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龙专利>正文

一种婴儿折叠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077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折叠推车,该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上推管,下推管、底架及扶手;所述上推管与下推管之间由第一折叠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推管与底架之间由第二折叠机构连接在一起;第一折叠机构与第二折叠机构通过第二钢丝连接;所述上推管上还设置有按钮,按钮与第一折叠机构通过第一钢丝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婴儿折叠推车上推管与下推管,下推管与车架分别连接,只需按下按钮并向前推动上推管可实现上推管、下推管与车架的连续折叠,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折叠后体积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婴儿折叠推车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婴儿折叠推车普遍因为结构复杂,折叠机构包括许多易损零部件,操作麻烦,且折叠后体积较大,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日常维护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儿折叠推车,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操作便捷。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的技术的方案为:一种婴儿折叠推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上推管,下推管、底架及扶手;所述上推管与下推管之间由第一折叠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推管与底架之间由第二折叠机构连接在一起;第一折叠机构与第二折叠机构通过第二钢丝连接;所述上推管上还设置有按钮,按钮与第一折叠机构通过第一钢丝连接。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一折叠机构包括第一钢丝、第一关节上件、第一关节下件、卡舌、限位盘、卡盘、弹簧、联结部及螺栓;所述第一钢丝置于上推管内,其上部连接按钮,下部连接卡舌;第一关节上件固定在上推管下部,其上设置有环形管柱,环形管柱依次穿过弹簧、限位盘、卡盘、弹簧及第一关节下件,并共同置于联结部的槽中,螺栓穿过环形管柱及联结部;限位盘与卡盘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坡阶;卡盘与限位盘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与第一坡阶反向的第二坡阶,卡盘另一面上设置有卡齿;联结部上设置有供卡齿穿入的定位孔;第一关节下件固定在下推管上部;第一关节下件上设置有与卡盘上卡齿相配合的孔,卡齿插入在孔内;第二折叠机构包括第二钢丝、卡钩、固定件、连接座及第二关节;第二钢丝上端连接在第一折叠机构的联结部上,下端连接在卡钩上;第二关节固定在下推管下部;固定件与连接座设置在底架上;连接座与第二关节通过转动轴连接在一起,相互之间可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推管与下推管,下推管与车架分别连接,只需按下按钮并向前推动上推管可实现上推管、下推管与车架的连续折叠,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折叠后体积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婴儿折叠推车的张开后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婴儿折叠推车的折叠后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婴儿折叠推车折叠方法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婴儿折叠推车打开方法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婴儿折叠推车的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婴儿折叠推车的A - A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婴儿折叠推车的折叠机构分解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婴儿折叠推车的限位盘与卡盘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婴儿折叠推车张开时的第一关节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婴儿折叠推车折叠时的第一关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婴儿折叠推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上推管1,下推管2、底架3及扶手4 ;所述上推管1与下推管2之间由第一折叠机构5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推管2与底架之3间由第二折叠机构6连接在一起;第一折叠机构5与第二折叠机构6通过第二钢丝61连接;所述上推管1上还设置有按钮7,按钮7与第一折叠机构5通过第一钢丝51连接。如图3~4所示,当用手按下按钮7,按钮7拉动第一钢丝51,同时向前推动上推管1,上推管1即可通过折叠机构5向前旋转,上推管1转动到一定角度时,第一折叠机构5上所连接的第二钢丝61即带动第二折叠机构6动作,使下推管2与底架3之间相对转动,继续推动上推管1,直至上推管1压到下推管2上,而下推管2压到底架3上,此时完成婴儿推车的折叠。当要把婴儿折叠推车打开时,只要用手拉起上推管1,上推管1向上运动时,通过第一折叠机构5拉动下推管2也向上运动,当上推管1提到一定程度后,下推管2通过第二折叠机构6被固定到底架3上。继续拉动上推管1,当上推管1与下推管2处在同一直线上时,上推管1上的铵钮7复位,使上推管1与下推管2固定连接在一起,此时婴儿推车即打开,处于可用状态。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图3~10,第一折叠机构5包括第一钢丝51、第一关节上件52、第一关节下件53、卡舌54、限位盘55、卡盘56、弹簧57、联结部58及螺栓59 ;所述第一钢丝51置于上推管1内,其上部连接按钮7,下部连接卡舌54 ;第一关节上件52固定在上推管1下部,其上设置有环形管柱521,环形管柱521依次穿过弹簧57、限位盘55、卡盘56、弹簧57及第一关节下件53,并共同置于联结部58的槽中,螺栓59穿过环形管柱521及联结部58 ;限位盘55与卡盘56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坡阶551 ;卡盘56与限位盘55的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与第一坡阶反向的第二坡阶561,卡盘56另一面上设置有卡齿562 ;第一关节下件53固定在下推管2上部;第一关节下件53上设置有与卡盘56上卡齿562相配合的孔531,卡齿562插入在孔531内;联结部58上设置有供卡齿562穿入的定位孔581 ;螺栓59穿入第一关节上件52的环形管柱(521),并把第一关节下件53与联结部58连接在一起,相互之间可绕螺栓59旋转;第一关节下件53与联结部58之间当卡齿562穿入联结部58上的定位孔581时,二者相对固定,当卡齿562从定位孔581出脱出时二者之间可相对转动;第二折叠机构6包括第二钢丝61、卡钩62、固定件63、连接座64及第二关节65 ;第二钢丝61上端连接在第一折叠机构5的联结部58上,下端连接在卡钩52上;第二关节65固定在下推管2下部;固定件63与连接座64设置在底架3上;连接座64与第二关节65通过转动轴651连接在一起,第二关节65可绕转动轴651转动。当婴儿折叠推车处于张开状态时,限位盘55上的第一坡阶551的最高处与卡盘56上的第二坡阶561的最高处靠在一起,此时限位盘55与卡盘56距离最远,卡盘56上的卡齿562依次穿过第一关节下件53的孔531及联结部58的定位孔581 ;当婴儿折叠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限位盘55上的第一坡阶551的最低处与卡盘56上的第二坡阶561的最高处靠在一起,此时限位盘55与卡盘56距离最近,卡盘56上的卡齿562仅穿过第一关节下件53的孔531,从联结部58的定位孔581中脱出,此时第一关节下件53与联结部58可以相对转动。在婴儿折叠推力处于张开状态时,按下按扭7,按扭7拉动第一折叠机构5的钢丝51,钢丝51下端的卡舌54被提起而从下推管2中脱出,此时向前推动上推管1,第一关节上件52随着上推管1转动,同时带动限位盘55转动,限位盘55与卡盘56之间产生相对转动;限位盘55上的第一坡阶551因转动而与卡盘56的第二坡阶561发生位移,限位盘55与卡盘56在弹簧57的张力作用下逐渐靠近,当二者之间的距离最近时,卡盘56上的卡齿562从联结部58的定位孔581中脱出。继续推动上推管1,联结部58也随之下向下运动,从而提起第二关节6的第二钢丝61,被提起的钢丝61拉动卡钩62,使卡钩62从固定件63上脱离,同时下推管2绕着连接座64与第二关节65之间的转动轴651转动,最终实现下推管2与底架3折叠在一起。在婴儿折叠推力处于折叠状态时,持续提起上推管1,此时下推管2 —起被提起并绕转动轴651转动;当上推管1提起时,第一关节5的联结部58随之运动,同时第二钢丝61因被放松也向下运动,第二钢丝61运动过程中其下部的卡钩62勾住固定件63,此时下推管2与底架3之间固定在一起;上推管1被提起时,限位盘55跟着转动,同时限位盘55与卡盘56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当限位盘55转到其第一坡阶551最高处与卡盘56上的第二坡阶5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折叠推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上推管(1),下推管(2)、底架(3)及扶手(4);所述上推管(1)与下推管(2)之间由第一折叠机构(5)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推管(2)与底架(3)之间由第二折叠机构(6)连接在一起;第一折叠机构(5)与第二折叠机构(6)通过第二钢丝(61)连接;所述上推管(1)上还设置有按钮(7),按钮(7)与第一折叠机构(5)通过第一钢丝(5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龙
申请(专利权)人:何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