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传坤专利>正文

改良结构的油缸活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340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9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活塞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油缸活塞杆。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本改良结构的油缸活塞杆包括轴向中心具有锥形盲孔的锥形主体,在锥形盲孔的孔口处设有扩孔且锥形盲孔与扩孔之间形成环形定位面,在锥形主体上设有能使锥形主体周向固定的周向定位结构,在锥形主体设有扩孔的一端外壁具有环形翼部,在环形翼部上设有沿环形让位槽槽口设置的弧形加强部,在弧形加强部和环形翼部之间设有弧形槽体,在环形翼部设有弧形加强部的一端侧部具有大环形体,在环形翼部的另一端设有小环形体,在环形翼部远离环形让位槽的一端设有缓冲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且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活塞杆
,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油缸活塞杆
技术介绍
油缸活塞杆是支持活塞做功的连接部件,大部分应用在油缸、气缸运动执行部件中,是一个运动频繁、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部件。油缸活塞杆在作业时,其与缸套之间的密封性差,其次,设置在活塞上的密封圈与活塞之间容易发生周向转动,导致密封性能下降,另外,活塞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用寿命短。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油缸活塞,[申请号:201320149976.6],该改良结构的油缸活塞杆包括活塞本体、第一Y型密封圈、第二Y型密封圈和耐磨带,所述活塞本体的外壁圆周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一Y型密封圈嵌入第一凹槽内,所述耐磨带嵌入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Y型密封圈嵌入第三凹槽内。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油缸的动密封性能,增强了改良结构的油缸活塞杆与缸筒内壁的耐磨性,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油缸活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中心具有锥形盲孔(1)的锥形主体(2),在锥形盲孔(1)的孔口处设有扩孔(11)且锥形盲孔(1)与扩孔(11)之间形成环形定位面(3),在锥形主体(2)上设有能使锥形主体(2)周向固定的周向定位结构,在锥形主体(2)设有扩孔(11)的一端外壁具有环形翼部(21),环形翼部(21)的一端与锥形主体(2)端部内侧,另一端与锥形主体(2)侧部之间形成环形让位槽(22),在环形翼部(21)上设有沿环形让位槽(22)槽口设置的弧形加强部(4),在弧形加强部(4)和环形翼部(21)之间设有弧形槽体(41),在环形翼部(21)设有弧形加强部(4)的一端侧部具有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结构的油缸活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中心
具有锥形盲孔(1)的锥形主体(2),在锥形盲孔(1)的孔口处
设有扩孔(11)且锥形盲孔(1)与扩孔(11)之间形成环形定位
面(3),在锥形主体(2)上设有能使锥形主体(2)周向固定的
周向定位结构,在锥形主体(2)设有扩孔(11)的一端外壁具有
环形翼部(21),环形翼部(21)的一端与锥形主体(2)端部内
侧,另一端与锥形主体(2)侧部之间形成环形让位槽(22),在
环形翼部(21)上设有沿环形让位槽(22)槽口设置的弧形加强
部(4),在弧形加强部(4)和环形翼部(21)之间设有弧形槽体
(41),在环形翼部(21)设有弧形加强部(4)的一端侧部具有
大环形体(211),在环形翼部(21)的另一端设有小环形体(212),
所述的大环形体(211)与小环形体(212)之间形成环形定位槽
(5),环形定位槽(5)的轴心线与锥形盲孔(1)轴心线重合设
置,在大环形体(211)相对小环形体(212)的一端面设有环形
定位台阶(6),在环形定位台阶(6)上设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坤
申请(专利权)人:王传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