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氯霉胺有机多孔聚合物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0660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氯霉胺有机多孔聚合物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其聚合物催化剂包括中间体A、B和C,中间体A和B分别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异构体混合物,中间体A、B和C在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聚合反应合成,是一种具有氯霉胺手性骨架结构的非均相催化剂,可以通过工业废弃物氯霉胺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同时具有低成本、催化效率良好、对映选择性高和可多次回收利用等优势。使用该催化剂进行不对称催化合成,可以通过简单的过滤操作,即可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和回收催化剂,具有实验操作步骤简单、催化剂可回收再利用等技术优势,氯霉胺类聚合物催化剂应用于环状酸酐不对称醇解开环,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尤其涉及一种含氯霉胺有机多孔聚合物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由于内消旋环状酸酐易于制备,对环状酸酐中间体的对映选择性开环反应无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不对称合成反应类型。而使用价廉易得的醇类亲核试剂对反应底物酸酐进行不对称醇解开环,可用于制备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手性合成中间体(半酯或硫酯),在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对于环状酸酐的不对称催化醇解反应的相关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然而传统的均相手性小分子催化剂虽然具有催化反应活性高,产物对映选择性好等优点,但催化剂合成步骤冗长,且反应结束后需要后处理才能与产物进行分离,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工业化应用。

3、目前最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固载化的方法解决均相催化剂不易于与产物进行分离的缺陷,但固载后的催化剂催化反应活性与小分子型均相催化剂相比有一定幅度的降低。故需要设计一种新型非均相催化剂,使其具有不亚于甚至超过均相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并用于环状酸酐不对称醇解开环反应,实现在非均相反应条件下的获取高产率和高对映选择性的手性半酯产物,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氯霉胺有机多孔聚合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体A、中间体B和中间体C,所述中间体A、中间体B和中间体C分别在20:0.4:1或10:0.2:1的当量比下于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聚合反应合成聚合物催化剂,所述聚合物催化剂中,所述中间体A为苯乙烯;所述中间体B为质量分数为55%的二乙烯基苯异构体混合物;所述中间体C的结构式表示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氯霉胺有机多孔聚合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所述R1为4-乙烯基苯基、4-乙烯基苄基或3,5-双(三氟甲基)苯基;当R2为芳香取代基时,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氯霉胺有机多孔聚合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体a、中间体b和中间体c,所述中间体a、中间体b和中间体c分别在20:0.4:1或10:0.2:1的当量比下于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聚合反应合成聚合物催化剂,所述聚合物催化剂中,所述中间体a为苯乙烯;所述中间体b为质量分数为55%的二乙烯基苯异构体混合物;所述中间体c的结构式表示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氯霉胺有机多孔聚合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所述r1为4-乙烯基苯基、4-乙烯基苄基或3,5-双(三氟甲基)苯基;当r2为芳香取代基时,所述r2为4-乙烯基苯甲酰基;当r2为芳烷基取代基时,所述r2为三苯基甲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氯霉胺有机多孔聚合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r1为4-乙烯基苯基,r2为三苯基甲基,自由基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中间体a、中间体b和中间体c的当量比分别在20:0.4:1时或当所述r1为4-乙烯基苯基,r2为三苯基甲基,自由基引发剂为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中间体a、中间体b和中间体c的当量比分别在10:0.2:1时,所述中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非朱依仁蒋慧芳钟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