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三辉专利>正文

双带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41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带输送机,它包括承载带,覆盖带,边条,麟片,托板,夹持托辊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边条之间的所述承载带上设置托条,所述托板在所述边条与所述托条之间分组设置,所述夹持托辊组设置为呈方形包容的上平行辊组、下平行辊组、左平行辊组和右平行辊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承载带上设置托条,并将夹持托辊组设置成方形的包容空间,使空间利率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塌带的问题。它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散装物料的提升输送中。(*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型提升输送装置。本申请人曾于96年12月30日在原有专利技术专利“双带输送机”(专利号为92103582.9)的基础上,针对物料输送行程呈“Z”形设置的问题,对输送机各部件的排布进行了一些改进设计(专利号为96249677.4),使覆盖带的尾部呈“C”形或“工”形设置,同时提出将承载带上的边条直接与承载带一体成型,并将麟片插入边条的设计,使改向滚筒对承载带表面和托板的挤压损伤得以缓解,使承载带的寿命得以延长。但是由于双带在承载时形成腰鼓形料柱,其是通过皮带的槽形变形拉成侧面围档,对皮带的损坏还是较大,且双带之间的夹角部分利用率不高。另外,当带幅较宽时,双带在小半径范围内拐弯较大,尤其是在180°拐弯时,往往会出现塌带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物料输送的过程中,双带之间的空间利用率高,可以有效防止塌带现象的双带输送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一种双带输送机,它包括承载带,覆盖带,设置在所述承载带上的边条和连接在所述边条上的麟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和覆盖带之间的托板,设置在所述承载带和覆盖带外面的夹持托辊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边条之间的所述承载带上设置托条,所述托板在所述边条与所述托条之间分组设置,所述夹持托辊组设置为呈方形包容的上平行辊组、下平行辊组、左平行辊组和右平行辊组。所述边条可以分为与所述承载带制作成一体的边条基座和插接在所述边条基座上的边条加高物,所述托条分为托条基座和插接在所述托条基座上的托条加高物。所述麟片可以插接在所述边条的内侧面。所述边条加高物可以是一层以上。所述麟片与所述边条加高物可以制作成一体。所述边条和所述托条内填充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比重轻于橡胶材料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材料可以是木质材料。。所述托条可以是一组行以上,而在所述每两行托条之间设置一组托板。所述托板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在所述麟片的下部和所述托条上相对设置连接台,将所述托板固定在所述连接台上。所述托板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在靠近所述麟片和所述托条内侧的所述承载带上对应设置连接台,将所述托板固定在所述连接台上。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设计,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由于在承载带与覆盖带包容的部位设置了上、下、左、右平行托辊组,使料柱形成一个方形的包容夹持空间,不但充分发挥了麟片封边不漏料的优势,而且双带之间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尤其是在拐弯时,可以允许较小的回转半径,特别适合于“Z”形设置时的“C”尾部。2、本技术由于在两边条之间的承载带上设置了托条,因此当承载带装料后,不会发生剧烈变形,尤其是在小半径回转时,可以有效地解决塌带的问题。3、本技术由于在边条和托条的芯部设置比重比橡胶轻的填充物,因此可以减轻承载带重量。本技术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散装物料的提升输送中。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边条和麟片结构示意图图3是多行托条结构示意图图4是与承载带一体成型的边条、托条、麟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麟片与边条加高物一体成型结构示意图图6是双层边条或托条加高物结构示意图图7是托板连接在边条和托条上的分解俯视示意图图8是托板连接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承载带1,覆盖带2,设置在承载带1上的边条3和设置在边条3内侧的麟片4。边条3分为边条基座5和边条加高物6两部分,可以将边条基座5与承载带1制作成一体,在边条基座5上设置凹槽7,在边条加高物6底部设置与凹槽7对应的凸块8,将边条加高物6通过凸块8插入边条基座5。麟片4可以粘贴在边条3上,也可以通过设置在边条基座5和边条加高物6上的凹槽9插接在边条3上(如图2所示)。如图1所示,在两边条3之间的承载带1上设置形状和连接方式与边条3相似的托条10,在托条10与两边条3之间分别设置一组托板11,如果承载带1带幅较宽时,可以在承载带1上设置一行以上的托条10(如图3所示),并在两行托条10之间也设置一组托板11。如图1所示,在承载带1与覆盖带2夹持输送的部位设置夹持托辊,夹持托辊分为上平行辊组11、下平行辊组12、左平行辊组13、右平行辊组14。这样,当输送物料时,上、下、左、右的平行辊组11、12、13、14,形成一个方形包容夹持空间,该空间的利用率比腰鼓形空间利用率高,且在拐弯时,回转半径可以比较小,对皮带的拉伸变形也比较小,从而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中,边条3、麟片4、托条10可以与承载带1制作成一体(如图4所示),这种形式一次成型比较简单,但重量较重。如图1所示,为了减轻重量,在边条3、托条10的芯部可以设置填充物15,其与边条加高物6或托条加高物16一体成型。填充物15的材料一般选择比重轻于橡胶的材料,如木质材料等。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将麟片4与边条加高物6制作成一体(如图5所示),边条或托条加高物6、16可以设置成两层或者两层以上(如图6所示),在每一层加高物6、16上分别设置填充物15。上述实施例中,托板11的连接可以采用原有两项设计中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如图1、图7所示,在与边条3连接在一起的麟片4下部一体制作出一连接台17,在托条上也制作出连接台18,将托板11固定在连接台17、18上。如图8所示,连接台17、18也可以一体制作在承载带1上,将托板11固定在连接台17、18上。权利要求1.一种双带输送机,它包括承载带,覆盖带,设置在所述承载带上的边条和连接在所述边条上的麟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和覆盖带之间的托板,设置在所述承载带和覆盖带外面的夹持托辊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边条之间的所述承载带上设置托条,所述托板在所述边条与所述托条之间分组设置,所述夹持托辊组设置为呈方形包容的上平行辊组、下平行辊组、左平行辊组和右平行辊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条分为与所述承载带制作成一体的边条基座和插接在所述边条基座上的边条加高物,所述托条分为托条基座和插接在所述托条基座上的托条加高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麟片插接在所述边条的内侧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条加高物为一层以上。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双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麟片与所述边条加高物制作成一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条和所述托条内填充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比重轻于橡胶材料的填充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的材料为木质材料。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条为一组行以上,所述每两行托条之间设置一组托板。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麟片的下部和所述托条上相对设置有连接台,所述托板固定在所述连接台上。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麟片和所述托条内侧的所述承载带上对应设置有连接台,所述托板固定在所述连接台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带输送机,它包括承载带,覆盖带,边条,麟片,托板,夹持托辊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边条之间的所述承载带上设置托条,所述托板在所述边条与所述托条之间分组设置,所述夹持托辊组设置为呈方形包容的上平行辊组、下平行辊组、左平行辊组和右平行辊组。本技术由于在承载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带输送机,它包括承载带,覆盖带,设置在所述承载带上的边条和连接在所述边条上的麟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和覆盖带之间的托板,设置在所述承载带和覆盖带外面的夹持托辊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边条之间的所述承载带上设置托条,所述托板在所述边条与所述托条之间分组设置,所述夹持托辊组设置为呈方形包容的上平行辊组、下平行辊组、左平行辊组和右平行辊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三辉
申请(专利权)人:蔡三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