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料取料机的斗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98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料取料机的斗轮,包括圆柱形的轮毂和安装在轮毂上的铲斗,其特征为:轮毂内圆筒与托轮接触面设有一对宽度与托轮辊面宽度尺寸相应的凹槽,凹槽内有一尺寸与之相应的滚道,滚道由若干等分的滚道衬拼装而成;滚道衬是由截面相互垂直的扇形固定环和扇形圆柱体结构的本体组成,滚道衬通过固定环固定在轮毂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项技术涉及一种散料取料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散料取料机的斗轮
技术介绍
在散料(如煤炭、矿石等)集中的场所,如火力发电厂的储煤场、钢铁厂的原料场都有散料取料设备。目前普遍采用的散料取料机主要为门式斗轮取料机。这种取料机的铲斗机构是斗轮,其基本结构由圆柱形的轮毂和安装在轮毂上的铲斗组成。附图1为斗轮体结构简图,其中5为上托轮组,6为下托轮组,7为斗轮体,4为铲斗固定座,铲斗固定在固定座4上。由于轮毂内圆筒与上、下托轮的接触面在传动的过程中发生摩擦产生磨损,使整个斗轮遭到损坏,需将斗轮整体更换,备件费用较大(每个斗轮体大约需11万元人民币);另外,要更换斗轮体,必须将取料机一边的端梁、斗轮传动装置、斗轮固定架等构件拆除,才能取出斗轮,工作量大,相当于重新安装整机的三分之二的工作量,维修费用大,维修工期长,与现在快节奏的生产相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维修且维修费用低、维修工期短的散料取料机的斗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料取料机的斗轮,包括圆柱形的轮毂和安装在轮毂上的铲斗,其特征为轮毂内圆筒与托轮接触面设有一对宽度与托轮辊面宽度尺寸相应的凹槽,凹槽内有一尺寸与之相应的滚道,滚道由若干等分的滚道衬拼装而成;滚道衬是由截面相互垂直的固定环和扇形圆柱体的本体组成,滚道衬通过固定环固定在轮毂上。采用此种结构的斗轮体,在滚道衬磨损后,只需将旧的滚道衬拆下来,重新装上新的滚道衬,即可使用。这样,不但不用更换整个斗轮体,更不需拆除端梁、固定架、传动装置等,大大降低了备件费用,节省了维修工期和维修费用,减少了维修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斗轮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斗轮体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轮毂内圆筒1两侧各设有一凹槽,凹槽的宽度与托轮辊面宽度相应,或稍大于托轮辊面宽度;滚道衬本体2嵌入凹槽内,其尺寸与凹槽尺寸相应;滚道衬通过固定环3用螺丝固定在轮毂上;整个滚道由6块等分的滚道衬拼装而成。整个滚道也可由若干等分的滚道衬拼装而成。权利要求1.一种散料取料机的斗轮,包括圆柱形的轮毂和安装在轮毂上的铲斗,其特征为轮毂内圆筒与托轮接触面设有一对宽度与托轮辊面宽度尺寸相应的凹槽,凹槽内有一尺寸与之相应的滚道,滚道由若干等分的滚道衬拼装而成;滚道衬是由截面相互垂直的扇形固定环和扇形圆柱体结构的本体组成,滚道衬通过固定环固定在轮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取料机的斗轮,其特征为所述的凹槽宽度稍大于托轮辊面宽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散料取料机的斗轮装置,包括圆柱形的轮毂和安装在轮毂上的铲斗,其特征为轮毂内圆面与托轮接触面设有一对宽度与托轮辊面宽度尺寸相应的凹槽,凹槽内有一尺寸与之相应的滚道,滚道由若干等分的滚道衬拼装而成;滚道衬是由截面相互垂直的扇形固定环和扇形圆柱体的本体组成,滚道衬通过固定环固定在轮毂上。采用此种结构的斗轮体,在滚道衬磨损后,只需将旧的滚道衬拆下来,重新装上新的滚道衬,即可使用。这样,不但不用更换整个斗轮体,更不需拆除端梁、固定架、传动装置等,大大降低了备件费用,节省了维修工期和维修费用,减少了维修工作量。文档编号B65G65/00GK2616516SQ0326366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0日专利技术者石仕平, 吴忠, 郑春龙, 冯亦标 申请人: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仕平吴忠郑春龙冯亦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