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揉捻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绿茶和红茶加工工艺技术

技术编号:12817104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揉捻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绿茶和红茶加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于茶叶揉捻工序中,在待揉捻茶叶内添加球状助揉物,所述球状助揉物至少在球形表面处覆盖有食品级的胶层,从而可极大的提升目前茶叶揉捻工序的茶叶揉捻效果,并可进一步简化茶叶加工工序,并同步提升茶叶品质和均匀度。同时,通过针对绿茶的鲜叶、滚筒杀青、揉捻、初烘及足干工序,以及针对红茶的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初烘及足干工序,以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简化目前红茶及绿茶的加工流程,并同步提升茶叶品质和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茶叶加工中基于揉捻机揉捻时,用于提升其茶叶揉捻效果的一种茶叶揉捻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绿茶和红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茶叶加工中,揉茶工艺的目的在于将松散的茶叶卷曲成条索,并破裂茶叶细胞以利于冲泡时茶叶内含物的溶出。目前的茶叶揉捻多采用茶叶揉捻机来实现。传统的茶叶揉捻机的结构,在公告号为CN101584367的为“茶叶揉捻机”以及公告号为CN1709091的为“多揉桶全自动茶叶揉捻机”等专利技术专利文本中均有所描述,其主要由机架、传动机构、揉盘和出茶门机构、揉桶和曲臂回转机构、加压机构五个主要部分组成。传动机构输出转速不变,加压机构主要采用丝杠螺母传动加导向机构来控制压盖的动作。工作时,传动机构带动揉桶做360°匀速偏心回转运动。加压机构中,丝杠螺母传动机构通过压臂带动压盖动作,茶叶在揉桶中受压盖和揉盘上棱骨的作用而卷曲成条,部分细胞扭曲破碎,挤出茶汁。利用上述现有的茶叶揉捻机进行茶叶揉捻操作,固然解决了茶叶的高效能生产问题,但是其仍然存在工作缺陷,主要表现在:春茶后期和夏秋季茶树鲜叶的角质层和栅栏组织厚,叶质脆硬,杀青或萎凋阶段水分不易散失而积累在叶片内部,受到加压揉捻时,茶叶叶片内部水分会大量溢出而附在茶叶表面,导致揉捻时茶叶与揉桶、压盖和揉盘上棱骨摩擦力减弱,茶叶在揉桶内滑动而难以翻转。上述状况,一方面造成茶叶因汁液黏结而大量结块,不得不后期增设需消耗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的茶叶解块工序来解决。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茶叶自身机械破损的程度,显然不利于茶叶内含成份在后续加工中的反应与转化,最终极大的影响了茶叶的品质。此外,由于加压后仅依靠压盖由上而下的进行单向施压揉捻,茶叶在揉桶内的翻转性往往较差,导致茶叶的揉捻不够充分和均匀,茶叶条索粗细、大小不一,从而更是破坏了茶叶品质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合理而便捷高效的茶叶揉捻方法,其可极大的提升目前茶叶揉捻工序的茶叶揉捻效果,并可进一步简化茶叶加工工序,同步提升茶叶品质和一致性。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两个目的在于分别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方法的红茶及绿茶加工工艺,以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简化目前红茶及绿茶的加工流程,并同步提升其茶叶加工效率和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揉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茶叶揉捻工序中,在待揉捻茶叶内添加球状助揉物,所述球状助揉物至少在球形表面处覆盖有食品级的胶层。所述球状助揉物包括构成内胆的不锈钢球以及构成胶层的食品级硅胶,胶层包覆于所述不锈钢球的球面处以形成硅胶球状结构。所述球状助揉物直径40?60mm,表面的胶层呈现用于提升其揉捻效果的平滑的凹面和/或凸面状结构。一种应用所述茶叶揉捻方法的绿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选取秋季,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的茶鲜叶,去除老叶、红梗及非茶异物,鲜叶室内自然摊放14h ; 2)、以滚筒杀青机进行茶叶杀青;3)、揉捻:使用揉捻机,投叶量至自然装满揉筒,加入球状助揉物。空揉5?lOmin,然后逐步加压,时间lOmin,后松压1?5min,揉捻总时间为16?25min ;4)、初烘:采用茶叶烘干机或烘焙机将揉捻叶进行烘干,温度控制在110?120°C,摊叶厚度5?10cm ;之后将茶叶摊凉回潮lh ;5)、足干:采用茶叶烘干机或烘焙机足干,温度80?90°C,摊叶厚度3?5cm,烘至茶叶含水量6%以下,下机摊凉。一种应用所述茶叶揉捻方法的红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选取秋季,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的茶鲜叶,去除老叶、红梗及非茶异物,鲜叶室内自然摊放14h ;2)、萎凋:室内自然萎凋6h,温度25°C,并定时翻叶以使萎凋均匀;室外日光晒青10?15min,室内瞭青40?60min。3)、揉捻:使用揉捻机,投叶量至自然装满揉筒,加入球状助揉物。中小型揉捻机空揉30?35min后,加压揉捻30?35min ;大型揉捻机空揉45min后,加压揉捻45min ;4)、解块:人工解块。5)、发酵:温度25°C,相对湿度90%以上,发酵时间4?5h ;6)、初烘:采用茶叶烘干机或烘焙机将揉捻叶进行烘干,温度控制110?120°C,摊叶厚度5?10cm ;之后将茶叶摊凉回潮lh ;7)、足干:采用茶叶烘干机或烘焙机足干,温度80?90°C,摊叶厚度3?5cm,烘至茶叶含水量6%以下,下机摊凉。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1)、摒弃了传统的茶叶加工方式所带来的茶叶揉捻的不均匀性和易结块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另辟蹊径的从主材料也即茶叶之外,巧妙的在揉捻阶段向茶叶中添加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球状助揉物:一方面,在传统压盖单向施压的基础上,利用球状助揉物在受到揉捻施压后所产生的翻动作用,能够不断的在茶叶内实现“内部施压”,茶叶均匀揉捻效果更强,茶叶成条效果更好,品质的一致性亦可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由于球状助揉物外层包覆的食品级的胶层,不但可确保对于茶叶加工的洁净性和食品安全需求,同时也增加了对于茶叶的摩擦力,从而可有效提升茶叶的机械破损程度,增加揉捻时茶汁溢出,茶叶冲泡浓度提升。更需注意的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球状助揉物可受力滚动,因此在茶叶揉捻时会自然的均匀散入各茶叶间,并不断打散因茶叶液面处汁液溢出而产生的各种结块,从而减少后续茶叶解块的时间甚至是完全不需要额外的茶叶解块工序,这对简化茶叶制作工序、提升茶叶制作效率甚至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均可起到深远影响。综上,与直接揉捻后的茶叶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呈现的揉捻方式既可提高茶叶揉捻的均匀性,增加茶叶的破损度,保证茶叶的高品质,同时又可减少甚至杜绝揉捻过程中茶叶的结块现象,茶叶的制作工序可得到进一步简化,制作效率则可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可适用于所有需要揉捻的茶叶加工中。2)、球状助揉物的具体选用,本专利技术优选以不锈钢球作内胆而食品级硅胶作为胶层的硅胶球结构。硅胶球的表面胶层结构,不仅有助于给予茶叶挤压力,又因其表面的柔软弹性而不至于过于刚性的挤压茶叶致使其叶面碎裂,因此可得到芽叶完整而内含物充足的高品质茶叶。同时,不锈钢球的内胆也有利于提供球状助揉物以一定的自重,以利于在被动受力的同时,自身亦具备一定的对茶叶的施压力。通过控制球状助揉物的大小和用量,则可实现不同揉捻程度的调节,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加以调整即可。【附图说明】图1-2为球状助揉物的其中两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4为揉捻效果比较图,图3为未添加助揉物的茶条索松散,图4为添加助揉物的茶条索紧细;图5-6为干燥后茶叶比较图,图5为未添加助揉物加工的茶叶中大叶片条索松散,条形大小不一,面张杂乱;图6为添加助揉物加工的茶叶中大叶片条索基本成条,成条均匀,面张匀齐;图7为揉捻后结块率统计表,结块率=(结块重量/揉捻叶重量)X 100%。图示各标号与本专利技术的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11-胶层12-不锈钢球。【具体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揉捻方法,其特征在于:茶叶揉捻工序中,在待揉捻茶叶内添加球状助揉物,所述球状助揉物至少在球形表面处覆盖有食品级的胶层(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攀登丁勇孙钦玉黄建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