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824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该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包括入口部分和粗滤器,入口部分和粗滤器设置于同一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部分包括进气入口、圆形进气管道、矩形进气管道和进气栅格,进气栅格与粗滤器的壳体为一体式连接,且在下侧加装肋板,进气栅格上布置八根支撑柱;所述的粗滤器包括油池和钢丝滤网,粗滤器出口上端接精滤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滤清效率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进气阻力、减少能量损失;造价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属于汽车发动机空气净化
(二)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排放标准进入国IV阶段,滤清器产品的质量也需相应提高,鉴于我国目前的燃油品质以及空气质量等原因,滤清器产品的性能提升对排放标准升级的实现至关重要。空气滤清器是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重要部件,作用在于向发动机提供干净、干燥的空气,降低气缸、活塞及活塞环等的磨损,促进燃烧,它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在环境恶劣和保养条件差地区行驶的重型汽车大多会选择油浴/干式组合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的主要性能是滤清效率和进气阻力,但是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要想保证较低的进气阻力,则必然会使滤清效率降低;而要保持高滤清效率,则会产生较大的进气阻力,另外,进气阻力/压力损失的存在会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倉泛。压力损失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局部压力损失,主要是由于过流断面变化(包括断面收缩和扩大)或者流动方向的变化(如弯头)而引起的,因而使得流体发生撞击、分离、漩涡的等现象,产生阻力,造成能量损失;第二种是沿程压力损失,主要是流体流动过程中由于内摩擦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量损失。此外,重型卡车要实现大功率输出,必须要增大进气量,因此,很多现今重型卡车用空气滤清器的体积就普遍较大,通过分析发现,滤清器产品结构的设计未充分考虑流体流动特性,只是为了要实现某一功能而未从整体高度设计研发,从而造成产品内部许多结构设计不合理,产生较大的进气阻力,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使发动机整体性能得不到有效提高,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其使用寿命。(三)【专利技术内容】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保证滤清效率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进气阻力、减少能量损失的重型卡车用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包括入口部分和粗滤器,入口部分和粗滤器设置于同一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部分包括进气入口、圆形进气管道、矩形进气管道和进气栅格,进气栅格与粗滤器的壳体为一体式连接,且在下侧加装肋板,进气栅格上布置八根支撑柱;所述的粗滤器包括油池和钢丝滤网,粗滤器出口上端接精滤器。其中: 所述的肋板布置在三处,分别对应第二支撑柱、第五支撑柱和第八支撑柱,进气栅格相邻两支撑柱之间的进气面积为非均匀排布,在圆形进气管道下方附近区域的第四支撑柱、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进气面积最大,并向两侧呈梯度递减,从而使得进气速度均匀。所述的进气栅格和肋板的迎风侧均采取倒角结构,可明显减少进气阻力,降低局部阻力损失。所述的进气栅格所属平面周围采用嵌入式布置,且通过密封圈密封,一方面可以密封空气,防止空气回流;另一方面则也减轻自身重量。所述的粗滤器与壳体之间添加橡皮垫,粗滤器与壳体之间贯穿有六个通孔,并通过螺栓固定,使外壳体承受入口部分和粗滤器的重量,保证其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为了避免空气在油池产生冲击形成的油滴飞溅到粗滤器下部,造成滤清效率降低,粗滤器与油池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滤清效率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进气阻力、减少能量损失;造价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进气栅格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粗滤器内壳与外壳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1、粗滤器;2、进气入口 ;3、圆形进气管道;4、矩形进气管道;5、进气栅格;6、肋板;7、支撑柱;8、油池;9、钢丝滤网;10、橡皮垫;11、通孔;12、隔板。【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包括入口部分和粗滤器1,入口部分和粗滤器1设置于同一壳体内,所述的入口部分包括进气入口 2、圆形进气管道3、矩形进气管道4和进气栅格5,进气栅格5与粗滤器1的壳体为一体式连接,且在下侧加装肋板6,进气栅格5上布置八根支撑柱7,肋板6布置在三处,分别对应第二支撑柱7、第五支撑柱7和第八支撑柱7,进气栅格5相邻两支撑柱7之间的进气面积为非均匀排布,在圆形进气管道3下方附近区域的第四支撑柱7、第五支撑柱7和第六支撑柱7进气面积最大,并向两侧呈梯度递减,从而使得进气速度均匀;所述的粗滤器1包括油池8和钢丝滤网9,粗滤器1出口上端接精滤器。进气栅格5和肋板6的迎风侧均采取倒角结构,可明显减少进气阻力,降低局部阻力损失;进气栅格5所属平面周围采用嵌入式布置,且通过密封圈密封,一方面可以密封空气,防止空气回流;另一方面则也减轻自身重量。如图3所示,粗滤器1与壳体之间添加橡皮垫10,粗滤器1与壳体之间贯穿有六个通孔11,并通过螺栓固定,使外壳体承受入口部分和粗滤器1的重量,保证其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空气在通过进气栅格5继续向下流动的时候,在隔板12下侧的速度激增,这是由于气体由流通截面积较大的区域流动到截面积较小的区域时,横截面积急剧缩小,从而导致速度激增,其中将隔板12设计为弧形隔板12,从而可以缓冲突变的流通截面积,大大减少由于速度激增而造成的局部压力损失,减少对油池8的强烈冲击产生的油雾,防止过多的油雾进入钢丝滤网9。【主权项】1.一种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包括入口部分和粗滤器(1),入口部分和粗滤器(1)设置于同一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部分包括进气入口(2)、圆形进气管道(3)、矩形进气管道(4)和进气栅格(5),进气栅格(5)与粗滤器(1)的壳体为一体式连接,且在下侧加装肋板(6),进气栅格(5)上布置八根支撑柱(7);所述的粗滤器(1)包括油池(8)和钢丝滤网(9),粗滤器(1)出口上端接精滤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板(6)布置在三处,分别对应第二支撑柱(7)、第五支撑柱(7)和第八支撑柱(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栅格(5)相邻两支撑柱(7)之间的进气面积为非均匀排布,在圆形进气管道(3)下方附近区域的第四支撑柱(7)、第五支撑柱(7)和第六支撑柱(7)进气面积最大,并向两侧呈梯度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栅格(5)和肋板(6)的迎风侧均采取倒角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空气滤清器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栅格(5)所属平面周围采用嵌入式布置,且通过密封圈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空气滤清器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滤器(1)与壳体之间添加橡皮垫(10),粗滤器(1)与壳体之间贯穿有六个通孔(11),并通过螺栓固定。【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空气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该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包括入口部分和粗滤器,入口部分和粗滤器设置于同一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部分包括进气入口、圆形进气管道、矩形进气管道和进气栅格,进气栅格与粗滤器的壳体为一体式连接,且在下侧加装肋板,进气栅格上布置八根支撑柱;所述的粗滤器包括油池和钢丝滤网,粗滤器出口上端接精滤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滤清效率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进气阻力、减少能量损失;造价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滤清器入口及粗滤结构,包括入口部分和粗滤器(1),入口部分和粗滤器(1)设置于同一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部分包括进气入口(2)、圆形进气管道(3)、矩形进气管道(4)和进气栅格(5),进气栅格(5)与粗滤器(1)的壳体为一体式连接,且在下侧加装肋板(6),进气栅格(5)上布置八根支撑柱(7);所述的粗滤器(1)包括油池(8)和钢丝滤网(9),粗滤器(1)出口上端接精滤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人王洪亮高超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