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1119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5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车辆天窗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包括双层复合玻璃和固定在所述双层复合玻璃的侧边缘的线状光源,所述双层复合玻璃为中空玻璃或真空玻璃,所述双层复合玻璃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层玻璃、密闭腔室和下层玻璃,所述下层玻璃的上表面设有液晶调光膜,所述液晶调光膜自上向下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第一透明导电层、液晶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优点在于:具有多种图案显示状态,光线均匀柔和,同时还兼具调光、隔热、隐私保护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车辆天窗
,特别是一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
技术介绍
:可发光的车辆天窗由于具有独特的照明和装饰效果,使得车厢在夜晚时更加绚丽,能够起到烘托气氛和营造车内情调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中高档车型的车辆天窗
现有技术常用的一种可发光的车辆天窗包括窗玻璃和安装在窗玻璃边缘处的发光元件,通过在窗玻璃表面上设置反光元件,使得在整个窗玻璃表面上形成面状光源的效果,因此可以实现车窗内的均匀照明。如中国专利CN103770696公开的一种交通工具装配玻璃,包括光源、玻璃板、折射层和光导层,所述折射层为PVB,位于玻璃板和光导层之间,所述光源位于复合结构或光导层的边缘,通过全部或局部结构化光导层,可以产生希望的照明图案。但是该照明图案比较单一,而且光导层的结构化部分将变得不再透明,导致天窗的透光性差、视野狭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多种显示状态、光线均匀柔和的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复合玻璃和固定在所述双层复合玻璃的侧边缘的线状光源,所述双层复合玻璃为中空玻璃或真空玻璃,所述双层复合玻璃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层玻璃、密闭腔室和下层玻璃,所述下层玻璃的上表面设有液晶调光膜,所述液晶调光膜自上向下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第一透明导电层、液晶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进一步地,所述双层复合玻璃的侧边缘固定有包边条,所述线状光源包覆在所述包边条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线状光源的入射光通过所述下层玻璃的侧边缘入射到所述下层玻璃的下表面,所述入射光在所述下层玻璃的下表面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所述入射光在所述下层玻璃的下表面的全反射临界角。进一步地,所述线状光源的入射光在所述下层玻璃的下表面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60°。进一步地,当所述双层复合玻璃为中空玻璃时,所述密闭腔室为中空层,所述上层玻璃的厚度为3~6mm,中空层的厚度为2~12mm,下层玻璃的厚度为2~5mm。进一步地,当所述双层复合玻璃为真空玻璃时,所述密闭腔室为真空层,所述上层玻璃的厚度为3~6mm,真空层的厚度为0.1~2mm,下层玻璃的厚度为2~5mm。进一步地,所述液晶调光膜自上向下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第一透明导电层、液晶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基底,所述第二透明基底的下表面通过透明粘结胶和所述下层玻璃粘结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和第二透明基底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超薄玻璃,所述透明粘结胶为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氨基甲酸酯或聚氯乙烯。进一步地,所述线状光源为LED发光条。进一步地,所述LED发光条为并排在所述下层玻璃的侧边缘的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或第二透明导电层被分割成N个导电区,所述N个导电区分别由N条电路独立控制,其中,N≥2。进一步地,当N=2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或第二透明导电层由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组成,所述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分别由两条电路独立控制,所述第一导电区的形状为平行条状、网格状或其组合。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玻璃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偏振片。进一步地,所述线状光源的前端设有第一偏振片,所述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60°~90°。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本专利技术中,液晶调光膜用于将光线反射回车内,形成照明或氛围灯效果,并可形成特定的图案,达到不同的显示效果;此外,还使得玻璃具有调光、隔热、隐私保护等功能。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真空层或中空层,使得射向车外的光线在该界面上发生全反射,起到防止漏光的作用,并引导光线均匀地射向车内,使得车内的光线更加均匀柔和;此外,还能提高车辆天窗的隔热和隔音效果。3)在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的作用下,可防止内部的散射光散射到车外,减少光污染和车内的光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三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四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的第一种光线传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的第二种光线传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的第三种光线传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的第四种光线传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的图案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另一种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的图案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1为上层玻璃,2为下层玻璃,3为液晶调光膜,31为第一透明导电层,32为第二透明导电层,33为液晶层,34为第一透明基底,35为第二透明基底,36为第一导电区,37为第二导电区,4为密闭腔室,5为包边条,6为线状光源,7为第一偏振片,8为第二偏振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是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即车辆天窗总成安装在车上时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为了限定各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为表达需要,曲面玻璃在附图中均简化为平面玻璃,附图中各层的厚度、尺寸、形状等也均未按比例绘制,附图表示的是层次结构图,不是实际效果图。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复合玻璃和固定在所述双层复合玻璃的侧边缘的线状光源6,所述双层复合玻璃为中空玻璃或真空玻璃,所述双层复合玻璃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层玻璃1、密闭腔室4和下层玻璃2,所述下层玻璃2的上表面设有液晶调光膜3,所述液晶调光膜3自上向下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34、第一透明导电层31、液晶层3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2,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2通过溅射沉积固定在所述下层玻璃2上。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2可选为氧化铟锡膜(ITO)、锌铝氧化物膜(AZO)或铟锌氧化物膜(IZO)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导电薄膜。所述液晶层33在粘性状态下通过压合固定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2之间,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2与外部的电路驱动控制装置相连,通过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2之间施加电压,可以改变液晶层33的排列状态,进而达到电致变色调光的目的。所述液晶调光膜3的液晶层33可以为常规的各种用于调光玻璃的聚合物分散液晶,由液晶材料分散在聚合物中形成。所述液晶材料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正性液晶,例如三联苯类液晶、乙炔桥键类液晶、双环己烷类液晶、苯基环己烷类液晶的单晶或混晶等等。所述聚合物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羟乙酯、聚丙烯酸丙酯、聚丙烯酸异丙酯、聚丙烯酸羟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复合玻璃和固定在所述双层复合玻璃的侧边缘的线状光源(6),所述双层复合玻璃为中空玻璃或真空玻璃,所述双层复合玻璃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层玻璃(1)、密闭腔室(4)和下层玻璃(2),所述下层玻璃(2)的上表面设有液晶调光膜(3),所述液晶调光膜(3)自上向下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34)、第一透明导电层(31)、液晶层(3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效果可调的车辆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复合玻璃和固定在所述双层复合玻璃的侧边缘的线状光源(6),所述双层复合玻璃为中空玻璃或真空玻璃,所述双层复合玻璃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层玻璃(1)、密闭腔室(4)和下层玻璃(2),所述下层玻璃(2)的上表面设有液晶调光膜(3),所述液晶调光膜(3)自上向下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34)、第一透明导电层(31)、液晶层(3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2);所述线状光源(6)的入射光通过所述下层玻璃(2)的侧边缘入射到所述下层玻璃(2)的下表面,所述入射光在所述下层玻璃(2)的下表面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所述入射光在所述下层玻璃(2)的下表面的全反射临界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复合玻璃的侧边缘固定有包边条(5),所述线状光源(6)包覆在所述包边条(5)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光源(6)的入射光在所述下层玻璃(2)的下表面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双层复合玻璃为中空玻璃时,所述密闭腔室(4)为中空层,所述上层玻璃(1)的厚度为3~6mm,中空层的厚度为2~12mm,下层玻璃(2)的厚度为2~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双层复合玻璃为真空玻璃时,所述密闭腔室(4)为真空层,所述上层玻璃(1)的厚度为3~6mm,真空层的厚度为0.1~2mm,下层玻璃(2)的厚度为2~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调光膜(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军傅恒毅郑国新毛祚水陈龙英周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