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状态保持功能的智能设备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798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电路,包括:受控电路模块、核心控制器件、状态保持电路模块、以及微控制单元。核心控制器件连接于受控电路模块与状态保持电路模块之间。状态保持电路模块连接于核心控制器件与微控制单元之间;当接收到微控制单元输入的不同于所述预定控制信号的信号后,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的输出信号保持输入信号改变前的状态,从而使所述受控电路模块维持其电路状态不变。上述的智能设备控制电路可以避免微控制单元I/O端口处于不定状态时造成的受控电路模块发生不可预知的工作状态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设备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智能设备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核心控制器件,包括但不局限于继电器,晶闸管,绝缘栅极场效应管等,此类器件又不可避免的需要MCU通过I/O对其控制,但MCU存在复位状态,例如远程升级等,此时MCU的I/O处于不定状态,给智能设备的用电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电路,其可解决智能设备控制电路中MCU的I/O端口处于不定状态时造成的受控设备不稳定的工作状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电路,包括:受控电路模块、核心控制器件、状态保持电路模块、以及微控制单元;所述核心控制器件连接于所述受控电路模块与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受控电路模块的电路通断;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连接于所述核心控制器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之间;当接收到所述微控制单元输入的预定控制信号后,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向所述核心控制器件输出对应的开启/关闭信号,从而使所述核心控制器件相应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受控电路模块;当接收到所述微控制单元输入的不同于所述预定控制信号的信号后,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的输出信号保持输入信号改变前的状态,从而使所述受控电路模块维持其电路状态不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核心控制器件为继电器、晶闸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者绝缘栅极场效应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核心控制器件为直流继电器,所述智能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直流继电器反向并联的二极管、以及连接于第一电压源与所述直流继电器阳极以及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的第一电阻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包括一个晶闸管、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二三极管;所述晶闸管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继电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电性相连,所述晶闸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相连,所述晶闸管的门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相连,所述晶闸管的门极还经由第二电阻器与所述第一电压源电性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 I/O端口以及第二电压源电性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 I/O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源电性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压源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器,与所述第一 I/O端口之间连接有第四电阻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压源之间连接有第五电阻器,与所述第二 I/O端口之间连接有第六电阻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间并联有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间并联有第二电容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包括一个晶闸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以及第三三极管;所述晶闸管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继电器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相连,所述晶闸管的阴极接地,所述晶闸管的门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第二电压源以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 I/O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源电性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 I/O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源电性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由第八电阻器与所述第二电压源电性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分别经由第十三电阻器与第十四电阻器与所述第二电压源及所述第一 I/O端口电性相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第十电阻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经由第十一电阻器、第十二电阻器与所述第二电压源、所述第二 I/O端口电性相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包括一个晶闸管、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第二三极管以及第三三极管;所述晶闸管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继电器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性相连,所述晶闸管的阴极接地,所述晶闸管的门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相连;所述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二电压源以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相连,所述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 I/O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源电性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 I/O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源电性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由第八电阻器与所述第二电压源电性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分别经由第十三电阻器与第十四电阻器与所述第二电压源及所述第一 I/O端口电性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第十电阻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经由第十一电阻器、第十二电阻器与所述第二电压源、所述第二 I/o端口电性相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包括一个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I/O端口与所述核心控制器件及所述微控制单元电性相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一个锁存器,所述锁存器的控制输入端口还经由下拉电阻接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核心控制器件为磁保持继电器,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 I/O端口与第二 I/O端口电性相连,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 I/o端口与第二 I/O端口还上拉电阻与第二电压源电性相连;或者经由下拉电阻接地。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微控制单元与核心控制器件之间引入状态保持电路模块,从而实现了当微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不稳定时的,核心控制器件的工作状态不会发生变化,受控电路模块的工作状态也不会发生变化,避免由于用电状态不稳造成的不可预知的危险或者设备的异常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电路的模块图。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智能设备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智能设备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图1所示的智能设备控制电路的微控制单元的电气图。图5为实施例3提供的智能设备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6为实施例4提供的智能设备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约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为一种智能设备控制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受控电路模块、核心控制器件、状态保持电路模块、以及微控制单元;所述核心控制器件连接于所述受控电路模块与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受控电路模块的电路通断;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连接于所述核心控制器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之间;当接收到所述微控制单元输入的预定控制信号后,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向所述核心控制器件输出对应的开启/关闭信号,从而使所述核心控制器件相应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受控电路模块;当接收到所述微控制单元输入的不同于所述预定控制信号的信号后,所述状态保持电路模块的输出信号保持输入信号改变前的状态,从而使所述受控电路模块维持其电路状态不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明强袁宇彬刘文扬王雄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欧瑞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