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001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一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一电荷产生层设置在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之间、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分别形成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包括具有一荧光发光体的一荧光发光层和具有一磷光发光体的一磷光发光层。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相距设置并包括至少一发光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一种有机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阳002] 有机发光元件,一般亦简称0LED,是具有低驱动电压(low化ive voltage)、高 亮度(hi曲luminance)、广视角,W及可应用于全彩色平面显示器(化11 color flat displays)和其他应用等特性,而受到注目。再则,OL邸可W提供接近自然光的全光谱光线 (化11spectrumIi曲t)。由于OLED的运些特性,使得相关业者对于OLED在发光应用技术 领域中的发展,相较于其他发光应用,其兴趣与日俱增。 尽管OL邸领域已经有许多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仍希望可制作出能提供更高发光 效率或高显色性或两者兼具的OL邸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有机发光兀件,包括一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兀 (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cell)、一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一电荷产生层(charge generationlayer)设置在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之间、一第一 电极和一第二电极分别形成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处。第一 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包括具有一巧光发光体(fluorescentemittingelement)的一巧光 发光层(fluorescentIi曲temittinglayer)和具有一憐光发光体(phosphorescent emittingelement)的一憐光发光层。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相 距设置并包括至少一发光层。 根据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一第二 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一电荷产生层设置在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 之间、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分别形成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 元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两发光层分别发出具有第一波长范围的第一光线和 具有第二波长范围的第二光线,其中第一光线的主波长范围实质上从430nm至490nm,第二 光线的主波长范围实质上从602皿至615皿。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发光层发 出具有第=波长范围的第=光线,其中第=光线的主波长范围实质上从520nm至550nm。 阳006] 根据再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其显色指数(colorrenderingindex, CRI)Ra值大于80,有机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一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 元、一电荷产生层设置在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之间、一第一电 极和一第二电极分别形成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处。第一有机 电致发光单元包括具有一巧光发光体的一巧光发光层和具有一憐光发光体的一憐光发光 层,其中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具有一第一色溫A和一显色指数Ra大于40。第二有机电致 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发光层,其中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具有一第二色溫大于(2X-A),其 中X为有机发光元件的一目标色溫(targetcolortemperature)。再则,第二有机电致发 光单元的电致发光光谱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的电致发光光谱互补。 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 图,作详细说明如下。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例1-1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白光OLED的电 致发光光谱图; 图3为例1-2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白光OLED的电 致发光光谱图; 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例2-1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白光OLED的电 致发光光谱图; 图6为例2-2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白光OLED的电 致发光光谱图。 【符号说明】 阳01引 105 :基板 Cl: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 阳017] C2 :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 阳01引 110:第一电极 115、155 :空穴注入层 120、160 :空穴传输层 125、135、165、170 :发光层 阳0巧 130 :载子阻挡层 阳02引 140、175 :电子传输层 145、180 :电子注入层 阳0巧]150 :电荷产生层(CGL) 阳0%] 185:第二电极【具体实施方式】 W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内容中,是配合附图W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有机发光 元件,使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据W实施。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概念可能W多种不同形态 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而不局限于W下提出的实施例内容。再则,为清楚说明实施例的内 容,说明书中省略了一些已知部分的叙述,且全文中相似的元件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 W下例示的实施例是关于具有良好光学性质,例如高显色指数(hi曲color renderingindex)、高发光效率(hi曲luminousefficiency)或两者兼具的有机发光元 件。 根据实施例中,一种有机发光元件至少包括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单元(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cell) 一电荷产生层(^chargegenerationlayer)串连。且两个有 机电致发光单元其中之一包括两发光层发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光线,另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 包括至少一发光层。根据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利用其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光谱的结合而 得的有机发光元件,其发出的光色(例如白光)是具有改善的电致发光性质,例如高发光效 率和高显色指数(CRI,CIE定义)或高平均显色指数(generalcolorrenderingindex, Ra)。一实施例中,具有互补光色的组合(例如红光、蓝光和黄光或绿光)的一有机发光元 件,可W得到发出白光且具有良好光学性质例如高显色指数和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发光元 件,W符合应用发光装置所要求的性能表现。 W下提出实施例,配合附图W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结构和工艺。然而本专利技术并 不仅限于此。本专利技术并非显示出所有可能的实施例,可实施的细部结构可能有些微不同, 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而加W变化与修饰。因此,未于本 专利技术提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能可W应用。再则,附图上的尺寸比例并非按照实际产品等 比例绘制。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内容仅作叙述实施例之用,而非作为限缩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 用。 阳03U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根据第一实施 例,一有机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Cl、一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C2、一电 荷产生层(chargegenerationlayer,CGL) 150设置在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Cl和第二有 机电致发光单元C2之间,用来连接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Cl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C2。 此实施例可应用于形成一串联式有机发光元件(tandemOLED)。再则,第一电极110和第二 电极185分别形成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Cl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C2处。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Cl包括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ell),包括具有荧光发光体(fluorescent emitting element)的荧光发光层(fluorescent light emitting layer)和具有磷光发光体phosphorescent emitting element)的磷光发光层;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与该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相距设置,该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发光层;电荷产生层(charge generation layer),设置在该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该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之间;以及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该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兆峰赖志明李美儒张怡鸣陈振坤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