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串联型防屈曲耗能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99666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串联型防屈曲耗能支撑,属于土木工程结构消能减震技术领域,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第一分段、第二分段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接段,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均包括外围约束单元、内芯耗能单元、内填混凝土、无粘结层;内芯耗能单元包括耗能钢板和加劲肋,连接段包括用于与加劲肋连接的搭接钢板、设置在外围约束单元上的外围钢板、设置在外围钢板内的内填混凝土和无粘结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省了加工周期,提高了构件的加工质量,可实现不同地震设防下的轴向刚度逐级退化、分级耗能的性能指标,保证地震作用过程中建筑结构稳定的同时,增大其阻尼耗能作用,从而更有效的保护主体结构安全,具有较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串联型防屈曲耗能支撑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串联型防屈曲耗能支撑,属于土木工程结构消能减震

技术介绍
防屈曲支撑(BRB)是作为金属消能减震器的一种,滞回曲线饱满,可使结构获得较大阻尼比,降低地震作用;同时还可改变结构体系的传力规律,缓解其他抗侧力构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经大震损坏后还可及时更换,且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然而现有的防屈曲支撑构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现有的防屈曲支撑轴向刚度调节机制单一,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防屈曲支撑轴向刚度一般通过耗能段、过渡段、连接段三部分的截面面积及其长度的比例关系进行调节,以便满足工程设计需要。然而这样会带来如下问题:首先,轴向刚度单一调节机制使得针对同一项目中不同承载力、不同轴向刚度的防屈曲支撑要分别进行设计,对每个防屈曲支撑分别进行详细的设计,以便确定耗能段、过渡段、连接段三部分的截面面积及其长度的比例关系,这样无形的增加了工作量,大大降低了工作时效;再者,轴向刚度单一调节机制使得防屈曲支撑内芯耗能单元成为一个整体,然而对于长度较长,承载力较小的防屈曲支撑,其内芯耗能单元受到机械加工残余应力及初始挠度位移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构件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串联型防屈曲耗能支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串联型防屈曲耗能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第一分段、第二分段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接段,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均包括外围约束单元(2)、设置于外围约束单元(2)内的内芯耗能单元、设置在外围约束单元(2)内的内填混凝土(12)、设置在内芯耗能单元与内填混凝土(12)之间的无粘结层(13);内芯耗能单元包括耗能钢板(1)和十字形设置在耗能钢板(1)上的加劲肋(4),耗能钢板(1)与内填混凝土(12)之间、以及加劲肋(4)与内填混凝土(12)之间均设有无粘结层(13),用于与连接段连接的加劲肋(4)未伸出耗能钢板(1)的相应端部;连接段包括用于与加劲肋(4)连接的搭接钢板(8)、设置在外围约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串联型防屈曲耗能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第一分段、第二分段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接段,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均包括外围约束单元(2)、设置于外围约束单元(2)内的内芯耗能单元、设置在外围约束单元(2)内的内填混凝土(12)、设置在内芯耗能单元与内填混凝土(12)之间的无粘结层(13);内芯耗能单元包括耗能钢板(1)和十字形设置在耗能钢板(1)上的加劲肋(4),耗能钢板(1)与内填混凝土(12)之间、以及加劲肋(4)与内填混凝土(12)之间均设有无粘结层(13),用于与连接段连接的加劲肋(4)未伸出耗能钢板(1)的相应端部;连接段包括用于与加劲肋(4)连接的搭接钢板(8)、设置在外围约束单元(2)上的外围钢板(9)、设置在外围钢板(9)内的内填混凝土(12)、无粘结层(13),无粘结层(13)分别设置在内填混凝土(12)与搭接钢板(8)、耗能钢板(1)、加劲肋(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串联型防屈曲耗能支撑,其特征在于:耗能钢板(1)的长度略长于外围约束单元(2),外围约束单元(2)设置于耗能钢板(1)的中部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串联型防屈曲耗能支撑,其特征在于:耗能钢板(1)呈两头宽、中间窄结构,过渡部分采用弧形过渡,第一分段的耗能钢板(1)的中间部分窄于第二分段的耗能钢板(1)的中间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串联型防屈曲耗能支撑,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鸿筑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