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511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9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包括中心的平台主体和周围的半岛结构,平台主体呈圆形,其中心区域设有钻井设备,中心区域周围分为多个扇形的作业区域;所述多个扇形的作业区域包括钻采物资堆放区,原油处理输送区,LNG处理输送区,太阳能发电站区,深海蔬菜养殖区以及人员居住区;平台主体为基地提供浮力和舱容;每个扇形作业区域的外围各对应设置一个半岛结构,半岛结构采用模块拼接而成,每个模块内部配有海上漂浮物回收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具有石油开采、天然气分离储存的功能,溢油回收功能;独立作业能力强,适应长期远洋开采作业;主体抗风暴能力强,适应海域广;储卸油工况对平台的吃水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海洋平台,具体系一种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结构。属于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及设备

技术介绍
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需要各种海洋平台作为载体完成油气钻探和生产作业。随着海上油气开发逐渐向深海拓展,传统的固定式平台和重力式平台随水深增加其自重和工程造价大幅提高,难以适应深海油气开发的需要。浅海中的移动平台在深水海浪作用下,运动性能较差,亦不能满足正常作业要求。为满足深海油气开采的需求,新型的海洋平台不断涌现,主要包括深水钻井船、半潜式钻井平台、张力腿平台、立柱式平台、浮式生产储油系统、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船以及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轮等。目前,深海油气开发主要是先采用深水钻井船、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钻井平台钻井,钻完井之后,再采用上述浮式生产储油系统等平台进行油气处理和外输,钻井和采油是分开进行,同时,由于一处油田的开发需要经历勘测、钻探、修井、生产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专门的平台来完成。为完成一处油田的开采生产,需要建造多艘平台进行工作,频繁的工序交接,导致整个海上油田开发周期长,所租用深海装备多,效率较低,时间节点很难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海洋工程界提出了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轮,以解决钻井采油等工艺的不连续性,以期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减少开发成本。现有的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轮均用于环境条件相对温和的海域。而我国南海环境条件特殊,平均水深1000米以上,夏季有强热带风暴,冬季有季风,还有内波、海底沙脊沙坡等,使得在恶劣海况下,深水油气开发工程设计、建造、施工更加困难,现有的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轮均采取船形,稳定性难以满足这个要求。此外,现有的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轮没有溢油回收功能,需要其它具有溢油回收功能的海洋工程船帮助其清理海上溢油,这样对于深海油气开采来说,当发生溢油时,相关溢油船无法及时到达,不利于溢油发生早期阶段的溢油处理,一旦海上溢油在深海扩散开来,造成溢油污染局面失控,错失良好溢油清理时机。目前,节能减排是当前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而传统的采油平台在开采原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伴生气(天然气),除少部分用作海上平台的燃料、封缸气、吹扫气,大部分伴生气均通过火炬系统烧掉,导致伴生气不能物尽其用,能源白白浪费,同时增加全球碳排放,加剧全球“温室效应”。现有的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轮由于其结构限制,难以兼顾天然气开采等需求,因此功能上也有所欠缺。因此,必须对现有技术的海洋平台结构以及工艺流程和功能进行改造和改良,以满足深海开发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轮均采取船形,稳定性难以满足我国南海恶劣海况的需求;现有的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轮没有溢油回收功能,需要其它具有溢油回收功能的海洋工程船帮助其清理海上溢油,一旦海上溢油在深海扩散开来,将造成溢油污染局面失控,错失良好溢油清理时机;现有的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轮由于其结构限制,难以兼顾天然气开采等需求,因此功能上也有所欠缺。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所述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包括中心的平台主体和周围的半岛结构,所述平台主体呈圆形,其中心区域设有钻井设备,中心区域周围分为多个扇形的作业区域;所述多个扇形的作业区域包括钻采物资堆放区,原油处理输送区,LNG处理输送区,太阳能发电站区,深海蔬菜养殖区以及人员居住区;所述平台主体为基地提供浮力和舱容;每个扇形作业区域的外围各对应设置一个半岛结构,所述半岛结构采用模块拼接而成,每个模块内部配有海上漂浮物回收设备,所述半岛机构既可以与平台主体相连作为过往船只加油加气的系泊码头,又可以分离成多个模块转变为回收海上漂浮物的环保装置;所述半岛结构按功能划分包括加气码头3,加油码头5,救助码头7,浮油回收码头8,分机起飞码头9,装卸货码头10;加气码头3与LNG处理输送区对应,加油码头5与原油处理输送区对应,救助码头7与人员居住区对应,浮油回收码头8与深海蔬菜养殖区对应,分机起飞码头9与钻采物资堆放区对应,装卸货码头10与太阳能发电站区对应。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结构上采用中心的平台主体和周围的半岛结构,稳定性强,适应我国南海恶劣的海况;功能区域分布便捷、合理,而且同时具有石油开采、天然气分离储存的功能,溢油回收功能。由于采用主体圆形结构,基地对风浪流方向不敏感,主体抗风暴能力强,适应海域广,基地主体水线面较大,储卸油工况对平台的吃水影响较小。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主体的水面线附近设置开孔式消波墙。进一步的,所述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周围设有若干风能发电站14,所述风能发电站通过漂浮式线管与基地主体连接,为基地提供日常生活用电。进一步的,所述人员居住区还设有避难中心兼科研中心。进一步的,所述钻采物资堆放区还设有直升机坪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稳定性强,能够适应恶劣的海况。2)功能区域分布便捷、合理,而且同时具有石油开采、天然气分离储存的功能,溢油回收功能。3)考虑全面,功能完备,独立作业能力强,适应长期远洋开采作业。4)由于采用主体圆形结构,基地对风浪流方向不敏感,主体抗风暴能力强,适应海域广。5)基地主体水线面较大,储卸油工况对平台的吃水影响较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的立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带风能发电站时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钻采功能区,2.加气区,3.加气码头,4.加油区,5.加油码头,6.避难中心兼科研中心,7.救助码头,8.浮油回收码头,9.飞机起飞码头,10.装卸货码头,11.直升机坪,12.大型冷库储存中心,13.油气储存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本技术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包括钻采功能区1,加气区2,加气码头3,加油区4,加油码头5,避难中心兼科研中心6,救助码头7,浮油回收码头8,飞机起飞码头9,装卸货码头10,直升机坪11,大型冷库储存中心12,油气储存区13。“海上皇冠”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在进行油田开发时,在钻采功能区1起下钻钻井,并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包括中心的平台主体和周围的半岛结构,所述平台主体呈圆形,其中心区域设有钻井设备,中心区域周围分为多个扇形的作业区域; 所述多个扇形的作业区域包括钻采物资堆放区,原油处理输送区,LNG处理输送区,太阳能发电站区,深海蔬菜养殖区以及人员居住区;所述平台主体为基地提供浮力和舱容; 每个扇形作业区域的外围各对应设置一个半岛结构,所述半岛结构采用模块拼接而成,每个模块内部配有海上漂浮物回收设备,所述半岛机构既可以与平台主体相连作为过往船只的系泊码头,又可以分离成多个模块转变为回收海上漂浮物的环保装置; 所述半岛结构按功能划分包括加气码头(3),加油码头(5),救助码头(7),浮油回收码头(8),分机起飞码头(9),装卸货码头(10); 加气码头(3)与LNG处理输送区对应,加油码头(5)与原油处理输送区对应,救助码头(7)与人员居住区对应,浮油回收码头(8)与深海蔬菜养殖区对应,分机起飞码头(9)与钻采物资堆放区对应,装卸货码头(10)与太阳能发电站区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型多功能深海浮式基地包括中心的平台主体和周围的半岛结构,所述平台主体呈圆形,其中心区域设有钻井设备,中心区域周围分为多个扇形的作业区域; 
所述多个扇形的作业区域包括钻采物资堆放区,原油处理输送区,LNG处理输送区,太阳能发电站区,深海蔬菜养殖区以及人员居住区;所述平台主体为基地提供浮力和舱容; 
每个扇形作业区域的外围各对应设置一个半岛结构,所述半岛结构采用模块拼接而成,每个模块内部配有海上漂浮物回收设备,所述半岛机构既可以与平台主体相连作为过往船只的系泊码头,又可以分离成多个模块转变为回收海上漂浮物的环保装置; 
所述半岛结构按功能划分包括加气码头(3),加油码头(5),救助码头(7),浮油回收码头(8),分机起飞码头(9),装卸货码头(10); 
加气码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王涛李勇跃李鹏柴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