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器激磁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1749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技术,涉及对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器激磁控制电路的改进。它包括直流发电机的激磁绕组L和灭磁电路,其特征在于:灭磁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子开关V2和第二二极管D2;有一个灭磁控制电路,它由分压电路(1)、比较电路(2)和前置电路(3)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器激磁控制电路,大大提高了续流能力,缩短了动态响应时间,减小了瞬变电压和恢复时间,满足了国军标GJB181A-2003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技术,涉及对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器激磁控制电路的改进。
技术介绍
瞬态调压特性是电源系统供电品质的重要指标。本电源系统要求当正常工作时,在突加负载和突卸负载两种情况下电源系统的瞬态和稳态电压应保持在规定的极限内。根据国军标GJB 181A-2003规定瞬变电压范围为突加负载时大于18V,突卸负载时小于50V ;恢复时间为突加负载时小于100ms,突卸负载时小于82.5msο 一种传统的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器激磁控制电路参见图1,它由直流发电机的激磁绕组L和灭磁电路组成。灭磁电路由第一电子开关VI和第一二极管D1组成。第一电子开关VI是一个ΡΝΡ三极管,该ΡΝ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直流发电机激磁电路的激磁压输出端,该ΡΝΡ三极管的基极与直流发电机控制器的第一电子开关VI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该ΡΝΡ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激磁绕组L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激磁绕组L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其工作原理是:在发电机正常发电时通过调节发电机控制器中ΡΝΡ三极管VI的饱和导通或截止来使输出电压稳定在(28.5±1.5)V正常范围内。当突卸负载时,发电机输出电压很快上升至30V以上,PNP三极管VI完全截止,发电机激磁绕组剩余的激磁电流将通过激磁绕组L和第一二极管D1续流,这样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将由于激磁流的减小而恢复至28.5V左右正常范围内。其缺点是:直流发电机的激磁绕组L仅通过第一二极管D1续流,续流能力差,激磁电流下降较慢,动态响应时间过长,并且瞬变电压过大,恢复时间过长,不满足国军标GJB181A-2003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器激磁控制电路,以便提高续流能力,缩短动态响应时间,减小瞬变电压和恢复时间,满足国军标GJB181A-2003的技术要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器激磁控制电路,包括直流发电机的激磁绕组L和灭磁电路,灭磁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VI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子开关VI是一个PNP三极管,该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直流发电机激磁电路的激磁电压输出端,该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直流发电机控制器的第一电子开关VI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该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激磁绕组L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其特征在于:A、灭磁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子开关V2和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子开关V2是一个NPN三极管,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激磁绕组L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直流发电机的电压输出端;B、有一个灭磁控制电路,它由分压电路1、比较电路2和前置电路3组成;分压电路1由电阻R3?电阻R6、电容C1和C2组成;电阻R4的一端接直流发电机的电压输出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3后接地,电容C1并接在电阻R3的两端,电阻R5的一端与+15V电压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6后接地,电容C2并接在电阻R6的两端;比较电路2由电阻R7和R8、电容C3以及运算放大器N组成;电阻R7的一端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串联点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N的同相端N3,电阻R8的一端与电阻R5和电阻R6的串联点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N的反相端N2,运算放大器N的接地端N4接地,运算放大器N的电源端N8与+15V电压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接在运算放大器N的电源端N8与地之间;前置电路3由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D4、电阻R9?电阻R12、NPN三极管V3组成;二极管D3的正极与直流发电机控制器的参考电压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串联电阻R9后分别与NPN三极管V3的基极、电阻R10的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与运算放大器N的输出端N1连接,电阻R11另一端与NPN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2的两端分别与NPN三极管V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连接,NPN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灭磁电路中第二电子开关V2的基极连接,NPN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本技术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器激磁控制电路,大大提高了续流能力,缩短了动态响应时间,减小了瞬变电压和恢复时间,满足了国军标GJB 181A-2003的技术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传统的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器激磁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该图是本技术中灭磁电路的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该图是本技术中灭磁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2、3,一种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器激磁控制电路,包括直流发电机的激磁绕组L和灭磁电路,灭磁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VI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子开关VI是一个PNP三极管,该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直流发电机激磁电路的激磁压输出端,该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直流发电机控制器的第一电子开关VI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该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激磁绕组L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其特征在于:A、灭磁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子开关V2和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子开关V2是一个NPN三极管,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激磁绕组L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直流发电机的电压输出端;B、有一个灭磁控制电路,它由分压电路1、比较电路2和前置电路3组成;分压电路1由电阻R3?电阻R6、电容C1和C2组成;电阻R4的一端接直流发电机的电压输出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3后接地,电容C1并接在电阻R3的两端,电阻R5的一端与+15V电压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6后接地,电容C2并接在电阻R6的两端;比较电路2由电阻R7和R8、电容C3以及运算放大器N组成;电阻R7的一端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串联点连接,电阻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载直流发电机控制器激磁控制电路,包括直流发电机的激磁绕组L和灭磁电路,灭磁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V1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子开关V1是一个PNP三极管,该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直流发电机激磁电路的激磁电压输出端,该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直流发电机控制器的第一电子开关V1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该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激磁绕组L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其特征在于:A、灭磁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子开关V2和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子开关V2是一个NPN三极管,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激磁绕组L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直流发电机的电压输出端;B、有一个灭磁控制电路,它由分压电路(1)、比较电路(2)和前置电路(3)组成;分压电路(1)由电阻R3~电阻R6、电容C1和C2组成;电阻R4的一端接直流发电机的电压输出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3后接地,电容C1并接在电阻R3的两端,电阻R5的一端与+15V电压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6后接地,电容C2并接在电阻R6的两端;比较电路(2)由电阻R7和R8、电容C3以及运算放大器N组成;电阻R7的一端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串联点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N的同相端N3,电阻R8的一端与电阻R5和电阻R6的串联点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N的反相端N2,运算放大器N的接地端N4接地,运算放大器N的电源端N8与+15V电压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接在运算放大器N的电源端N8与地之间;前置电路(3)由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D4、电阻R9~电阻R12、NPN三极管V3组成;二极管D3的正极与直流发电机控制器的参考电压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串联电阻R9后分别与NPN三极管V3的基极、电阻R10的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与运算放大器N的输出端N1连接,电阻R11另一端与NPN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2的两端分别与NPN三极管V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连接,NPN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灭磁电路中第二电子开关V2的基极连接,NPN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博研董振华袁振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