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2587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同步加载的装置,包括:加载板,垫板,螺杆,传力柱,支撑板和连接板组成。加载板上预留加载孔。垫板与加载板通过螺杆固定连接。传力柱的一端与加载板焊接,同时还通过焊接的支撑板增强两者间的稳定性;传力柱的另一端与连接板焊接,连接板上预留连接孔,以便与作动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通过一个作动器实现多点同步加载,避免使用多个作动器时的加载不同步、结构发生扭转的问题。此外,加载板上预留的多组加载孔,装置可适用于多种尺寸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用于土木工程中结构同步加载的装置,属于工程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为合理评价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通常对结构进行单向加载。因为工程结构不同于构件,在单向加载时加载位置不止一点,而是多点同时加载。目前实现多点加载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多个作动器加载,然而由于各作动器之间独立,加载时力与位移协调性差,从而加载时工程结构易产生扭转,致使工程结构提前破坏,达不到试验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测试的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用于在工程结构抗震试验时对所述工程结构构件加载负荷,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板,用于对所述工程结构加载负荷;垫板,其宽度同所述加载板相同,下表面同所述加载板连接,上表面同所述工程结构构件接触;传力柱,同所述垫板焊接连接,位于所述加载板的中间位置且与所述垫板垂直;连接板,和所述传力柱连接,同抗震试验时使用的作动器连接;其中,所述加载板上设置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加载孔组,所述每排加载孔组包括多个间隔一定间距的加载孔,所述加载孔用于通过固定件同不同的所述工程结构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块支撑板,呈直角三角形,其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加载板和传力柱垂直贴合并焊接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载板与垫板贴合连接的方式为螺栓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通孔,用于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所述作动器连接。技术作用与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具有加载板、垫板、传力柱,特别的,其中,所述加载板上设置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加载孔组,用于通过固定件同不同的所述工程结构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以本加载装置有以下有益效果:加载板与传力柱除了两者间的焊接外,还采用支撑板增加两者的连接,保证了加载时荷载能可靠的传递到加载板上;在工程结构多点加载时,通过本装置将荷载分配多个加载点上,各加载点的荷载以及位移均同步,从而避免多个作动器时结构易发生扭转的问题;由于加载板上预留了两组加载孔,故加载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从而能满足多种尺寸的工程结构的加载需求;此外,加载点位置可根据需要在加载孔上进行调节,从而装置能满足多种尺寸的工程结构和不同的加载点位置的需求;该装置将由作动器传递来的荷载分配至多个加载点,且各加载点的荷载以及位移均同步,有效避免了多个作动器多点加载时的结构易扭转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的左视图。图中:1.加载板;2.加载孔组;3.垫板;4.螺杆;5.传力柱;6.支撑板;7.连接板;8.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防止通话时触摸屏被误触的智能通信终端作具体阐述。图1是本实施例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的左视图如图1,2,3所示,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包括:加载板1,垫板3,传力柱5,支撑板6,连接板7 ;加载板1,用于对所述工程结构加载负荷,加载板1上设置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加载孔组2,所述每排加载孔组2包括多个间隔一定间距的加载孔,所述加载孔用于通过固定件螺杆4将垫板3固定,同不同的所述工程结构连接(图1,2中只显示了两个工程结构);垫板3,其宽度同所述加载板1相同,下表面同所述加载板1连接,上表面同所述工程结构构件接触;传力柱5,同所述垫板3焊接连接,位于所述加载板1的中间位置且与所述垫板3垂直;两块支撑板6,呈直角三角形,其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加载板1和传力柱5垂直贴合并焊接连接;连接板7,和所述传力柱5连接,其上设置有通孔连接孔8,用于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所述作动器连接用于进行抗震试验。上述中的加载板1,连接板7,垫板3等均用钢板制成。如图1-3所示,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加载前,将装置起吊至作动器位置,保证装置的连接孔8与作动器对准,并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步骤2:根据工程结构的尺寸以及加载点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加载孔2。步骤3:根据选择的加载孔2位置,通过螺杆4处的螺栓将垫板3与加载板1实施固定连接。步骤4:待结构与装置稳定连接后,启动作动器,推进装置,将荷载同步分配至各个加载点,直至结构破坏。待试验完成后,抽出垫板与加载板的螺杆,松开转置与作动器的连接,卸下装置,码放整齐。实施例的作用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具有加载板、垫板、传力柱,特别的,其中,所述加载板上设置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加载孔组,用于通过固定件同不同的所述工程结构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以本加载装置有以下有益效果:连接板上预留与作动器相连接的连接孔,可保证作动器与装置的连接的稳定性;加载板与传力柱除了两者间的焊接外,还采用支撑板增加两者的连接,保证了加载时荷载能可靠的传递到加载板上;在工程结构多点加载时,通过本装置将荷载分配多个加载点上,各加载点的荷载以及位移均同步,从而避免多个作动器时结构易发生扭转的问题;由于加载板上预留了两组加载孔,故加载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从而能满足多种尺寸的工程结构的加载需求;此外,加载点位置可根据需要在加载孔上进行调节,从而装置能满足多种尺寸的工程结构和不同的加载点位置的需求;该装置将由作动器传递来的荷载分配至多个加载点,且各加载点的荷载以及位移均同步,有效避免了多个作动器多点加载时的结构易扭转的问题。由于本实施例中连接板上预留与作动器位置相对应的连接孔,可保证作动器与装置的可靠连接。由于本实施例中加载板与传力柱间增设了支撑板,加强了两者的连接,可有效的将传力柱处的荷载分配到加载板上。由于本实施例中加载板,垫板等为钢板制成,材料性质大为改观,成型后可循环利用。【主权项】1.一种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用于在工程结构抗震试验时对所述工程结构构件加载负荷,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载板,用于对所述工程结构加载负荷; 垫板,其宽度同所述加载板相同,下表面同所述加载板连接,上表面同所述工程结构构件接触; 传力柱,同所述垫板焊接连接,位于所述加载板的中间位置且与所述垫板垂直; 连接板,和所述传力柱连接,同抗震试验时使用的作动器连接; 其中,所述加载板上设置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加载孔组,所述每排加载孔组包括多个间隔一定间距的加载孔,所述加载孔用于通过固定件同不同的所述工程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块支撑板,呈直角三角形,其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加载板和传力柱垂直贴合并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加载板与垫板贴合连接的方式为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多点同步加载装置,用于在工程结构抗震试验时对所述工程结构构件加载负荷,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板,用于对所述工程结构加载负荷;垫板,其宽度同所述加载板相同,下表面同所述加载板连接,上表面同所述工程结构构件接触;传力柱,同所述垫板焊接连接,位于所述加载板的中间位置且与所述垫板垂直;连接板,和所述传力柱连接,同抗震试验时使用的作动器连接;其中,所述加载板上设置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加载孔组,所述每排加载孔组包括多个间隔一定间距的加载孔,所述加载孔用于通过固定件同不同的所述工程结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澜涯王冬冬彭斌张玉梅姚兆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