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纱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334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新颖的双槽横动导纱器的一种牵纱系统的设备,按选定将第一纱线向一条槽中牵引,如有需要时,结合一个转移装置,将纱从第一槽中提出,牵入第二槽内。(*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与纱线卷装有关,具体有关用于其络纱装置的双槽往复式横动导纱器。复丝纱通常通过螺旋形卷绕,在轴向转动的圆柱形纱筒架上形成纱筒作卷装。一般为了经济地使用空间,采用共同的或相关的驱动装置和1或卷绕装置,同时卷绕一个以上的纱筒。为求简化起见,仅参照过去设计用于卷绕纱筒架上两个纱筒的络纱器,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叙述,筒子架的布置为将筒子轴线平行放置,通常在不同高度上。螺旋卷绕形状用横动导纱器取得,横动导纱器的作用,是将纱从卷装的平行对的一端向另一端扫动或横动,横动机构可将纱直接向卷装引导,或先向驱动辊或印刷辊引导,然后向卷装引导。目前多数市售的络纱器(络纱设备),用一个单独的单槽横动导纱器,卷绕一个筒子(即纱线卷装)。横动导纱器的每一槽中只有一根纱(有时称为丝条)。一个横动机构可将一个以上的横动导纱器的纱,供给一个以上的卷装,每一导纱器与其卷装适当相对。因此(在目前的多数市售的络纱器中)每一导槽中只有一根纱,因此这种络纱器称为单纱络纱器。先有领域中的某些络纱器的设计,为卷绕两根纱线,两根纱线通过横动导纱器上的同一槽,向旋转中的卷装送纱。但当两根丝条占用一个共同的导槽时,据发现丝条互相作用,造成所谓脱套丝条(overthrownends)的卷装缺陷,有一短段纱从卷装端上反向跌落,横在卷装端上的一条弦上。这种缺陷在双纱卷绕中,比在单纱卷绕中较经常发生。另一种缺陷发生于纱线卷装的退卷中,尤其在非常高速时,例如1000米/每分钟时,当一纱圈或多个纱圈同时从卷装上脱落时,常称为崩脱,其它的纱圈倾向于钩丝(snag),例如在导纱器上钩挂,或变为缠结,或突然造成张力下降,可能在下游造成困难。螺旋角增大可减少这种缺陷,但能引起其它问题,这是常见的。另一个缺点是一种称为双纱捡拾(doulle-endpickup)的卷装缺陷,其纱线互相缠结,将一根纱扯断,然后使纱线不是各绕一个卷装,而是将两根纱线绕在一个卷装上。因此,由于这种缺陷,过去曾经有人提出双槽装置,两槽的位置相近,举例如1WKA的法国技术第2,146,200号,及里昂斯(Lyons)的美国专利第4,187,994号。1WKA的法国证书说明,将导槽放在两个高度上,即一个外导槽(图中6a),和处在上导槽的一侧的一个下导槽(图中6b),丝条接近导槽前,由一个静止装置,最好是位于上游的垂直板(图中7),将丝条保持分离。里昂斯说明将一个外导槽放在横动导纱板的外端,该导纱板一般为等腰三角形,而另一导槽在导纱板的斜边中,即在外导槽一侧的稍向下处,并设一长导纱件,仅使外槽暴露,从而使第一根纱仅能被牵入这外导槽,然后下导槽(在导纱板的斜边上)也暴露,从而第二根纱被牵入这第二槽内。过去提出的关于双槽横动导纱器设想,已知不能尽如人意,例如(关于共用的双槽)在复杂性,灵活性,保养问题及在所述及的缺陷补救等方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双槽横动导线器绕纱的改进系统。但是,为了方便起见,可以里昂斯的专利作参考,其揭示内容本文引述作为参照。为防止这些缺点,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络纱用的横动导纱装置,其中有至少两根纱线的供源,当将纱线在往复行程中向分别的卷装架上卷绕时,有一个固定导纱器在一个平面中,将该供源供给的纱线,向送纱线的横动导纱器供给,该横动导纱器在限定一个横动区的第一及第二限位点之间往复活动,横动导纱器有一个底部,一个埋在底部中并从底部向外伸的导纱板,该板有周缘,其中有一个第一外凸弧形部,一个基本直线形部基本上与该平面平行,并有一个第二外凸弧形部,弧形部用切入每一弧形部的导槽与直线形部分隔;有装置将一根纱从该第一限位点外,向与该第一限位点相邻的槽供纱;并有装置将一根纱从与该第一限位点相邻的该槽,向另一槽转移。在本专利技术中还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顺序将两根纱向双槽横动导纱器中牵引,其改进的特点为首先将一根纱向该导纱器第一侧上的一个第一槽中牵引,然后将该第一根纱从该第一槽中提出,转移到一条第二槽中,再将第二根纱牵入该第一槽中。这改进方法最好在实质上包括保证在两槽的一个槽中,按选择牵入一根纱,然后将纱从这选定的槽转入另一槽,再在这选定槽中放纱。当要求在第二槽中放纱时,照此进行触动转移装置,便可取得一种保证在两条槽中顺序牵纱的完美方法,有助于实现自动化而无不合理的费用,而在实际运转中有可靠性。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这系统在防止上述缺陷上较为可靠。最好转移装置为斜面装置,诸如一个枢轴装置,举例如一块板或金属线,或弹簧装置,尤其如弹簧钢丝,用以将一根纱从一条槽中提出,有装置将该斜面从一个第一状态转到一个第二状态,有一个定时装置,用于保证在至少一个完全的横动周期中,用诸如用以移动斜面的气动,液动或电动装置,将该斜面装置保持在该第二状态中。在本专利技术中还提出一种新颖的横动导纱器,其中有一个底部,一个埋在底部中向外伸出的导纱板,该导纱板的一个周缘有第一外凸弧形部,一个基本上直线形部大致与该底部平行,一个第二外凸弧形部,两弧形部与直线形部之间,由切入弧形部开口的导槽分隔,两导槽最好互相平行。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设一个络纱装置,其中至少有两根纱的供源,一个将该纱在一个平面中从该供源向一个横动导纱器供纱的固定导纱器,当将纱在一个往复行程中向相应的卷装架上卷绕时,横动导纱器将纱送出,该横动导纱器在第一及第二限位点限定的一个横动区中,将纱往复移动,横动导纱器中有一个底部,一个埋在底部中并从底部中向外伸的导纱板,该板有外缘,该外缘包括一个第二外凸弧形部,一个基本上直线形部基本与该平面平行,并有一个第二外凸弧形部,弧形部用在每一弧形部中切入的开口导槽与直线形部分分隔;有装置将一根纱,从该第一限位点以外,向该第一限位点附近的槽中送纱;有装置从该第二限位点以外,向该第一限位点附近的槽中送纱。各导纱槽最好被布置成彼此大致上平行。附图说明图1为可用于本专利技术导纱器的一种络纱器的简略端视。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个横动导纱器的放大俯视。图3为图2中导纱器的一个端视。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纱器主要部分俯视,表示在一个理想桶形凸轮驱动横动机构中的安装。图5A-5F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理想牵纱顺序的简略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纱器主要部分的俯视,表示在与图4不同的另一安排中的安装。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许多络纱机。图1示其一种以作说明,一般有一个桶形凸轮10,一个凸轮壳11,一个横动导纱器12,安装凸轮10的固定轴承13,轴承15中的一个固定辊14,一对叉柱16、17,各安装筒子18、19,并各安放在摆臂20、21上转动。一个用号45示其整体的弹簧钢丝位于凸轮壳11的顶部上。在络纱器上方有一个纱线23的固定引导器22(常称为扇形导纱器(fannigguide))。参看图2及3,本专利技术的横动导纱器12有埋在一个底部24中外伸的导板12a,底部为一个模铸件(例如用Zytel尼龙树脂或其他适当的材料制造),铸件有轨槽部25和圆柱形凸轮接触部26与桶形凸轮10的基本为螺旋形的槽接触。导板12a用耐磨材料(例如陶瓷),大致为等腰三角形,如边缘27、28所述,形成周缘12b,周缘由一对大致平行开口的导槽29、30分隔为三个部分,包括在板段31a上的大致直线形中间部31的两侧上有开槽29、30的第一及第二外凸弧形部32、33,假如外凸弧形部32、33延长,跨过槽29、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络纱装置有至少两根纱线的供源,当将纱在往复行程中向各卷装架上卷绕时,一个固定导纱器将该纱线在一个平面中,从该供源向一个送纱的横动导纱器中送纱,该横动导纱器用于在第一及第二限位点的横动区中往复活动,横动导纱器有一个底部,一个埋在底部中外伸的导纱板,该板有周缘,其中包括一个第一外凸弧形部,一个大致与该平面平行的大致直线形的直线部,和第二外凸弧形部,弧形部用切入弧形部的开口导槽与直线部隔离;有装置从该第一限位点以外向该第一限位点附近的槽中送纱;有装置将该第一限位点附近的该槽中的纱向另一槽中转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舒福德迪金斯托马斯唐纳德威廉逊
申请(专利权)人:纳幕尔杜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