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220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所述的电路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反激变换器,所述的至少一个反激变换器并联连接后引出输出端,所述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并为负载提供高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反激变换器实现了隔离式反激电源拓补电源输出高电压,且只需要使用常规的600V或800V耐压的快恢复二极管,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LED驱动器设计方案中,100W以内多采用隔离式反激电源拓补,当次级输出电压比较高时,次级整流二极管需要很高的耐压,以100W/350mA,输出电压286V的产品参数为例,前级PFC母线电压为454V,初次级匝比选择1:2.5,则次级二极管所需耐压为(454X1.05X2.5+286X1.05) + 0.9=1658V。对此,目前设计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定制1800V耐压的快恢复二极管,二是用两颗1000V的快恢复二极管串联使用。第一种方案的主要缺点是:1800V耐压的快恢复二极管生产工艺复杂,可靠性及稳定性相对不高,而且价格昂贵;第二种方案的缺点更严重:两颗二极管串联后,由于动态分压(主要是反向漏电流的影响)及静态分压(主要是等效结电容的影响)的不平衡,会导致两颗二极管分压不均,导致产品批量失效率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所述的电路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反激变换器,所述的至少一个反激变换器并联连接后引出输出端,所述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并为负载提供尚电压。优选地,所述的电路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的输出端上的次级滤波电感。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电路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的输出端与次级滤波电感之间的第四输出滤波电容。优选地,所述的反激变换器分别连接有尖峰吸收电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尖峰吸收电路包括第一尖峰吸收电路电阻、第二尖峰吸收电路电阻以及尖峰吸收电路电容,所述的第一尖峰吸收电路电阻、第二尖峰吸收电路电阻并联后与所述的尖峰吸收电路电容相串联。优选地,所述的反激变换器设置有三个,包括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以及第三反激变换器,所述的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相并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共用一个变压器,所述的变压器具有三个次级绕组,所述的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的次级绕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反激变换器包括与所述的次级绕组串联的第一次级整流二极管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与所述的第一输出滤波电容并联的第一反激电路电阻; 所述的第二反激变换器包括与所述的次级绕组串联的第二次级整流二极管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与所述的第二输出滤波电容并联的第二反激电路电阻; 所述的第三反激变换器包括与所述的次级绕组串联的第三次级整流二极管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与所述的第三输出滤波电容并联的第三反激电路电阻。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次级整流二极管、第二次级整流二极管、第三次级整流二极管分别并联有尖峰吸收电路。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次级整流二极管、第二次级整流二极管、第三次级整流二极管位600V或800V耐压的快恢复二极管。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反激变换器实现了隔离式反激电源拓补电源输出高电压,且只需要使用常规的600V或800V耐压的快恢复二极管,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案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电路结构包括包括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以及第三反激变换器,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相并联后引出输出端,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并为负载提供高电压。具体的说: 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共用一个变压器T4,变压器T4具有三个次级绕组,三个次级绕组的线径与圈数完全相同。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分别连接一个次级绕组。其中: 第一反激变换器包括与次级绕组串联的第一次级整流二极管D11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EC4、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EC4并联的第一反激电路电阻R334;第一次级整流二极管D11并联有尖峰吸收电路,尖峰吸收电路包括第一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0、第二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0B以及尖峰吸收电路电容C22,第一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0、第二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0B并联后与尖峰吸收电路电容C22相串联。第二反激变换器包括与次级绕组串联的第二次级整流二极管D14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EC5、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EC5并联的第二反激电路电阻R335;第二次级整流二极管D14并联有尖峰吸收电路,尖峰吸收电路包括第一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5、第二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5B以及尖峰吸收电路电容C23,第一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5、第二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5B并联后与尖峰吸收电路电容C23相串联。第三反激变换器包括与次级绕组串联的第三次级整流二极管D16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EC7、与第三输出滤波电容EC7并联的第三反激电路电阻R336。第三次级整流二极D16管并联有尖峰吸收电路,尖峰吸收电路包括第一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6、第二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6B以及尖峰吸收电路电容C40,第一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6、第二尖峰吸收电路电阻R326B并联后与尖峰吸收电路电容C40相串联。此外,电路结构还包括连接在输出端上的次级滤波电感L2、连接在输出端与次级滤波电感L2之间的第四输出滤波电容EC6。如图1所示:电路进入稳态后,初级M0S管(主开关)关断时,变压器T4对外释放能量,三个次级绕组分别对第一、第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EC4、EC5、EC7进行充电,同时经次级滤波电感L2、第四输出滤波电容EC6滤波后对负载供电,此时,第一、二、三次级整流二极管D11、D14、D16均正向导通,第一、第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EC4、EC5、EC7上的电压完全相等。初级M0S管导通时,变压器T4存储能量,第一、第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EC4、EC5、EC7串联放电,并经由次级滤波电感L2、第四输出滤波电容EC6滤波后给负载供电,输出电压是第一、第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EC4、EC5、EC7上的电压之和,等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EC4 (或EC5或EC7)上电压的3倍,第一、二、三次级整流二极管D11、D14、D16均反向截止,因第一、第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EC4、EC5、EC7上的电压仅为输出电压的三分之一,所以第一、二、三次级整流二极管D11、D14、D16上的反向电压比较低,使用常规的600V或800V耐压的快恢复二极管即可;而且三个管子各自独立工作,不存在有动态分压(主要是反向漏电流的影响)及静态分压(主要是等效结电容的影响)的不平衡问题,同时大大减小了产品失效率。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反激变换器,所述的至少一个反激变换器并联连接后引出输出端,所述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并为负载提供高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反激变换器,所述的至少一个反激变换器并联连接后引出输出端,所述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并为负载提供高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华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