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组件,其包括车轮本体和车轮盖,在所述车轮本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车轮中心孔,在所述车轮中心孔的侧壁上设有安装面,在所述安装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槽,所述车轮盖通过所述通槽与所述车轮本体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轮组件解决了车轮盖易脱落、卡爪易断的问题,通过改变配合形状来分散集中在卡爪处的力,使得安装配合更可靠。保证车轮盖的安装、拆卸及不旋转脱落,降低卡爪的加工制造难度,同时也不需另加卡簧来保证卡紧力,因此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轮组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与车轮中心孔配合使用的车轮至ΠΠ ο
技术介绍
车轮盖是安装在车轮中心孔部位的带有厂商LOGO或类似图形的装饰零部件,它既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还可以对与车轮配合的轮毂轴承起到防护作用,为保证其外观的装饰及防护作用,需要车轮盖在车辆的正常行驶过程中不脱落、不松动、不转动。目前的车轮盖主要是通过两部件间的摩擦力来控制安装的,这种配合对车轮和车轮盖的卡爪有较严格的要求,不管是材料还是尺寸都给生产制造带来较大的难度。车轮盖与车轮中心孔为圆形的弧度配合方式,通过限制卡爪背面凸起部分与配合车轮中心孔的卡紧力来限制其安装力、拔脱力及旋转自由度。而足够的卡紧力需要有足够的摩擦力来保证,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主要限制车轮盖的旋转自由度,这样的配合方式使其所有的受力都集中在卡爪背面的凸起部分,需要有较大的卡紧力,这样对卡爪的尺寸及加工要求就比较高,有时为保证这些力的要求须在卡爪内加装一卡簧,从而增加了车轮盖的整体成本,并且由于力的集中易导致卡爪断裂,又给其生产制造带来难度。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1、车轮盖受力集中,卡爪易断;卡爪尺寸要求严格,生产制造难度大,成本高;2、通过摩擦力限制车轮盖的安装、拆卸及旋转,摩擦力的持久性不易保证;为保证摩擦力持久,须加卡簧来保障摩擦力值,增加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车轮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车轮组件的设计目的在于:既可以解决车轮盖易脱落,卡爪易断,且生产制造过程中卡爪加工难度大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车轮盖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车轮组件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车轮组件,其包括车轮本体和车轮盖,在所述车轮本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车轮中心孔,在所述车轮中心孔的侧壁上设有安装面,在所述安装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槽,所述车轮盖通过所述通槽与所述车轮本体装配。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车轮盖包括:车轮盖本体;盖檐,在所述车轮盖本体的周缘处径向向外延伸;以及至少一个卡爪,设置在所述盖檐上,并与所述通槽卡接。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车轮盖本体呈中央高、周缘低的弧形。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盖檐在一个平面内延伸。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盖檐的厚度大于述车轮盖本体中央的厚度。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爪包括与所述盖檐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远离所述盖檐并且在所述车轮盖本体的径向上向外突出于所述连接部的突起部。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爪与所述通槽--对应。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面为平面。本技术的车轮组件解决了车轮盖易脱落、卡爪易断的问题,通过改变配合形状来分散集中在卡爪处的力,使得安装配合更可靠。保证车轮盖的安装、拆卸及不旋转脱落,降低卡爪的加工制造难度,同时也不需另加卡簧来保证卡紧力,因此降低了成本。本技术的方案相比现有技术结构简单,生产制造难度小,工作效率高,成本低,还能增加车轮盖的使用年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车轮盖的示意图;图2是车轮中心孔及用于安装车轮盖的安装面的示意图;图3车轮盖与车轮的装配剖切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 车轮盖本体 12盖檐14卡爪 140连接部142突起部24车轮中心孔20通槽 22 安装面1 车轮盖2 车轮本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本技术或其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车轮组件包括:车轮本体2、设置在车轮本体2中心位置的车轮中心孔24、设置在所述车轮中心孔24径向向外的安装面22、设置在所述安装面22上的至少一个通槽20、以及通过所述通槽20与车轮本体2连接的车轮盖1。所述车轮盖1包括:车轮盖本体10、在所述车轮盖本体10的周缘处继续径向向外延伸的盖檐12、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盖檐12内侧的至少一个卡爪14。请结合参见图1和图3,所述车轮盖1大致呈中央高、周缘低的弧形结构,即所述盖檐12在一个平面内延伸,而从盖檐12向中央逐渐升高。为了保证卡爪14的安装强度,所述盖檐12的厚度比中央略厚,而较薄的中央也便于保证所述车轮盖1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便于安装或者拆卸车轮盖1。所述卡爪14固定连接在所述盖檐12的内侧,优选设置2-4个卡爪14。所述卡爪14包括与所述盖檐12固定连接的连接部140以及远离所述盖檐12并且在所述盖檐12的径向上突出于所述连接部140的突起部142。请参见图2,本技术的车轮盖1与车轮本体2的车轮中心孔24配合安装。作为一种示例,所述车轮中心孔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卡爪14数量相同(例如4个)且形状一致(例如方形)的通槽20,并且车轮中心孔24的安装面22为平面,这样所述卡爪14与通槽20的配合安装方式直接限制了车轮盖1的旋转自由度,卡爪14的连接部140只需受较小的卡紧力就能保证安装和拆卸方便,并且这样的安装方式分散了连接部140处的集中力,易于保证使用寿命,也无需加装卡簧保证卡紧力,卡爪14的尺寸要求也可降低,同时降低了生产制造的难度,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技术的范畴。【主权项】1.一种车轮组件,其包括车轮本体和车轮盖,在所述车轮本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车轮中心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轮中心孔的侧壁上设有安装面,在所述安装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槽,所述车轮盖通过所述通槽与所述车轮本体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盖包括: 车轮盖本体; 盖檐,在所述车轮盖本体的周缘处径向向外延伸;以及 至少一个卡爪,设置在所述盖檐上,并与所述通槽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盖本体呈中央高、周缘低的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檐在一个平面内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檐的厚度大于述车轮盖本体中央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包括与所述盖檐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远离所述盖檐并且在所述车轮盖本体的径向上向外突出于所述连接部的突起部。7.根据权利要求2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与所述通槽一一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为平面。【专利摘要】一种车轮组件,其包括车轮本体和车轮盖,在所述车轮本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车轮中心孔,在所述车轮中心孔的侧壁上设有安装面,在所述安装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槽,所述车轮盖通过所述通槽与所述车轮本体装配。本技术的车轮组件解决了车轮盖易脱落、卡爪易断的问题,通过改变配合形状来分散集中在卡爪处的力,使得安装配合更可靠。保证车轮盖的安装、拆卸及不旋转脱落,降低卡爪的加工制造难度,同时也不需另加卡簧来保证卡紧力,因此降低了成本。【IPC分类】B60B7/12【公开号】CN205022283【申请号】CN201520684648【专利技术人】张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组件,其包括车轮本体和车轮盖,在所述车轮本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车轮中心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轮中心孔的侧壁上设有安装面,在所述安装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槽,所述车轮盖通过所述通槽与所述车轮本体装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南,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