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锦朝专利>正文

垂吊式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465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垂吊式输送装置包括动源,预定数目的输送单元,其上各设有轨道及转向机构,链条及吊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至少含一第一输送单元与一第二输送单元;第一输送单元有一支架轨道的框体,于链条进入及离开该单元的各轨道底侧设第一导板,其他各轨道底侧设第二导板;第二输送单元有一下方固设三条呈*形设置的轨道,轨道下方分别设第一导板,预定数目个链条的链轴为中空管状,与其套接的一侧链板设一轮轴并滚轮,滚轮于由平行二承轨组成的轨道上滚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指一种仅需极少的回转空间即可来回输送的垂吊式输送装置。在家具业或板金业等制造业中,一般涂装系统所采用之工件输送装置,大致可分为吊式输送、水平式输送、多层次输送等形态。传统吊式输送装置主要系利用马达驱动链轮传动链条前进,此种吊式输送装置通常应用於较大型之工件上,诸如帷幕墙墙板,其尺寸平均为6m×1m,在来回输送回转时,为避免工件间在180°角回转时碰撞,来、回之轨槽间,至少需有6m之距离,由此可见整个输送装置所占空间之大。这种传统吊式输送装置之装设系固定式,工厂视加工工件中之最大可能尺寸,安排输送轨槽及各机构,大量空间利用不足使经营成本提高,对厂房较小的工厂则因限制了可加工工件之尺寸,经营范围受至限制。涂装系统中之干燥装置,以传统输送装置传送工件时,因输送装置之回转空间过大,要用大量能源去加热工件以外的空间,不但增加成本,而且浪费能源。再者,传统的吊式输送装置,遇工件二面以上都需作业,如喷漆时,因工件不能自动翻转,故需安排一组以上的涂装设备,不仅增加设备成本,也延长了涂装时间及增加占用厂房空间。本申请人曾提出过一种改进的吊式输送装置,这种改进的吊式输送装置,可节省输送空间及涂装后干燥之能源。回转角度可随意安排设定、能自动将工件翻转预定角度等。然而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这种改进的吊式输送装置所使用之链条构造稍嫌复杂,且链条转向运行时,需藉由链轮轴向接设之主动齿轮通过一惰轮带动链条上之从动齿轮,使吊挂于链条底端之工件旋转,以使工件翻转(如图3)。显然需增加动力源之功率,并使能耗增加。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於提出一种垂吊式输送装置,该装置能节省设备所占空间和控制工件输送过程之位置状态,具有使工件两面皆可喷涂等功效,因而可降低设备成本、且易於维修。本技术的一种垂吊式输送装置,主要包含至少一动力源;预定数目个输送单元,其上各架设有预定数目的轨道及预定数目的转向机构;各转向机构分别配置于对应二轨道的端间,其中至少一转向机构与动力源相连动;至少一由预定数目的链格组接而成的链条;所述链条来回环经各轨道及各转向机构,藉动力源传动运行,链条上间隔预定距离配置预定数目个吊挂单元;所述链格分别由至少二链板、一链轴、一链轴套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至少包含一第一输送单元与一第二输送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主要包含一框体,该框体支持架设预定数目个轨道,并于链条进入及离开该第一输送单元的各轨道底侧分别设一第一导板,于其它各轨道底侧分别设第二导板;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主要包含一另框体,该另框体下方固设三条彼此呈形排列的、支持链条运行、转向的轨道,轨道下方分别固设预定数目的第一导板;所述链条上有预定数目个链轴为中空管状之另链轴;与其相套接之两侧链板中,一侧链板接设一轮轴,各轮轴分别与相接的各链板垂直,其两端分别伸出于链板之外,并各枢设一滚轮;所述各轨道主要由相互平行的二承轨组成,链条通过二承轨间,各滚轮分别于承轨顶侧滚动;所述各吊挂单元分别包含一吊架,一连接杆;其中连接杆一端与吊架相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另链轴的内孔枢接于链条的预定位置,吊挂工件的吊杆连接于各吊架上。现列举三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於后附图说明图1系习用吊式输送装置之链条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系习用吊式输送装置之局部立体图,显示链条90度转向部分。图3系习用吊式输送装置之另一局部立体图,显示链条之180度转向部位。图4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之正视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之顶视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之链条及吊挂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7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之第一输送单元局部立体图,显示链条之180度回转部份。图8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之第一输送单元的局部底视示意图,显示该吊挂单元於该第一输送单元内直线输送状态。图9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之该吊挂单元180度回转状态顶视示意图。图10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之吊挂单元180度回转后状态顶视示意图。图11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之第二输送单元的局部立体图,显示该第二输送单元之链条90度转向部位。图12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之第二输送单元的局部底视示意图,显示该第二输送单元中链条行程后段之90度转向部位。图13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之第二输送单元的工件90度转向之顶视示意图。图14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二之第一输送单元的局部立体图,显示链条之180度回转部分。图15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三之第二输送单元的局部顶视示意图,显示吊架转动状态一之示意。图16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三之第二输送单元吊架转动状态二之示意。图17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三之第二输送单元吊架转动状态三之示意。图18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三之第二输送单元吊架转动状态四之示意。图4、图5分别系本技术垂吊式输送装置较佳实施例一之正视及顶视示意图,该装置主要包含至少一动力源10,预定数目之第一输送单元20、第二输送单元30、转向机构40,至少一链条70,其中,各输送单元20、30分别架设有预定数目彼此呈预设排列状之直承轨60及各转向机构40,各转向机构40分别配置於对应二直承轨60端间,链条70来回环绕於各直承轨60及各转向机构40上,并由该动力源10驱动而循环运行;链条70间隔配置预定数目个吊挂单元90(如图6),各吊挂单元90彼此间保持预设之链格距离,可分别吊置工件。沿各直承轨60行进之链条70,藉由各转向机构40而被带动并改变行进方向,使工件被输送并改变位置。为利於空间的运用及配合涂装系统之喷涂施工,工件输送过程,常需要采用多样之行进方式,本技术主要可提供工件直行及转向两种输送行进方式,其中,工件之转向输送,主要为90度角之转向、180度角之回转,为充分利用空间,还可以作出各种不同预定角度(如45度、60度、270度角等)之转向输送功能。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一中,第一输送单元20主要驱动链条70直行及180度角回转,藉以使工件密集地来回输送,以延长工件在小区域内行进的时间,利於涂装系统之干燥;第二输送单元30,主要驱动链条70以90度转向行进,适用於涂装系统中喷涂装置或沿厂房墙角转角行进的情况。其中,链条70主要由预定数目之链格72连续组接而成(见图6),各链格72与一般链条链格相同,分别由至少二链板722、一链轴724、一链轴套管726组成,链轴724分别穿套链板722、链轴套管726及相邻链格之链板;该链条70中有预定数目个链轴为中空管状之另链轴728,各另链轴728顶端外周缘分别径向向外扩张形成一帽部7282,各帽部7282靠置於链条70顶部链板之顶侧面,使该各另链轴728不致从链轮中脱落,并增大另链轴728与链板722顶侧面之接触面积,使另链轴728可承受向链条70底面方向之作用力;另,有预设数目个链板722於顶侧面分别接设一轮轴74,而与各另链轴728相枢接之两侧链板中,一侧之链板接设有轮轴74,而于接设轮轴的另一侧链板上,分别贴设一加强板78,藉以加强链板722之强度;各轮轴74之轴向分别与其相接之各链板722之强度;各轮轴74之轴向分别与其相接之各链板722轴向呈相互垂直状,且其两端分别伸出於链板722之外,并於各轮轴74两端分别枢设一滚轮7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吊式输送装置,主要包含:至少一动力源;预定数目个输送单元,其上各架设有预定数目的轨道及预定数目的转向机构;各转向机构分别配置于对应二轨道的端间,其中至少一转向机构与动力源相连动;至少一由预定数目的链格组接而成的链条;所述链条来回环经各轨道及各转向机构,藉动力源传动运行,链条上间隔预定距离配置预定数目个吊挂单元;所述链格分别由至少二链板、一链轴、一链轴套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至少包含一第一输送单元与一第二输送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主要包含一框体,该框体支持架设预定数目个轨道,并于链条进入及离开该第一输送单元的各轨道底侧分别设一第一导板,于其它各轨道底侧分别设第二导板;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主要包含一另框体,该另框体下方固设三条彼此呈形排列的、支持链条运行、转向的轨道,轨道下方分别固设预定数目的第一导板;所述链条上有预定数目个链轴为中空管状之另链轴;与其相套接之两侧链板中,一侧链板拉设一轮轴,各轮轴分别与相接的各链板垂直,其两端分别伸出于链板之外,并各枢设一滚轮;所述各轨道主要由相互平行的二承轨组成,链条通过二承轨间,各滚轮分别于承轨顶侧滚动;所述各吊挂单元分别包含一吊架,一连接杆;其中连接杆一端与吊架相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另链轴的内孔枢接于链条的预定位置,吊挂工件的吊杆连接于各吊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吊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另链轴相枢接之两侧链板中,于接设轮轴的另一侧链板上,分别贴设一加强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锦朝
申请(专利权)人:侯锦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