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4105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显示装置,尤其是一种在有限尺寸范围内包含多种类多数量器件的控制显示设备,对功能相近的元器件以不同于面板的颜色进行包络分区,保证操作有一定空间,方便操作,型采用了“矩阵式”打孔结构设计技术,使得分区内的元器件摆放整齐有序,横纵空间距离合理,操作方便,提高了结构设计效率,便于修改,实现了多个相同元器件的快速安装功能,实现了功能分区里的元器件整齐、协调、美观,提高了元器件辨识的效率和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飞行器测试发射控制系统装置结构设计
,涉及一种控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有限尺寸范围内包含多种类多数量器件的控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国内飞行器测试发射控制装置结构设计中,同一台装置上的电子元器件数量相对较少,种类较为单一,且装置的长宽高尺寸限制较少,故经常出现众多电子元器件摆放较为随意,没有很好的把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元器件进行集中分区布置,即使把相近功能的元器件进行了控制显示装置面板的集中布置,但也很少以不同于面板颜色的线条进行明显包络。对于每一个功能分区里的元器件,较少考虑其横纵向合理距离。另外,控制显示装置前面板的安装螺钉多采用普通螺钉安装,螺钉头部高出面板最外平面,导致螺钉外漏不美观,同时影响包络线的布局。随着控制显示装置集成化、小型化和功能多样化的快速发展,传统设计中的侧重功能实现及大尺寸范围包含较少数量器件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控制显示装置结构设计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有限尺寸范围内包含多种类多数量器件的控制显示装置,对功能相近的元器件以不同于面板的颜色进行包络分区,保证操作有一定空间,方便操作,又实现了功能分区里的元器件整齐、协调、美观,提高了元器件辨识的效率和准确度。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种控制显示装置,包括前面板组合件、控制显示装置框架、后面板、侧面板和上下盖板;其中控制显示装置框架是主体支撑结构;前面板组合件设置在控制显示装置框架的前部;后面板固定在控制显示装置框架的后部;侧面板位于控制显示装置框架的左右两侧;盖板固定安装在控制显示装置框架的上下两侧;所述的前面板组合件包括装前面板、电压调节区、把手、功能区包络线、状态选择区、状态显示区、应急控制区、控制电源区和漏电检查区。在上述的一种控制显示装置,前面板前端设置了用于安装元器件的安装孔;电压调节区位于前面板的左上方区域;把手设置在前面板的左右两侧,共两个;功能区包络线设置在前面板左侧中部,实现状态选择区和电压调节区的功能分区;状态显示区设置在前面板的中部下方区域;应急控制区设置在前面板的右下方区域;控制电源区位于应急控制区的正上方;漏电检查区位于状态显示区的正上方。在上述的一种控制显示装置,状态显示区包括温显表、第一弯角架、第二弯角架和毛毡;温显表、第一弯角架、第二弯角架和毛毡设置在状态显示区的背面;第一弯角架与第二弯角架固定连接,并将温显表固定在由第一弯角架和第二弯角架组成的框架中,温显表与由第一弯角架和第二弯角架组成的框架之间放置有毛毡。在上述的一种控制显示装置,第一弯角架为几字型,共2个;所述第二弯角架为L型,共4个。在上述的一种控制显示装置,两个几字形第一弯角架开口处对接并固定,形成中空的矩形框架结构,4个L型第二弯角架的一端对称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外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装前面板上,矩形框架的中空部分用于配合固定温显表,两个第一弯角架顶部内侧各固定一片毛毡,共两片。在上述的一种控制显示装置,第一弯角架长为42-46mm,宽为48_52mm,高为8-12mm,两侧突出部分的长度为7_9mm,钢板的厚度为0.8-1.2mm。在上述的一种控制显示装置,第二弯角架长为ll-13mm,宽为43-47mm,突出部分的长度为8-12mm,钢板的厚度为0.8-1.2mm。在上述的一种控制显示装置,功能区包络线,最外框包络线线宽0.8-1.2mm,内框包络线线宽0.4-0.6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了基于功能分区思想的结构设计技术,提高了有限尺寸范围内包含多种类多数量器件面板的辨识度,实现了控制显示装置面板美观大方、辨识清晰、操作方便、误差减少等目标。(2)本技术采用了“矩阵式”打孔结构设计技术,使得分区内的元器件摆放整齐有序,横纵空间距离合理,操作方便,提高了结构设计效率,便于修改,实现了多个相同元器件的快速安装功能。(3)本技术采用了前面板-圆头压铆螺钉一体式结构设计技术,压铆螺钉的头部外侧和面板外侧平齐且接触良好,喷塑之后,压铆螺钉和前面板浑然一体,美观且容易在其表面进行包络线设计和功能分区。(4)本技术采用了温显表安装支架的几字形和L型结构形式设计技术,保障温显表安装牢固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控制显示装置轴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显示装置前面板组合件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温显表安装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弯角架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弯角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固定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使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为新型控制显示装置轴侧视图,由图可知包括前面板组合件1、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后面板3、侧面板4和盖板5 ;其中前面板组合件1安装在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的前部,为此控制显示装置的最主要部件,包含了多种类多数量的元器件;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为主体支撑结构;后面板3安装在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的后部,后面板3上安装有接插件、铭牌和接地装置;侧面板4为新型控制显示装置的侧面支撑板,安装在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的左右两侧;盖板5安装在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的上下两侧。图2为控制显示装置前面板组合件主视图,由图可知前面板组合件1包括包括装有铆钉的前面板6、电压调节区7、把手8、功能区包络线9、状态选择区10、状态显示区11、应急控制区12、控制电源区13和漏电检查区14;图中序号6为装有铆钉的前面板,上面开了用于元器件安装的安装孔;序号7为电压调节区,此区包括一个电压表,一个鸭嘴旋钮,两个圆旋钮;序号8为把手,共两个,方便推进和拉出;序号9为功能区包络线之一,用于功能分区,线为黑色,最外框包络线线宽0.8-1.2mm,内框包络线线宽0.4-0.6_,本实施例中最外框包络线线宽为1_,内框包络线线宽为0.5mm ;序号10为状态选择区,包括一组连锁开关和十个钮子开关,用于电源、加温、计算机和配电器等状态的选择;序号11为状态显示区,包括一个温显表,一个钮子开关和指示灯,用于显示仪器所处环境温度及装置所处的状态;序号12为应急控制区,包括八个方形按钮开关,用于断电、脱落等应急情况的处理;序号13为控制电源区,包括一个电压表、一个鸭嘴旋钮、一个钮子开关和两个方形按钮开关,用于头部状态变化下电压的断和通的选择;序号14为漏电检查区,包括两个漏电表和一个钮子开关,用于漏电检查。图3为温显表安装视图,由图可知所述的状态显示区11包括温显表15、第一弯角架16、第二弯角架17和毛毡18 ;温显表15位于状态显示区11的背面;第一弯角架16与第二弯角架17固定连接,并将温显表15固定在由第一弯角架16和第二弯角架17组成的框架中,温显表15与由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板组合件(1)、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后面板(3)、侧面板(4)和上下盖板(5);其中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是主体支撑结构;前面板组合件(1)设置在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的前部;后面板(3)固定在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的后部;侧面板(4)位于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的左右两侧;盖板(5)固定安装在控制显示装置框架(2)的上下两侧;所述的前面板组合件(1)包括装前面板(6)、电压调节区(7)、把手(8)、功能区包络线(9)、状态选择区(10)、状态显示区(11)、应急控制区(12)、控制电源区(13)和漏电检查区(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仕明于芳朱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