损害程度,需要设计专门的缓冲吸能装置来进行保护。当前的保护装置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带弱化特征的钣金支架、蜂窝铝块、吸能弹簧。然而这些保护装置目前存在工艺复杂、占用空间大、成本高、可靠性差等缺点。其中最常采用的弱化特征钣金支架,当布置空间有限或者不足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结构很难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因为钣金支架的安装点需要焊接到车身结构上,强度要求较高,所以安装点结构不能参与变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可充电储能装置的后碰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可充电储能装置尾端的防护板,还包括泡沫块,泡沫块的一面抵靠防护板,抵靠防护板一面为承压面,承压面表面呈波浪形;与承压面相对的一面为连接面,连接面上有粘结层,连接面粘合在可充电储能装置上,所述的连接面为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刚,王赢利,顾敏芳,李碧浩,王大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