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烟煤灼烧物自动过滤清洗的直线并行蜗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055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煤灼烧物自动过滤清洗的直线并行蜗传设备,属于烟煤灼烧物溶液过滤清洗设备领域。它包括底板,装设于底板上的三个溶液过滤模块和三个蜗轮倾斜模块;三个溶液过滤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L支架、废液杯、漏斗、滤纸和玻璃棒;漏斗装设于L支架上,L支架装设于底板上;滤纸装设于漏斗上;废液杯位于漏斗的正下方;玻璃棒铅垂装设于滤纸上;三个蜗轮倾斜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蜗杆第一支架、蜗杆第二支架、蜗杆、蜗轮、U型架、步进电机和烧杯座。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合理、运动稳定性好、无需人工参与、通过蜗轮传动技术同时对三份烟煤灼烧物溶液实施过滤的自动过滤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到烟煤灼烧物溶液过滤清洗设备领域,特指一种烟煤灼烧物自动过滤清洗的直线并行蜗传设备
技术介绍
测量烟煤可燃物中硫元素的含量对于评价煤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为了准确、快速地测量出可燃物质中的含硫量,一般采用定硫仪作为常用的测量设备。在各种定硫仪中,艾氏法定硫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艾氏法定硫仪无法实现全程自动化测量。在艾氏法测硫过程中,常常需要人工参与,例如:用定性滤纸以倾泻法过滤灼烧物溶液。人工参与虽然实现了烟煤灼烧物溶液的过滤功能,但具有劳动强度大,过滤效率低等缺点。因此,设计一种自动对烟煤灼烧物溶液实施过滤的设备具有一定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运动稳定性好、无需人工参与、通过蜗轮传动技术同时对三份烟煤灼烧物溶液实施自动过滤的直线并行蜗传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烟煤灼烧物自动过滤清洗的直线并行蜗传设备,它包括底板,装设于所述底板上的三个溶液过滤模块和三个蜗轮倾斜模块。所述三个溶液过滤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L支架、废液杯、漏斗、滤纸和玻璃棒;所述漏斗装设于所述L支架上,所述L支架装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滤纸装设于所述漏斗上;所述废液杯位于所述漏斗的正下方;所述玻璃棒铅垂装设于所述滤纸上。所述三个蜗轮倾斜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蜗杆第一支架、蜗杆第二支架、蜗杆、蜗轮、U型架、步进电机和烧杯座;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蜗杆第一支架、所述蜗杆第二支架上,所述蜗杆第一支架与所述蜗杆第二支架装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啮合;所述步进电机装设于所述U型架上,所述U型架装设于所述蜗杆第二支架上;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烧杯座装设于所述蜗轮上,其上装设有烧杯;所述烧杯内装有烟煤灼烧物溶液;所述三个蜗轮倾斜模块分别装设于所述三个溶液过滤模块附近。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烟煤灼烧物自动过滤清洗的直线并行蜗传设备,设有蜗杆、蜗轮传动,步进电机带动烧杯座倾斜,自动把烧杯中的烟煤灼烧物溶液过滤到废液杯中。(2)本专利技术的三个蜗轮倾斜模块相互独立,可以同时对三个烧杯内的灼烧物溶液并行过滤,从而提高了溶液过滤效率。(3)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运动稳定性好、无需人工参与、通过蜗轮传动技术实现了同时对三份烟煤灼烧物溶液自动过滤,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溶液过滤时间,提高了过滤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烟煤灼烧物自动过滤清洗的直线并行蜗传设备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 一底板;20 — L支架;21—废液杯;22—漏斗;23—滤纸;24—玻璃棒;3—烧杯;40—蜗杆第一支架;41 一蜗杆第二支架;42—蜗杆;43—蜗轮;44一U型架;45—步进电机;46—烧杯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烟煤灼烧物自动过滤清洗的直线并行蜗传设备,包括底板1,装设于底板1上的三个溶液过滤模块和三个蜗轮倾斜模块;三个溶液过滤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L支架20、废液杯21、漏斗22、滤纸23和玻璃棒24 ;漏斗22装设于L支架20上,L支架20装设于底板1上;滤纸23装设于漏斗22上;废液杯21位于漏斗22的正下方;玻璃棒24铅垂装设于滤纸23上。参见图1所示,三个蜗轮倾斜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蜗杆第一支架40、蜗杆第二支架41、蜗杆42、蜗轮43、U型架44、步进电机45和烧杯座46 ;蜗杆42的两端分别装设于蜗杆第一支架40、蜗杆第二支架41上,蜗杆第一支架40与蜗杆第二支架41装设于底板1上;蜗轮43与蜗杆42相啮合;步进电机45装设于U型架44上,U型架44装设于蜗杆第二支架41上;步进电机45的输出轴与蜗杆42的一端相连;烧杯座46装设于蜗轮43上,其上装设有烧杯3 ;烧杯3内装有烟煤灼烧物溶液;三个蜗轮倾斜模块分别装设于三个溶液过滤模块附近。工作原理:先将三份烟煤灼烧物溶液分别放入三个烧杯3中;三个溶液过滤模块相互独立,三个蜗轮倾斜模块相互独立;步进电机45正向转动,蜗杆42带动蜗轮43正向转动,烧杯座46带动烧杯3由铅垂状态转至倾斜状态,烧杯3中的烟煤灼烧物溶液沿玻璃棒24流向滤纸23上;沉淀残留在滤纸23上,滤液经漏斗22流向相应的废液杯21中;蜗杆42带动蜗轮43反向转动,烧杯座46带动烧杯3由倾斜状态回转到铅垂状态。【主权项】1.一种烟煤灼烧物自动过滤清洗的直线并行蜗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装设于所述底板(1)上的三个溶液过滤模块和三个蜗轮倾斜模块;所述三个溶液过滤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L支架(20)、废液杯(21)、漏斗(22)、滤纸(23)和玻璃棒(24);所述漏斗(22)装设于所述L支架(20)上,所述L支架(20)装设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滤纸(23)装设于所述漏斗(22)上;所述废液杯(21)位于所述漏斗(22)的正下方;所述玻璃棒(24)铅垂装设于所述滤纸(23)上;所述三个蜗轮倾斜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蜗杆第一支架(40)、蜗杆第二支架(41)、蜗杆(42)、蜗轮(43)、U型架(44)、步进电机(45)和烧杯座(46);所述蜗杆(42)的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蜗杆第一支架(40)、所述蜗杆第二支架(41)上,所述蜗杆第一支架(40)与所述蜗杆第二支架(41)装设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蜗轮(43)与所述蜗杆(42)相啮合;所述步进电机(45)装设于所述U型架(44)上,所述U型架(44)装设于所述蜗杆第二支架(41)上;所述步进电机(45)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42)的一端相连;所述烧杯座(46)装设于所述蜗轮(43)上,其上装设有烧杯(3);所述烧杯(3)内装有烟煤灼烧物溶液;所述三个蜗轮倾斜模块分别装设于所述三个溶液过滤模块附近。【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煤灼烧物自动过滤清洗的直线并行蜗传设备,属于烟煤灼烧物溶液过滤清洗设备领域。它包括底板,装设于底板上的三个溶液过滤模块和三个蜗轮倾斜模块;三个溶液过滤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L支架、废液杯、漏斗、滤纸和玻璃棒;漏斗装设于L支架上,L支架装设于底板上;滤纸装设于漏斗上;废液杯位于漏斗的正下方;玻璃棒铅垂装设于滤纸上;三个蜗轮倾斜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蜗杆第一支架、蜗杆第二支架、蜗杆、蜗轮、U型架、步进电机和烧杯座。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合理、运动稳定性好、无需人工参与、通过蜗轮传动技术同时对三份烟煤灼烧物溶液实施过滤的自动过滤设备。【IPC分类】G01N1/34【公开号】CN105319114【申请号】CN201510786519【专利技术人】李晓艳, 班书昊, 苏少航, 柳铭, 华同曙, 蒋学东 【申请人】常州大学【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煤灼烧物自动过滤清洗的直线并行蜗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装设于所述底板(1)上的三个溶液过滤模块和三个蜗轮倾斜模块;所述三个溶液过滤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L支架(20)、废液杯(21)、漏斗(22)、滤纸(23)和玻璃棒(24);所述漏斗(22)装设于所述L支架(20)上,所述L支架(20)装设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滤纸(23)装设于所述漏斗(22)上;所述废液杯(21)位于所述漏斗(22)的正下方;所述玻璃棒(24)铅垂装设于所述滤纸(23)上;所述三个蜗轮倾斜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蜗杆第一支架(40)、蜗杆第二支架(41)、蜗杆(42)、蜗轮(43)、U型架(44)、步进电机(45)和烧杯座(46);所述蜗杆(42)的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蜗杆第一支架(40)、所述蜗杆第二支架(41)上,所述蜗杆第一支架(40)与所述蜗杆第二支架(41)装设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蜗轮(43)与所述蜗杆(42)相啮合;所述步进电机(45)装设于所述U型架(44)上,所述U型架(44)装设于所述蜗杆第二支架(41)上;所述步进电机(45)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42)的一端相连;所述烧杯座(46)装设于所述蜗轮(43)上,其上装设有烧杯(3);所述烧杯(3)内装有烟煤灼烧物溶液;所述三个蜗轮倾斜模块分别装设于所述三个溶液过滤模块附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艳班书昊苏少航柳铭华同曙蒋学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