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称吸附式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5516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称吸附式连接器,属于电子设备领域。该连接器包括配合连接的公端以及母端,母端上设置有母端连接面,母端连接面上设置有对称中心、母端第一触点、母端第二触点以及母端磁吸体,母端第一触点于对称中心周围形成对称分布,母端第二触点于对称中心周围形成对称分布,公端上设置有公端连接面,公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与母端第一触点配合连接的公端第一触点、与母端第二触点配合连接的公端第二触点以及可与母端磁吸体磁吸连接的公端磁吸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方法,用于实现上述连接器的连接,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终端产品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终端产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终端产品均需要通过连接器实现电能或数据的传输。现有的连接器多为USB连接器、PS2连接器等类型的连接器,这些连接器均具有公座和母座,公座为插装端,其通常设置在连接线上,母端为插孔端,其通常设置在终端产品上。现有的连接器在使用时,需要将公座以单一方向插至母端,才能实现公端与母端的连接,使电能、数据得以传输。但由于公座与母座是通过插装的方式实现连接的。当终端产品置于桌面上时,如果用户不小心拉动了连接线,容易导致终端产品被拉动坠落,增加了终端产品损坏的风险;当终端产品置于地上时,连接线容易姅倒行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公座与母座通过插装方式连接,也不便于用户的使用;尤其是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用户更难以实现公座与母座的连接,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对称吸附式连接器,包括:配合连接的公端以及母端,所述母端上设置有母端连接面,所述母端连接面上设置有对称中心、母端第一触点、母端第二触点以及母端磁吸体,所述母端第一触点于所述对称中心周围形成对称分布,所述母端第二触点于所述对称中心周围形成对称分布,所述公端上设置有公端连接面,所述公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母端第一触点配合连接的公端第一触点、与所述母端第二触点配合连接的公端第二触点以及可与所述母端磁吸体磁吸连接的公端磁吸体。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对称吸附式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包括:将公端上的公端连接面与母端上的母端连接面相对;将所述公端连接面上的公端第一触点与所述母端连接面上的母端第一触点的位置对应,将所述公端连接面上的公端第二触点与所述母端连接面上的母端第二触点的位置对应;移动所述公端靠近所述母端,在磁吸作用下,实现所述公端与所述母端的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用时,将公端上的公端第一触点与母端上的母端第一触点一一对应,将公端上的公端第二触点与母端上的母端第二触点一一对应,在公端磁吸体与母端磁吸体的磁吸作用下,即使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用户也能够轻易地实现公端与母端的连接,十分方便,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并且,由于母端第一触点和母端第二触点均为对称分布,且公端第一触点和公端第二触点分别对应母端第一触点和母端第二触点设置,使公端与母端正、反向均可实现连接,便于用户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由于公端与母端之间为磁吸软连接,在较大外力的拉动下,公端与母端容易实现分离,即终端产品与连接线容易分离,避免了终端产品坠落损坏、连接线姅倒行人等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中母端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中公端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中母端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中公端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对称吸附式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称吸附式连接器,包括配合连接的公端1以及母端2,母端2上设置有母端连接面24,母端连接面24上设置有对称中心25、母端第一触点21、母端第二触点22以及母端磁吸体23,母端第一触点21于对称中心25周围形成对称分布,母端第二触点22于对称中心25周围形成对称分布,母端磁吸体23以对称中心25为中心周向设置,且母端第二触点22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大于母端第一触点21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母端第二触点22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母端磁吸体23的外半径,或者母端第二触点22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大于母端磁吸体23的外半径(附图中未示出);公端1上设置有公端连接面14,公端连接面14上设置有与母端第一触点21配合连接的公端第一触点11、与母端第二触点22配合连接的公端第二触点12以及可与母端磁吸体23磁吸连接的公端磁吸体13 ;即公端磁吸体13以公端中心为中心周向设置,且公端第二触点12与公端中心的距离大于公端第一触点11与公端中心的距离,公端第二触点12与公端中心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公端磁吸体13的外半径,或者公端第二触点12与公端中心的距离大于公端磁吸体13的外半径(附图中未示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母端磁吸体23不仅包围了母端第一触点21还包围了母端第二触点22 ;公端磁吸体13不仅包围了公端第一触点11还包围了公端第二触点12,能有效增加公端磁吸体13和母端磁吸体23的面积,使公端1与母端2适配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参照图3,使用时,将公端1上的公端第一触点11与母端2上的母端第一触点21 —一对应,将公端1上的公端第二触点12与母端2上的母端第二触点22 —一对应;并在公端磁吸体13与母端磁吸体23的磁吸作用下,磁吸力能够引导公端1与母端2连接,实现电能、数据的传输,使终端产品更具智能化和科技感,给予用户更强的吸引力和体验感;即使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用户也能够轻易地实现公端1与母端2的连接,十分方便,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并且,上述结构的设置省去了以往连接器中的插装结构,使连接器的结构更简单。通过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均为对称分布,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也均为对称分布,并且公端第一触点11与母端第一触点21 —一对应,公端第二触点12与母端第二触点22 —一对应,使公端1与母端2正、反向均可实现连接,便于用户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由于公端1与母端2之间为磁吸软连接,在较大外力的拉动下,公端1与母端2容易实现分离,即终端产品与连接线容易分离,避免了终端产品坠落损坏、连接线姅倒行人等现象。其中,终端产品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MP3、MP4、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等。其中,母端第一触点21、母端第二触点22、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可以是电能传输触点,也可以是数据传输触点。当用于电能传输时,如母端第一触点21为正极电能传输触点,则母端第二触点22为负极电能传输触点,此时的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与终端产品电连接;相应地,公端第一触点11为正极电能传输触点,公端第二触点12为负极电能传输触点,此时的公端第一触点11与公端第二触点12与电源的功率适配器3电连接。电能传输触点的其他布置方式,或数据传输触点的布置方式也对应如此,在此也不再一一列举。磁吸体的布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母端磁吸体23包围了母端第一触点21与母端第二触点22,且母端磁吸体23凸出于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 ;由于母端2通常是设置在终端产品上,终端产品具有电源或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称吸附式连接器,包括配合连接的公端(1)以及母端(2),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2)上设置有母端连接面(24),所述母端连接面(24)上设置有对称中心(25)、母端第一触点(21)、母端第二触点(22)以及母端磁吸体(23),所述母端第一触点(21)于所述对称中心(25)周围形成对称分布,所述母端第二触点(22)于所述对称中心(25)周围形成对称分布,所述公端(1)上设置有公端连接面(14),所述公端连接面(14)上设置有与所述母端第一触点(21)配合连接的公端第一触点(11)、与所述母端第二触点(22)配合连接的公端第二触点(12)以及可与所述母端磁吸体(23)磁吸连接的公端磁吸体(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廷李翔罗政军陈增王栋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