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帽拆卸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6698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1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帽拆卸机构,其包括传动轮以及至少3个夹爪,夹爪通过销钉均匀安装在传动轮的内表面,夹爪设有一盲孔,传动轮的内表面与夹爪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凹槽内可以放置一阻尼体,阻尼体的另一端放置在夹爪的盲孔中,所有夹爪在阻尼体的作用下形成小于电极帽外径的装夹孔,传动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轴承安装环槽以及安装在轴承安装环槽内的轴承,传动轮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安装有将轴承固定的上盖和下盖。通过装夹孔夹紧电极帽后,传动轮在外部动力源的带动下旋转,并带动电极帽旋转进而从焊枪上拆卸下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外部动力源和零件数量,降低了产品的复杂程度,使产品能够小型化并提高可靠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极帽拆卸机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作过程中,焊接的应用非常重要。焊枪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极帽表面会被氧化或会粘有杂质从而影响焊点的质量。电极帽使用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更换新的电极帽,更换电极帽就必须先进行电极帽的拆卸。目前汽车生产线中对电极的拆卸有2种方式。一种是人工方式,人工拆卸时工人到生产现场用扳手将电极帽拆下,产线也要暂停。因生产线中的机器人较多,工人进出现场,降低了生产安全;且产线的暂停也不利于汽车制造自动化生产。另一种方式是机器拆卸,现有拆卸机构动作为先抱紧电极帽,再旋转进行拆卸。因使用了2个机构,需要2个动力源,导致零件增多,控制复杂;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和产品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帽拆卸机构,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构复杂、零件多、控制复杂的技术问题,使产品小型化并提升产品性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电极帽拆卸机构,其包括传动轮以及至少3个夹爪,所述夹爪通过销钉均匀安装在传动轮的内表面,夹爪设有一盲孔,所述传动轮的内表面与夹爪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可以放置一阻尼体,所述阻尼体的另一端放置在夹爪的盲孔中,所有所述夹爪在阻尼体的作用下形成小于电极帽外径的装夹孔,所述传动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轴承安装环槽以及安装在轴承安装环槽内的轴承,传动轮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安装有将轴承固定的上盖和下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压紧在轴承的内圈,所述下盖压紧在轴承的内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盖设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镶嵌在传动轮和下盖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轮为蜗轮或直齿轮或斜齿轮或人字齿轮,所述阻尼体为弹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爪为偏心圆构件,夹爪的工作端面设有滚花,夹爪的上端面设有导引倒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装夹孔夹紧电极帽后,传动轮在外部动力源的带动下旋转,并带动电极帽旋转进而从焊枪上拆卸下来。本技术减少了外部动力源和零件数量,降低了产品的复杂程度,使产品能够小型化并提高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夹爪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图2, 一种电极帽拆卸机构,其包括传动轮1以及至少3个夹爪2,优选地,夹爪2的数量为3个,所述夹爪2通过销钉22均匀安装在传动轮1的内表面,夹爪2设有一盲孔,所述传动轮1的内表面与夹爪2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可以放置一阻尼体5,所述阻尼体5的另一端放置在夹爪2的盲孔中,所有所述夹爪2在阻尼体5的作用下形成小于电极帽26外径的装夹孔,所述传动轮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轴承安装环槽25以及安装在轴承安装环槽25内的轴承21,传动轮1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安装有将轴承21固定的上盖3和下盖4,上盖3用螺钉24固定在传送轮上,下盖4用螺钉24固定在传送轮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盖3压紧在轴承21的内圈,所述下盖4压紧在轴承21的内圈。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盖4设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安装有密封圈23,所述密封圈23镶嵌在传动轮1和下盖4之间。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轮1为蜗轮或直齿轮或斜齿轮或人字齿轮,所述阻尼体5为弹簧。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爪2为偏心圆构件,即夹爪2的安装圆心和夹爪2工作端面的圆心不是同一个圆心,见图3所示,夹爪2的工作端面设有滚花,通过滚花利于将电极帽26夹紧,夹爪2的上端面设有导引倒角,便于电极帽26挤进装夹孔。初始状态下,夹爪2在阻尼体5的作用下,3个夹爪2形成的内孔小于电极帽26的外径。当需要拆卸电极帽26时,机器人控制焊枪带着电极帽26挤入夹爪2中。夹爪2表面的滚花在阻尼体5的作用下,与电极帽26的外表面紧紧的咬合。这时外部动力源带动传动轮1旋转,传动轮1带着夹爪2一起旋转。夹爪2的偏心结构让电极帽26与夹爪2越咬越紧,从而带动电极帽26旋转;从而将电极帽26从焊枪上拆下。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帽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动轮以及至少3个夹爪,所述夹爪通过销钉均匀安装在传动轮的内表面,夹爪设有一盲孔,所述传动轮的内表面与夹爪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可以放置一阻尼体,所述阻尼体的另一端放置在夹爪的盲孔中,所有所述夹爪在阻尼体的作用下形成小于电极帽外径的装夹孔,所述传动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轴承安装环槽以及安装在轴承安装环槽内的轴承,传动轮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安装有将轴承固定的上盖和下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帽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动轮以及至少3个夹爪,所述夹爪通过销钉均匀安装在传动轮的内表面,夹爪设有一盲孔,所述传动轮的内表面与夹爪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可以放置一阻尼体,所述阻尼体的另一端放置在夹爪的盲孔中,所有所述夹爪在阻尼体的作用下形成小于电极帽外径的装夹孔,所述传动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轴承安装环槽以及安装在轴承安装环槽内的轴承,传动轮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安装有将轴承固定的上盖和下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帽拆卸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廷姚维兵郑连军程志豪曹兴达陈振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