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轴的冲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2718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5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P轴的冲孔模具,包括模架、上垫板、上凹模、下定位导板、下冲头、弹性部件、定位导柱、冲头固定板和下垫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P轴的冲孔模具,取代了以往加工中心加工柱销孔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加工成本,并且冲孔废料可再回收利用,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适应大批量化生产P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精密冷锻成形
,具体涉及P轴的冲孔模具
技术介绍
P轴是汽车起动电机上的关键零件,轴上的三个柱销孔的加工是此轴加工的关键点,孔的大小直接影响后道工序压柱销的压脱力,孔的位置直接影响成品轴承挡和柱销的位置度,其成品通常要求误差小于或等于0.06_。在现在技术中,P轴一般使用加工中心加工,其设备成本非常高,而且加工效率低,只适用于小批量的加工,采用该方法加工出的孔局部强度低,加工为成品后使用寿命低,机械性能差,而且废料变为粉末状,无法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P轴的冲孔模具,克服上述缺陷,解决设备成本高,加工效率低,产品使用寿命低,机械性能差、废料无法再次利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P轴的冲孔模具,包括模架、上垫板、上凹模、下定位导板、下冲头、弹性部件、定位导柱、冲头固定板和下垫板,所述模架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所述上模架和下模架通过模架滑动轴连接,所述上垫板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上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下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上模架,所述第二表面连接所述上凹模,所述上垫板上设有贯穿所述上垫板的第一定位导柱孔,所述上凹模上设有贯穿所述上凹模的第二定位导柱孔,所述下垫板具有第三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应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为下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为上表面,所述冲头固定板具有第五表面和与所述第五表面相对应的第六表面,所述弹性部件具有第七表面和与所述第七表面相对应的第八表面,所述下定位导板的下部与所述第八表面连接,所述第七表面与所述第六表面连接,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下模架连接,所述下定位导板上设有贯穿所述下定位导板的第三定位导柱孔和第一轴承挡定位孔,所述弹性部件上设有贯穿所述弹性部件的第四定位导柱孔和第二轴承挡定位孔,所述冲头固定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冲头固定板的第五定位导柱孔和第三轴承挡定位孔,所述下垫板上设有贯穿所述下垫板的第六定位导柱孔和第四轴承挡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导柱孔、第二定位导柱孔、第三定位导柱孔、第四定位导柱孔、第五定位导柱孔和第六定位导柱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定位导柱插设在所述第一定位导柱孔、第二定位导柱孔、第三定位导柱孔、第四定位导柱孔、第五定位导柱孔和第六定位导柱孔内,所述第一轴承挡定位孔、第二轴承挡定位孔、第三轴承挡定位孔和第四轴承挡定位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轴承挡定位孔、第二轴承挡定位孔、第三轴承挡定位孔和第四轴承挡定位孔用于容纳P轴的轴承挡,所述下冲头贯穿所述下定位导板、弹性部件和冲头固定板。作为本技术所述P轴的冲孔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部件的材料为环氧树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P轴的冲孔模具,其废料可再回收利用,而且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适应大批量化生产P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P轴的冲孔模具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上垫板、2为上凹模、3为下定位导板、4为下冲头、5为弹性部件、6为定位导柱、7为冲头固定板、8为下垫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P轴的冲孔模具,其包括:模架(未图示)、上垫板1、上凹模2、下定位导板3、下冲头4、弹性部件5、定位导柱6、冲头固定板7和下垫板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其次,本技术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P轴的冲孔模具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的P轴的冲孔模具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P轴的冲孔模具包括:模架(未图示)、上垫板1、上凹模2、下定位导板3、下冲头4、弹性部件5、定位导柱6、冲头固定板7和下垫板8。所述模架包括上模架(未图示)和下模架(未图示),所述上模架和下模架通过模架滑动轴(未图示)连接。所述上垫板1具有第一表面(未图示)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未图示),所述第一表面为上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下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上模架,所述第二表面连接所述上凹模2,所述上垫板1上设有贯穿所述上垫板1的第一定位导柱孔(未图示),所述上凹模2上设有贯穿所述上凹模2的第二定位导柱孔(未图示)。所述下垫板8具有第三表面(未图示)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应的第四表面(未图示),所述第三表面为下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为上表面,所述冲头固定板7具有第五表面(未图示)和与所述第五表面相对应的第六表面(未图示),所述弹性部件5具有第七表面(未图示)和与所述第七表面相对应的第八表面(未图示),所述下定位导板3的下部与所述第八表面连接,所述第七表面与所述第六表面连接,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下模架连接,所述下定位导板3上设有贯穿所述下定位导板3的第三定位导柱孔(未图示)和第一轴承挡定位孔(未图示),所述弹性部件5上设有贯穿所述弹性部件5的第四定位导柱孔(未图示)和第二轴承挡定位孔(未图示),所述冲头固定板7上设有贯穿所述冲头固定板7的第五定位导柱孔(未图示)和第三轴承挡定位孔(未图示),所述下垫板8上设有贯穿所述下垫板8的第六定位导柱孔(未图示)和第四轴承挡定位孔(未图示),所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P轴的冲孔模具,其特征是:包括模架、上垫板、上凹模、下定位导板、下冲头、弹性部件、定位导柱、冲头固定板和下垫板,所述模架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所述上模架和下模架通过模架滑动轴连接,所述上垫板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上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下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上模架,所述第二表面连接所述上凹模,所述上垫板上设有贯穿所述上垫板的第一定位导柱孔,所述上凹模上设有贯穿所述上凹模的第二定位导柱孔,所述下垫板具有第三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应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为下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为上表面,所述冲头固定板具有第五表面和与所述第五表面相对应的第六表面,所述弹性部件具有第七表面和与所述第七表面相对应的第八表面,所述下定位导板的下部与所述第八表面连接,所述第七表面与所述第六表面连接,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下模架连接,所述下定位导板上设有贯穿所述下定位导板的第三定位导柱孔和第一轴承挡定位孔,所述弹性部件上设有贯穿所述弹性部件的第四定位导柱孔和第二轴承挡定位孔,所述冲头固定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冲头固定板的第五定位导柱孔和第三轴承挡定位孔,所述下垫板上设有贯穿所述下垫板的第六定位导柱孔和第四轴承挡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导柱孔、第二定位导柱孔、第三定位导柱孔、第四定位导柱孔、第五定位导柱孔和第六定位导柱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定位导柱插设在所述第一定位导柱孔、第二定位导柱孔、第三定位导柱孔、第四定位导柱孔、第五定位导柱孔和第六定位导柱孔内,所述第一轴承挡定位孔、第二轴承挡定位孔、第三轴承挡定位孔和第四轴承挡定位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轴承挡定位孔、第二轴承挡定位孔、第三轴承挡定位孔和第四轴承挡定位孔用于容纳P轴的轴承挡,所述下冲头贯穿所述下定位导板、弹性部件和冲头固定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华蔡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森威集团飞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