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锐专利>正文

全自动槽形纠偏托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191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式输送设备,尤其是一种全自动槽形纠偏托辊。它采用三座回转联动式结构,呈槽形排列的左、中、右托辊分别由左、中、右托辊架支撑,左、中、右托辊架分别安装在底座上的左、中、右轴承座上。左、中、右托辊架下部伸出的回转轴通过左、中、右转臂、左、中、右连杆、左、右改向转臂所构成的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连。当输送带跑偏时,由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连的左、中、右托辊连同各自的托辊架会同时在各自的回转平面上绕各自的回转中心同步等角度联动偏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托辊偏转阻力小,纠偏动作灵敏,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护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式输送设备,尤其是一种全自动槽形纠偏托辊
技术介绍
带式输送设备是电力、冶金、采矿、港口、化工、粮食储运等行业广泛应用的重要设备。输送带跑偏一直是困扰带式输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 技术难题。国内外现有的槽形纠偏托辊尽管种类繁多,结构各异,但纠偏效果 普遍不甚理想。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单座回转式结构,近年来还出现双座回转联动式结构。在《DTn (A)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2003年,冶金工业出 版社出版)中对多种结构都有详细的介绍。现有的槽形纠偏托辊存在的共同问 题是纠偏效果差,难以自动纠偏。为此,许多用户不得不加派人员现场巡视, 靠人力纠偏。这样不仅增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加大了操作人 员的劳动强度。现有槽形纠偏托辊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当托 辊发生偏转时,输送带槽角会随之增大,槽角的增大必然导致输送带发生变形。 当纠偏托辊的纠偏力不足以克服输送带的变形阻力以及由于槽角增大而产生的 载荷附加阻力时,托辊连同托辊架则难以实现自动偏转,从而无法对输送带进 行有效的纠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槽形纠 偏托辊,克服纠偏阻力大、纠偏效果不明显的缺陷。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 案是全自动槽形纠偏托辊由左、中、右托辊,左、中、右托辊架,左、中、 右轴承座,左、中、右连杆,左、中、右转臂,左、右改向转臂组成,其特征 在于全自动槽形纠偏托辊采用了三座回转联动式结构,呈槽形排列的左、中、右托辊分别由左、中、右托辊架支撑,左、中、右托辊架分别安装在底座上的 左、中、右轴承座上。左、中、右托辊架下部伸出的回转轴通过左、中、右转 臂,左、中、右连杆,左、右改向转臂所构成的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连。置于底座内的中连杆左端通过左改向转臂与左连杆的右端铰接;中连杆右端通过右改向转臂与右连杆的左端铰接;中连杆的中间与中转臂一端与铰接;左连杆左端与左转臂一端铰接,右连杆右端与右转臂一端铰接,左、中、右转臂另一端 依次固定在左、中、右托辊架下部伸出的回转轴轴端上,左、中、右转臂与相 应的托辊轴心线分别垂直。,在本技术中,由于呈槽形排列的左、中、右托 辊在输送带前进方向上投影的夹角(即输送带槽角)大小始终保持不变,输送 带不存在由于槽角变化而引起的变形及变形阻力,由于左、中、右托辊架通过 含有改向转臂的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连,因此,当输送带跑偏时,左、中、右托辊连同各自托辊架可以分别在各自的回转平面上绕各自的回转中心实现同步 等角度偏转,从而实现对输送带的自动纠偏。与现有的纠偏托辊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三座回转联动式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托辊偏转阻力大、纠 偏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动作灵活,反应迅速,可以自动对输送带进行实 时、连续的跟踪和纠偏,直至输送带恢复到正常运行位置为止,此外,左、中、 右托辊连同各自托辊架的联动是通过含有改向转臂的空间连杆机构实现的,工 作可靠,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护方便。附图说明 附图中1.左托辊、2.左托辊架、3.左轴承座、4.中托辊、5.中 托辊架、6.中轴承座、7.右托辊、8.右托辊架、9.右轴承座、10.左转臂、 11.左连杆、12.左改向转臂、13.中连杆、14.中转臂、15.右改向转臂、16. 右连杆、17.右转臂、18.底座附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呈槽形排列的左、中、右托辊1、 4、 7分别由左、中、右托 辊架2、 5、 8支撑,左、中、右托辊架2、 5、 8分别安装在底座上的左、中、 右轴承座3、 6、 9上。左、中、右托辊架2、 5、 8下部伸出的回转轴通过左、 中、右转臂IO、 14、 17,左、中、右连杆ll、 13、 16,左、右改向转臂12、 15 所构成的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连。置于底座18内的中连杆13左端通过左改向 转臂12与左连杆11的右端铰接;中连杆13右端通过右改向转臂15与右连杆 16的左端铰接;中连杆13的中间与中转臂14 一端与铰接,左连杆ll左端与左 转臂10—端铰接,右连杆16右端与右转臂17—端铰接,左、中、右转臂IO、 14、 17另一端依次固定在左、中、右托辊架2、 5、 8下部伸出的回转轴轴端上 (转臂与托辊轴心线垂直)。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当输送带向右跑偏时, 由于托辊旋转的切线方向与输送带运动方向不 一致,通过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 连的左、中、右托辊l、 4、 7连同各自的托辊架2、 5、 8同时在各自的回转平 面上绕各自的回转中心逆时针偏转,输送带受托辊导向作用向左归正,直至恢 复正常运行位置;反之,当输送带向左跑偏时,通过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连的 左、中、右托辊l、 4、 7连同各自的托辊架2、 5、 8同时在各自的回转平面上 绕各自的回转中心顺时针偏转,输送带受托辊导向作用向右归正,直至恢复正 常运行位置。当输送带不跑偏时,通过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连的左、中、右托 辊l、 4、 7连同各自的托辊架2、 5、 8不偏转。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槽形纠偏托辊,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三座回转联动式结构,呈槽形排列的左、中、右托辊分别由左、中、右托辊架支撑,左、中、右托辊架分别安装在底座上的左、中、右轴承座上,左、中、右托辊架下部伸出的回转轴通过左、中、右转臂,左、中、右连杆,左、右改向转臂所构成的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槽形纠偏托辊,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含有改向 转臂的空间连杆机构,置于底座内部的中连杆左端通过左改向转臂与左连.杆的右端相互铰接;中连杆右端通过右改向转臂与右连杆的左端相互铰 接;中连杆的中间与固定在中托辊架回转轴端部的中转臂相互铰接;左连 杆左端与固定在左托辊架回转轴端部的左转臂相互铰接;右连杆右端与固 定在右托辊架回转轴端部的右转臂相互铰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式输送设备,尤其是一种全自动槽形纠偏托辊。它采用三座回转联动式结构,呈槽形排列的左、中、右托辊分别由左、中、右托辊架支撑,左、中、右托辊架分别安装在底座上的左、中、右轴承座上。左、中、右托辊架下部伸出的回转轴通过左、中、右转臂、左、中、右连杆、左、右改向转臂所构成的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连。当输送带跑偏时,由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连的左、中、右托辊连同各自的托辊架会同时在各自的回转平面上绕各自的回转中心同步等角度联动偏转。本技术的优点是托辊偏转阻力小,纠偏动作灵敏,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护方便。文档编号B65G39/16GK201089640SQ20072019403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张启光, 李金山, 鹏 王, 马兴尧, 马忠华 申请人:马 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槽形纠偏托辊,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三座回转联动式结构,呈槽形排列的左、中、右托辊分别由左、中、右托辊架支撑,左、中、右托辊架分别安装在底座上的左、中、右轴承座上,左、中、右托辊架下部伸出的回转轴通过左、中、右转臂,左、中、右连杆,左、右改向转臂所构成的空间连杆机构依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光王鹏马忠华李金山马兴尧
申请(专利权)人:马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