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条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16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装纳从梳理机或并条机供给的棉条的平板式条筒,该条筒升降板位于相对上条筒珠缘更低处。该条筒升降板之表面是这样构造的,即可增加与棉条的静摩擦。其侧壁位于上边缘附近或整个表面是波纹形的。在设置于条筒升降板的端部的两螺旋弹簧之间只设置一个动臂装置。该单个的动臂装置相对于条筒底板沿中心设置。在该动臂装置的交点处水平设置有可旋转地装在各自交点处的横杆。横杆的端部总是铰接于每个对置的螺旋弹簧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纳从梳理机或并条机处供给的棉条的平板式条筒。该条筒用作装纳所供棉条的容器并将其传送至纺纱厂的下一处理机,借助于该机再将棉条从平板式条筒中移走。相对于圆形条筒,平板式条筒具有在建造和运送时更节省空间的优点。此外,平板式条筒比相应的圆形条筒能储存更多的棉条。但与圆形条筒相比,平板式条筒之装填与倒空都成问题,因为棉条之质量决不能受到损害。公知的平板式条筒包括两个长的平行的侧壁及两端壁。所有这些壁都布置得垂直于条筒底部(EP344484)。平板式条筒之横截面能选定为矩形,即一种带圆角的矩形(EP344484)或一种带倒角端件的矩形(DE-OS4015938图3A)或椭圆形。相应的形状也适用于条筒升降机。正如公知的一样,该条筒升降板是可活动的并可根据平板式条筒之装填状态而升降。如EP344484所示,对空的平板式条筒来说,常见的是条筒升降板位于条筒边缘的高度处。其定位是由弹簧实现的。依靠动臂装置可实现条筒升降板在其升降运动期间总是保持水平。然而,在高速往复运动时,条筒升降板将产生翻倾运动。装填棉条时,通常该平板式条筒在其纵向方向在装填装置下方往复运动,因此,由于往复运动之结果,在从平板式条筒的一端壁至另一端壁的方向上棉条沿摆线方向存积于条筒升降板上。随着装填增加,众多棉条积存层构成了棉条柱。该棉条柱由其固有之重量将条筒板慢慢降低至该板抵到条筒底上。条筒升降板与其它条筒的一样也是常规的,具有一缘,该缘朝下朝着静止面(条筒底)倒角并由其倒角之表面支承靠抵于条筒壁上,除具有小的间隙外。根据先有技术(EP344484),该条筒升降板总是在其两端各由一螺旋弹簧支承,该弹簧将该条筒升降板定位于未负载荷时的上条筒边缘区域。通常在条筒升降板上形成第一棉条层时,位于最接近端壁的棉条圈将在条筒端侧的方向产生显著位移。由于往复运动之反向,该局部位移导致形成减速力和加速力。棉条的这种未控制的位移导致下列缺点,即尤其在第一层形成期间,棉条圈在端侧被推过条筒边缘。供给速度越大,该位移越明显。因此使用平板式条筒反而影响梳理机或并条机的生产速度。这也施加于此后的条层上,即使在此后形成的棉条层中由于增加了各层间的静摩擦,但仍存在着棉条层位移。这种位移不仅对位于条筒端侧的棉条质量起坏的作用,而且断裂的积存棉条也会导致在以后从平板式条筒中移走棉条时产生困难。按照EP457099(第七栏,第41-44行)甚至将条筒升降板的定位假定成这样,即条筒升降板定位至稍稍高出条筒上边缘,即直到梳理机或并条机的旋转盘的下边缘附近。因此,为最初的第一层棉条获得了所需的接触压力。然而,这存在一个缺点,即开始装填时,平板式条筒的升降板立即与旋转盘摩擦。一个磨损的旋转板表面妨碍棉条进行积存。随着棉条柱(其包括众多一层位于另一层上面的棉条层)高度增长,其质量增大。由其是当平板式条筒到达各自往复运动之反向点时,因其质量的惯性,产生这种效果,即棉条柱在各自端侧的方向摆动。这时,棉条柱整个摆动。由于其影响仍在进行积存的棉条,故这种摆动是破坏性的。这不仅导致棉条积存于端侧附近的密度与积存于其它地方相比的密度产生变化,而且由于棉条柱摆动之结果它也会使在端侧的棉条圈产生滑入棉条柱与条筒壁之间形成的暂时间隙并被卡住,这就增加了在后续的移走棉条过程中棉条断裂之危险。棉条柱的摆动还引起了不希望的作用于条筒壁和条筒升降板上的力矩。为了消除这个缺陷,根据EP344484附图说明图1和2其建议在每种情况下都在加长侧壁内侧设置一动壁装置(也称之为可滑动的格子格栅或惰钳),它是为了确保条筒升降板相对于条筒壁平行导向。然而,这意味着增加了制造费用,它不能可靠地消除平板式条筒高速往复运动时条筒升降板的歪斜位置。沿条筒升降板纵向边缘对称地相互对置的动臂装置不能防止条筒升降板在其纵向轴线方向当增加往复运动速度时趋向于倾斜。因此相对于条筒壁存在歪斜之危险。然而,随着条筒升降板的倾斜,还存在这样的缺点,即单个的突然加载的螺旋弹簧弯离其垂直轴线。因为那些常规的圆形条筒不能实现所要求的供给速度,因而所述之问题至今还阻碍平板式条筒之实际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在装填往复运动的平板式条筒时获得适合的棉条积存,这也使得以圆形条筒所可能具有的经济的积存速度无缺陷地取走棉条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特征是条筒升降板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在空载位置时位低于条筒边缘位置处。低于条筒位置边缘的深度对应于大的由两层棉条一层位于另一层上而叠起所占据的距离。因此,可方便地取得这样的结果,即在装填开始时,棉条圈不会移出条筒边缘。条筒升降板的倒角边缘在条筒边缘的上边缘方向朝向并支承在条筒壁上。这个朝上倒角的条筒边缘一直近似达到其上条筒边缘。然而,对条筒升降板的倒角边缘也可采用朝条筒固定表面倒角的方式,也可与条筒壁保持平行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该条筒升降板在平板式条筒的空载位置时保持靠压于上条筒边缘下面的止动件上。该止动件如此地位于条筒壁上,即该条筒升降板相对条筒边缘保持于较低的位置。另一较优的实施例是条筒升降板的两端部如朝中心部分的表面一样倾斜。这些表面的倾斜是可变的及可固定的。由于这一实施例之结果,从而可得到棉条相对于旋转板的接触压力在端部比在中部更早地产生。因此,其结果是阻止了棉条圈的位移。另一特征是条筒底板的表面是这种结构的,即其相对于棉条的静摩擦力增加。借助于这些技术特征,在装填期间,获得这样的优点,即在条筒升降板上的第一层棉条在往复运动期间不移动,比在整个条筒升降板的长度范围内可获得整齐的按理想的摆线方式积存的棉条。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是平板式条筒的侧壁于上边缘附近或整个表面上制成波纹形的。因侧壁的这种波纹,从而产生了许多阻力点,该些阻力点在棉条柱和条筒壁之间产生了另外的并增加的静摩擦阻力。借助于这种结构上的简单措施,从而可抑制棉条柱因其质量惯性产生的摆动。此外,这还带来了提高侧壁抗弯曲强度的优点。平板式条筒的另一创造性特征是此时只有一个动臂装置设置于位于端壁区域内的两螺旋弹簧之间。该单个的动臂装置相对于条筒底板是中心设置的,并且在该动臂装置的交点处水平设置有可旋转装在各自交点处的横杆。横杆的端部总是铰接于对置的螺旋弹簧上。因此,因棉条柱摆动而可能引起的螺旋弹簧弯离其垂直位置的可能性在条筒升降板之任何位置及在高速往复运动时都可消除。参见附图借助于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如下图1是一台并条机的往复装置中的平板式条筒;图2是棉条积存于公知平板式条筒中端壁区域中的图;图3a是平板式条筒的升降板的侧视图;图3b是平板式条筒的升降板的另一实施例之侧视图;图3c是平板式条筒之结构图;图3d是平板式条筒之升降板之平面图;图4是平板式条筒之壁;图5是平板式条筒的壁带一止动升降板的止动件的图;图6是带有一种公知的较下的条筒珠缘的平板式条筒的图;图7是较下的条筒珠缘按新的方式布置的平板式条筒的图。根据图1,棉条从并条机供至旋转盘2。棉条的供给方向A由箭头表示。带有棉条导引通道1的孔的旋转盘2以固定方式旋转并且由机器工作台3包围。棉条离开旋转盘2中的孔并以摆线形式积存于板式条筒4中。积存的棉条没有示出。每单层棉条都积存在升降板之整个宽度和长度上。该升降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条筒壁上。随着棉条层数的增加,该升降板必须能朝条筒固定表面下降。该条筒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装纳纺织棉条的平板式条筒,其于装填位置作往复运动,该平板式条筒具有一可动的条筒升降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防止棉条作未控制的移位的装置,该棉条是要积存于或已积存于该平板式条筒中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索尔M于丁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因戈尔斯塔特纺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